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我们看到的是自己的本来面目。
因为人很难看清自己,只有在对待别人的投射中,才会照见自己是什么人。
心理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尤其是在社会评判方面,我们评价他人的结论,不仅是他人的客观特征,也反映了我们的特征,揭示我们的生活经历,目标和价值观,以及隐藏的缺陷和恐惧。
当你感慨纳闷,为何会无缘无故讨厌一个人时,别惊讶,要么她像你,要么她和你相反。
没有无缘无故的喜欢,也不会无缘无故的讨厌。
你的理性会指导你怎么做,你的潜意识,你的直觉,会让你下意识的反应,形成最直接的感觉。
这里五项研究结果
揭示了社会判断和
真实自我之间的联系
· 01 ·
你讨厌自恋的人
可能你自己也有自恋的特质
你觉得自己不是自恋者,但如果自恋者没有真正困扰你,你却很讨厌自恋的人,只能说明,你很有可能在某方面,有自恋的特征。
我们社会对于自恋的理解,就是天天发朋友圈,喜欢照镜子,总是觉得自己最美,其实不是的,自恋有显性的自恋,也有隐性的自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男人,很讨厌另一个男人,因为后者在朋友圈晒自拍照,或者喜欢晒和女生的合影,第一位男人可能觉得,自己不是自恋的人,而且男人应该低调,靠实力说话,其实,如果后者不是特别过分,或者没有干扰前者的情况下,前者的讨厌,暴露了他自己的隐性自恋。
就像一个气质型的女生,如果无端讨厌一个长相艳丽的女孩一样,她对她的气质有自恋情结,所以才会对单纯的容貌美,有排斥心理。
一项长久研究表明,我们倾向于喜欢与我们相似的人,一个具有自恋属性的人,在遇到同类时,会将她视为志趣相投。但如果一个自恋者的属性,对另一个自恋者,形成威胁或竞争的时候,那就可能不一样了。
这解释了为何有些自恋的美女,不愿意和同样美的女孩做朋友,而倾向于和丑一点的女孩为友。
· 02 ·
你根据一个人的行为
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
可能你是独立自我模型的人
独立自我模型,是指这类人,她们倾向于强调自主性和内在动机,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判断性格。
而与它相反的是一群,相互依存模式的人,她们去做判断时,会强调社会角色和当时情景。
举个简单的例子,参与者根据一个情景,去评判一个人的行为,如果情景里的人,每天晚上都要检查火警器。
拥有独立自我模型的参与者,会更快的将这个人的举动,和他的性格特质联系起来,比如,他是一个谨慎的人,神经质,强迫症的人。
而那些依存模式的人,她们反而首先想到当时的情境,比如当地是否火灾频发等,而不是去考虑一个人的性格特质。
一般独立的自我模式,在西方文化中更常见,相互依存的模式,在东方文化中更常见,但文化内部,也存在与社会阶层、地理区域、宗教和个体之间的差异等。
但近些年,西方心理学的发展,让独立的自我模式被普及,很多年轻一代,受《犯罪心理》等影响,过度依赖肢体语言,事实上,按照东方依存模式来看,一个人说话时频繁眨眼,可能只是眼干,或者睡眠不足而已。
无论是独立的自我模式,还是相互依存模式,本身都没有问题,个人要平衡运用,否则会有失偏颇。
· 03 ·
你用美好的滤镜看人
可能是因为你有冲突恐惧
很多人,在接人待物时,表现得十分热情,随和,善良,她们关注别人的优点,总是能愉快的和人相处。
但是心理学家却认为,除非这个人的阅历很丰富,经历很多,方能做到体谅更多,否则,这种盲目的乐观,可能是因为她有冲突恐惧。
这种人,大多内心敏感,可以非常敏锐地察觉到伤害性言论,也能很容易识别有害行为,但是她们保持沉默,因为她们有冲突恐惧,害怕与人发生纷争,并因为担忧而不愿意发表真实看法。
因为通常情况下,真正的仁慈,有时在表面上看,有时可能并不是那么友善。
· 04 ·
如果你不理智地讨厌某个人
可能你因她们而感到嫉妒和威胁
我们有权无缘无故的讨厌一个人,但如何讨厌的指数,和对方的冒犯行为不成比例的话,可能我们因为对方的成就,而感到不安,嫉妒等。
尽管承认起来有点难,但一个现实是,如果你的同事,拿到了一项你一直想要的奖励,那么接下来的时间,你会突然对Ta的负面品质更加敏感。
因为,根据自我评估维护模式来看,人们会因为身边人的成功,而感到不安和威胁。
在名人中,也有这种情况,比如在美国,被莫名其妙骂了很多年的安妮·海瑟薇,明明无论从长相还是演技,都完美的无可挑剔,但就是被讨厌。
而在中国,一个人大火之后,一定要经过大黑,比如,李子柒刚刚爆红,就立刻被挖出过去黑照,这是因为很多人,依赖对别人的负面评价,短暂提升自己的自尊。
· 05·
你批评和你生活方式不同的人
可能你并不真正满意现在的生活
每个人都出生于不同的生活环境,拥有不同思维与行为模式。
当我们看到另外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有着和自己不一样的生活模式时,人很容易陷入认知失调。
因为每个人,都持有规范理想化的心理,也就是将自己的状态和生活方式,视为理所当然,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所有人的理想,从而用消极的方式,去看待那些不符合理想的人。
比如结婚的人,会认为每个单身的人,都应该走进婚姻。
除了关系状态之外,认知失调,会造成很多影响,比如饮食选择,职业决策等。
觉得自己的模式是对的,这很正常,但由此上升到觉得别人的就是错的,甚至心生歧视的话,只能说明,潜意识里,你对自己的真实生活,其实并不满意,你对自己,其实不够诚实。
这就解释了,为何有些女人,明明在婚姻里很痛苦,但是却看不起那些大龄未婚,或者离婚离异的女人,因为她强化自己的生活模式,来掩饰内心的失落。
以上是从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的一些行为特征与真实自我之间的关系。但更多的时候,人性是复杂的,且小概率行为,间断性行为,并不能说明什么,这种对真实自我的照见,往往依赖长久的行为模式,才能做出更为精准的判断。
其实,这也是心理学的有趣之处:你评价别人,却投射了自己,你研究别人,却暴露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