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二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
“大师兄,师傅和二师兄都被妖怪抓走了!”
……
在著名文学作品西游记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桥段,唐僧似乎只有两种存在方式,要么就是被妖怪抓走了,要么就是在被抓走的过程中。
自明代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来,阴柔懦弱成为了唐僧的代名词,孙悟空成为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齐天大圣“”,在文学作品萦绕的历史迷雾中,一位1400多年前的佛教的虔诚信徒,佛教文化的传播者,越走越远,慢慢的只剩下一个轮廓模糊的背影。今天,这部纪录片将穿越历史的迷雾,将真实的玄奘带回大众的视野。
公元627年的秋天,大唐新立,为防止北方突厥,实行了闭关政策,28岁的玄奘“偷渡”离开大唐,为了心中的信仰——探求佛法的真谛,他一刻也等不及了。
大漠上,风沙弥漫,因为缺乏经验,玄奘曾因过度饥渴出现幻觉,面对眼前的。黄天大漠,玄奘也曾动摇,但想起曾立下的誓言“不求得大法,誓不东归一步”坚定的玄奘毅然向着大漠走去。
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
火焰山下,没有牛魔王和铁扇公主,拦住玄奘的是热爱佛法的高昌国王。为了坚持西行,玄奘绝食明志,最终打动了高昌国王,二人在佛祖面前结为兄弟,高昌国王举全国之力助玄奘西行,玄奘也承诺东归之时,在高昌讲经三年。
随队伍离别之时,玄奘面向高昌国王,双手合十,低头拜别时,泪珠在不经意间早已滑落脸颊,十岁时父母双亡,从此栖身佛门,二十几年来四海为家飘零至今,何曾有过如此亲情。
天山上,冰峰险峻陡峭,直插云霄,冰雪终年不化,积而为凌,海拔五、六千米的雪峰上,空气稀薄,崎岖险阻,风雪杂飞,玄奘的队伍牺牲近半。
在佛祖涅槃的菩提树下,玄奘悲哀懊恼,痛苦不已,一位佛法大师哭的就像一个无助的孩童,因为这里荣光不再,一切都成过眼云烟。西行四年,无论是凶悍的强盗还是九死一生的雪山,他都无所畏惧,但是在菩提树下,一向意志坚定的玄奘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佛祖成道的时候,我不知流落在哪里;为何等到佛法凋落,我才赶到这里。
四年里,不顾性命的追寻。终于面对佛祖觉悟之地,佛教的衰败如此令人难以承受,可他还是要继续走下去。
在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学习之后,玄奘走遍了印度。十几年的游历学习,使得玄奘在印度——这个佛教发源的地方,成为了首屈一指的佛学大师。
印度国王曾以荣耀和地位来挽留玄奘,可这位中国僧人已经离家太久了,他归心似箭。
公元643年。在告别故土16载后,玄奘再次回到了长安。
在剩下的时间里,他呕心沥血,埋首翻译佛经,一低头就是19年。
早年西行路途的艰难,以及常年翻译工作的繁杂,都让玄奘身体受到极大损伤。公元664年,玄奘在翻译完《咒五首》后,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便搁笔不再翻译。
同年二月,玄奘圆寂。
十九年时间,玄奘夜以继日的翻译经卷,一共翻译佛经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玄奘翻译的佛经数量之巨大,质量之严谨,全面超越了他的前人,后来者更是难以企及,在中国翻译史上,他的地位空前绝,放在世界范围内,也找不出第二人。
身居安定的现代化社会,交通四通八达。很难想象在那样一个乱世,一位唐朝的僧人是如何孤身一人,离开自己的祖国,穿过雪山大漠,为了心中的信仰,一步一步走向那个万里以外的西方世界。
信仰为何物?信仰是怎样一种存在?那是一种催人前行的力量。生命绝不能被浪费,总会有一件事让我们愿意为之不断前行不断前行,不论雪山大漠。
“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
他所深爱的,不是那个口中喊着“御弟哥哥”的女儿国国王,他所深爱的是大乘佛法,是探求佛法最终的真谛,是为了能够让像曾经的他一样的迷惑少年,能够找寻到真正的归宿。
佛门弟子也并非想象中的不闻世事、断绝感情。作为一个得道高僧,玄奘也曾三次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站在自己残破的家门前,望着父母凄凉的孤坟,他也曾心痛不已。
几百年之后,历史逐渐变成了传奇,传奇慢慢的变成了神话,一只神通广大的猴子,带着一头猪和一匹马,保护着斯文懦弱的师父去西天取经。经过几百年的艺术加工,这个叫孙悟空的徒弟成为故事的核心,而师父唐僧已经面目全非,在《西游记》成为文学经典的同时,人们渐渐淡忘了唐僧的本名——玄奘。真实的玄奘越走越远,只剩下一个轮廓模糊的背影。看完《玄奘之路》,真实的师傅走出了历史的迷雾,来到我们面前。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玄奘便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对理想永不放弃,对信念始终坚持。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散佚
iSanYi2018
让我们一起带着偏见看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