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办事情的效率特别低,备课需要很长时间,罗列衔接课程的大纲又需要很长时间,连出一道原创参赛的试题也花了很长时间,关键是连续的忙碌还处于不断的修改之中,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而且都有时间限制。
就以这道原创试题为例吧,是一个省级的比赛,几位老师可以一起参加,两位成员负责一人出一道题的初稿,然后再一起探讨优化。
单纯是查询资料就花了好多天的时间,题型的定向又花了两天的时间 ,中间还不断的在查询资料,查询资料的结果是感觉又发现了需要更改的地方。
如今又打算把表格换成图片,还需要插入两组其他的图片,这个需要自行设计。就单独把表格换成图片,我就花了一个小时,停下来之后感觉还是有需要更改的地方。
这个真的就像写文章一样,好文章就是改出来的。
这又和写文章不一样,得有生活化的情境,还得符合科学事实,引用材料得慎之又慎,还要注意各小题之间的思路关联,还得查看出题处是否合适,不一而足。
有一点点体会到了那些关起来初中考题高考题的感觉了,我想我的这一点感受不及其中的1/10000。广泛使用的。广泛使用的试卷作品真的值得好好对待呀。
说到做事有章程,是因为我在处理这些事情的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直白点,就是做了最后淘汰了。
说的是初高衔接校本课程,需要15周共计45课时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参照资料,高中希望能做实验,但大量实验肯定是不支持的。为了工作更好开展,最终我想着,直接参照高中教材整理下可以发散的大致课题,开会时再做讨论,效率会更高。
花了不少时间整理成了文件。想法没错,没采用是因为不够系统。且有老师参照课标找到了更好的系统方向。结果是好的,就是之前自己花的功夫有些白费了。
说不遗憾那是不可能的,不是因为想法没被采纳,而是自己拿着课标却没仔细查看,忽略了可以参照章程,自说自话。
这些事情结合起来,给我的感觉就是,做事情真的得有章程,要有依据,做的事情才不会白费。要不然,白费的功夫还不能得到好的结果。
如今的我可能有些惫懒了,做事的效率明显有些低。我想可能是经历得不够,思维层次不够高,各种事情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
虽然很多事情都是第1次,但是很多事情之间也是有共性的,就比如,要组卷考察不同的内容,那应该需要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模式的,备课也一样。如此,才不至于效率低下。
不过也不用着急,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的,我始终相信,我在成长,我在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