预计阅读:三个公交站
思考指数:⋆⋆⋆⋆⋆
互联网把人的时间吸进了它的时代,从此只有0.1%的人,知道怎么活。
当手机没有信号,界面处于“加载中”,你耐心全无;当你与人谈话时,时不时盯着手机屏,你左右恍惚;当手机电量告急,却又不能及时充电,你焦虑不安。
无论是吃饭、走路、坐车、睡觉前,我们总会刷微博、朋友圈、抖音、快手、头条等一切网络信息,偶尔一次不刷,我们就会内心空寂,坐如针毡,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很显然,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娱乐别人,紧接着又被别人娱乐。
手机是互联网时代下必然的产物,它确实能丰富生活,但也让我们失去更多生活。我们打开手机,置身网络中,面对海量信息,看起来一切知识、信息可以唾手可得,手指一点便囊括天下事。
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极其容易被其他事物干扰,简单到一个跳出来的广告窗口即可摧毁你之前搭建好的所有思路。至此,在网络里,让一切有效阅读变得无比艰难,甚至很难看进去一个字。
然而我们的大脑又是个神奇组织的存在,它可不管你是否有效。只要潜意识里获得虚假自我满足感和自我成就感之后,它便不再引导你深度的、独立的思考,由此让你陷入恶性循环。你,便被娱乐了。
网络信息越是发达,大家对信息更迭的依赖感就越强烈,相比“从前慢”的年代,更显窘境。
90后之前的童年,玩弹珠、跳皮筋、推铁环、打陀螺、跳房子、家家酒、丢手绢、翻花绳……唯独没有网络。而如今孩子们的童年看起来有趣,但似乎只有网络。绝大多数的父母开始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来换取孩子们的温顺,而不再用教育去感化孩子。
这时候,偏偏孩子又不具备自我判断意识,你“丢”给他的一切东西,无论物质还是精神,他一一接受,且自动归类为“好”。孩子,便被娱乐了。
而处于被娱乐和娱乐之间的那些人,偶尔清醒,时常沉浸,更显痛苦。他们心里想着如何自我提升,身体却特别实诚的花大量时间在网络中,等一天时间过完后,便躺在床上自我反省、惭愧、埋怨,甚至悔恨怎么就把大好时光给了手机。
我们自甘迷醉,到底是手机绑架了我们的生活,还是我们自己绑架了自己?
或许,自己赎了自己,你也就归属了那0.1%。
那么,你明白,应该如何,自救了吗?
能和你一起成长、观世界,真好。
(更多信息,微信搜索公众号:路途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