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26 肖黎
今天是表弟大喜的日子,全家齐聚,祝福新人。
午宴结束,我履行诺言给几个难得遇到一起的小侄子和小外甥女讲故事。原本以为比较吵闹会影响阅读效果,出乎意料的是大家默契地给我们让出一个空间,且维护这个空间的安静氛围。尤其让人惊喜的是几个小朋友对故事的热爱:萱萱小朋友都要睡着了,一听要讲故事,立刻揉揉惺忪的睡眼,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坐在小板凳上等故事;果果小朋友从昨天到今天一直惦记着姨妈讲故事的事儿;璇璇小朋友已经听过两遍了,还想再听,有点儿百听不厌呢;最小的石榴才两岁三个月,却安静坐等故事。还有表妹和弟媳,一直摆板凳,拍照片……再次让我惊叹故事的神奇魔力,我也似乎隐隐窥到我们这个大家族更加兴旺的未来!
讲述对象介绍:
绘本讲师训练营【41期】12/21实践原创《爱心树》从左往右依次是:
1.石榴,男孩儿,两岁三个月。
2.果果,女孩,五岁五个月。
3.萱萱,女孩儿,五岁一个月。
4.璇璇,男孩儿,五岁五个月。
今天带给他们的是美国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绘本故事《爱心树》,这个故事对几个小豆豆来说,内容有点儿难以理解,但图画挺有趣,今天只让孩子们更加喜欢书,亲近书,喜欢故事,且在头脑里模糊懵懂地理解“大树”为男孩的默默付出。
可是,从结果看,似乎收获并不止这些呢!
因为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了,所以没有“暖场”游戏,个人认为,暖场不合适的话有可能会导致故事的主题偏颇。故事最有魅力,直接导入也是不错的方法。
从我拿起书的那一刻,四双大眼睛就一直紧跟着书,似乎这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吸引着他们。我指着绿色封面上的树问:
“这是什么?”
“大树——”
“什么树?”我又指着苹果问。
“苹果树”
我指着树下的小朋友问“这是谁呀?”
“小朋友”
“对,是不是你呀?”我又追问,想让孩子们角色自居为小孩子,进行角色体验。小朋友很开心地说:“是!”但是,有一个捣乱的小家伙指着画说:“这个是男孩儿,她们是女孩子!”这个小家伙性别意识萌芽了。
接着,我用不同的声音和语调讲述故事,孩子们听得很认真。讲到“于是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时,果果和萱萱表情严肃,明显内心受到影响,只是没有表达出来;璇璇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好狠心呀!”;一直安静听故事的石榴(两岁三个月)激动地站起来指着画面,咿咿呀呀地说了好长一段话,我猜出了个大概,对他说:大树被砍断了,拿去做船了!他才满意地坐回小板凳。
维果茨基语言发展理论研究得出:3岁前的儿童是“外部语言”,可以通过身体活动表达简单地思想与情感。
小石榴“站起来”“指着画面”都是外部语言,通过这些表达情感与思想。可见,两岁多的小孩子已经能够听着大人的讲述,看明白画面,且有自己的感受了,不仅如此,还想表达呢,又一次惊叹于讲故事的魅力,“借助故事”绝对是育儿“真经”!
讲完故事后,孩子们要求再讲一遍,我当然乐意啦,因为故事很有必要重复讲述,这样,才能把故事结构和语言等内化为自己的。
第二遍讲述时,小豆豆们会配合我讲故事,我说:男孩每天会跑到树下,孩子们就接:采集树叶!我说:给自己做王冠,想像自己就是——几个五岁的孩子接“森林之王”,那个小石榴赶紧奶声奶气地说“森林之王”,哈,小跟屁虫一只……他在用这种方式学习语言。
后面又遇到了小插曲:
绘本讲师训练营【41期】12/21实践原创《爱心树》讲到“小男孩很爱这棵树”时,我问“爱不爱这棵树啊?”萱萱、果果是文静的小姑娘,说:“爱!”璇璇是小男子汉,大声喊了个“爱什么”,我没听清,两岁多的石榴小子赶紧接上一句惊天动地的话语:“爱新娘!”我瞬间笑喷,这啥跟啥嘛!
皮亚杰儿童认知理论指出:儿童两岁左右语言发展进入第一个爆发期。
这个小家伙这一时期是词语“暴发户”,且语出惊人,今天因为叔叔结婚,“新娘”这个词屡次听到,这会儿就用上啦,还挺诙谐幽默的哈!
绘本讲师训练营【41期】12/21实践原创《爱心树》故事讲到后半部分,几个小豆豆已经不安分啦,离开座位的,追赶气球的,小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真不好弄啊!但一定和我准备不充分有关系!不过最后还是围在我身边啦,还是绘本故事有魅力。
绘本讲师训练营【41期】12/21实践原创《爱心树》故事讲完,我问:你们为什么喜欢这棵大树啊?
璇璇最先回答,因为这个故事上午他已经听哥哥讲过两遍了,对故事比较熟悉。萱萱说:“因为他把苹果给孩子吃啦!”果果说:“因为他把什么都给了小男孩!”那个小屁孩石榴已经跑去玩了,让他继续“爱新娘”去吧,好浪漫啊!
故事喂大的孩子一定营养足够丰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