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好的教育在幼儿园”,当时颇不以为然。可是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发现这句话很有道理啊。最初的教育对我们一生的影响真的是太大了。
今天早上在跑步的时候,一边跑一边听着喜马拉雅,然后就听到了王勃的故事。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是有名的神童。十六岁时,就已经进士及第,并担任沛王府修撰。有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王勃就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唐高宗勃然大怒,认为王勃是在挑拨离间。王勃的仕途就此毁于一旦。表面看来,王勃似乎很无辜,很冤枉,但是我觉得其实这恰恰就是因为王勃情商太低的缘故,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王勃当时年龄还太小。要知道,这个时候,“玄武门之变”的阴霾还没有完全散去,皇子之间名为兄弟,实则恨不得杀个你死我活。从那样一个时代走过来的唐高宗,会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早早就开始对立吗?我们普通百姓中,尚有“当着瘸子不说短话,当着秃子不谈头发”这样的俗语呢,更何况这样一个被刺中隐忧的皇帝父亲呢?所以我觉得王勃也不算冤枉。
说到情商,我突然就想到了我们初中时期学过的一篇课文,叫《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是个美男子,有天心血来潮突然想和另一个美男子徐公比一下美,于是他问自己的妻子,问自己的妾,问有求于自己的朋友,大家都说:“哎呀,你比徐公美多了。”邹忌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觉得不是这样的,这些人都是因为有私心才会认为他更美的。于是,邹忌突然恍然大悟,觉得这件事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身居高位容易受蒙蔽”啊,于是,他迫不及待的去找当时的齐威王,讲了一下自己的故事和感受,然后对齐威王说,“我这样的,都有这么多人夸我,我都听不到实话。那像大王这样深受臣子爱戴,威仪遍布四海的,岂不是受到了很多蒙蔽。”齐威王听了这话,欣然接受邹忌的建议。君臣二人都传下了美名。你看,邹忌多聪明。其实我还是很怀疑邹忌比美的真实性的,我觉得他其实就是想去劝谏齐王的。只不过这样一说,马上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位,又变相的夸赞了齐王的威仪,那么这样一个并不是很好听的劝谏一下子就让齐王很轻易的就接受了。这就是语言的艺术吧,这就是高情商的体现吧!如果我们上学的时候,不仅仅只是在背课文,背注释,而是真正的去联系生活实际想想,那今后的生活中一定会少走很多弯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3634248/1f14213ea5a5647f.jpg)
其实,这样的例子真的太多了。当我们面对改变而害怕纠结的时候,想想“小马过河”,不管什么事,不试试怎么知道适不适合你呢?当我们面对选择难以取舍的时候,想想“小猫钓鱼”,不专心,不执著怎么可能钓到你想要的那条鱼呢?我们学过的每一篇课文其实不仅仅只有生字语法,那里有太多可以影响我们一生的道理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3634248/5835e513d58d0118.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