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达里欧,桥水基金创始人,由于2008年成功预测、并应对金融危机,因此一战成名。他很有意思,有中国儒士追求人生三不朽的立志风格,立德、立功、立言。
目前国内出版了他三本书籍,《原则》、《债务危机》、《原则2》,分别从个人、组织、世界这三个关系中层层递进,去分享他的认知,识别问题、研究问题、假设、验证、迭代的完整逻辑。对与不对,没有资格去评判,但思考问题、探究本质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确实值得学习、琢磨、运用。
2022年最新出版的《原则2》主要分享的是对人类世界财富和权力的运行机制研究成果,可读性在于他的著作本质是立足于为自身投资事业服务,而不是纯粹学术追求,所以我觉得对个体生活、工作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其实对于“以史为鉴”这个主题,中国人在这方面是祖师爷。浩瀚历史长河中,历史这个主题尤其受人追捧。光《资治通鉴》,就从战国写到三家分晋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一共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希望能把历史的兴衰成败背后的因果关系深入剖析出来,呈现给皇帝,以图大宋可以开万世太平。
这本书较厚,信息量大,所以我也会结合自己所看、所思、所想分好几篇来输出读书笔记。
一、学以润身:读书、学习的目的
国内做企业,我觉得有个企业,以及企业家非常值得研究、学习——华与华、以及华与华兄弟。分别是哥哥华杉、弟弟华楠(同时也是读客文化老板)。2022年7月9日华与华品牌展在上海开放,立志三个半月再重新读完华与华系列方法论,为去上海学习考察做准备。看只有一天,准备得三个半月啊。
华杉每天凌晨5点起来写作,陆续出版了讲透《论语》、《中庸》、《传习录》、《大学中庸》、《孟子》、《孙子兵法》、《资治通鉴》(已经写作出版到了12册)系列。我非常认同华杉的理念,
学习的目的是行动,不是为了晓得某种说法。认同本身不重要,行动是重要的。也即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切己体察、事上琢磨、切实笃行。并且在阅读他自己写的华与华方法系列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收获点是,要用哲学级的洞察、寻求原理级的解决方案,一次做对。在这一点上,华杉也知行合一了,用他的话,华与华重新发明了广告行业,并系统性的分享、总结、甚至联合了浙江传媒学院成立了超级符号研究所,七月出版《超级符号理论与实务》这本书。
我平时喜欢阅读,但是随着生活、工作阅历的提升,也明显感觉到阅读的方法不对,研究了王阳明、华杉,我得出自己的问题在于,没有系统性、没有知行合一,只停留在晓得,没有深入去研究如何知道。所以近段时间,我重新系统性的复盘、反思、调整阅读方法与理念。多读经典、多读好书、也要下日日不断之功,夯实基本功,知行合一。大概算了一下,王阳明37岁顿悟“知行合一”的要点,华老师好像也是35岁之后,才在阅读、写作这件事上花日日不断之功,我今年31,所以好像也不迟,白白挣了4年的空闲时间。
学习的要点在于立志、目的在于行动、有效方法在于以输出代输入,获取反馈、最重要的收获在于知识、思维方式,从而改变自己的思考问题方式、去实践,否则就是行走的书柜、就是玩物丧志。
从学习本身的方法来看,我赞同一个理念就混沌学院倡导的,成年人学习不应该关注知识本身的增加,而应该去学习结构,即思维模型。用“多元思维模型,提高创造性,解决复杂问题”,目前国内有名的在倡导、践行这个学习方法的是成甲,出版了《好好学习》、《好好思考》。他最先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引进、宣传、系统化整理。2018年,混沌学院已以及后来的得到大学等机构,在“思维模型”这个点上进行深入的教学研究、输出成果。
现代社会起源于工业化,基础是分工,且越来越细。在上学时代,就被归类于不同专业,从而承担不同分工角色。这个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们获得企业回报的基础是承担某个分工角色,所以专业能力是立身根本。但是这里面有另一个陷阱在于,我们被无限分工切割,反而丧失了对整体的把握。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经常会读不同类型的书,每本可能我都觉得讲得很有道理。但是当真正抽身出来,把书籍所说的东西进行归类后,会发现同一品类的书,讲的其实同一个问题,只不过角度不同、不同深度、环境不同。我们在一个领域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另一个领域可能解决方法已经很成熟。如果不抽身整体审视,就会陷入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困境中。
在思考瑞达里欧的研究方法过程中,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就是毛主席写的《矛盾论》、《王志纲论战略》、《原则》系列在思考逻辑上都是通的。
二、矛盾:以辩证唯物法认识世界
毛主席的《矛盾论》,是基于当时党内存在的“本本主义”,就是照搬照套的学习思路。核心方法就是我们应当用辩证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世界的本质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具有普遍性、特殊性。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所以在工作中,我们需要辩证分析主要矛盾,以此为抓手去切入,牵牛鼻子。现在混沌学园的创新理论中,有一个思维模型叫组合创新,单点破局,也是同样的思路。
王志纲去年出版的新书《王志纲论战略》,也是这个思路。老王自己也提到了他的学术基础就来源于《矛盾论》、《实践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以及《资本论》。他的方法论中,有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分析、确定阶段、抓主要矛盾,照顾全局,聚焦核心、建立抓手。
《原则》也一样,一个问题本身的出现,背后有深入、详细的因果关系。所以我们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变换尺度、聚焦核心(原则2主要是财富与权力因果关系、相互关系的演变),从而从大历史观下,建立决策框架,认知体系,指导投资决策。
三、思维方式:起源、目的、方法
从起源上看,书中的一个故事是1971年8月15日晚上,美国政府宣布不再遵守允许美元兑现黄金的的承诺,当时还是毛头小伙的瑞达里欧第二天进入股票交易所,按照他的认知,股价会下降,因为美国政府违约。但实际表现相反,股市反而上涨了4%。瑞达里欧很不能理解,他认识到自我判断、决策的问题,因此他觉得有必要去深入研究生活、工作那些看似不寻常的事儿背后的因果关系与驱动因素到底是什么。
他思考到假如过去发生了某起重大时间,我不能确定它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那么我必须弄清楚事情是如何发生的,然后做好应对准备。这是他研究的起源、也是目的。
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我们每个人经历的事物是有限的,但是从历史长河来看,它是有韵律的。就像当下从事地产行业,很多时候情绪、信心受到影响的原因是在思维中,长期单边上扬,短期波动,才是“正常的”。但是时间拉长,以及看其他行业的起落,一个正常的行业、国家本身就是波浪形发展。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能避免自己收到损害,好的时候能受益。就像万维钢的新书《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的标题一样,客观世界并不会以人为意志来运行。因此我们需要改变看待事物的方法:从被各种事件(像袭来的暴风雪一样)围困,到超越各种事件,放眼于事物的长期发展规律,理解相关事物之间的互相关系,以及他们在更长事件内的相互作用。
瑞达里欧的认为,人们之所以往往错过一生中的重要成长时刻,是因为每个人仅经历漫长历史的一小部分。我们就像蚂蚁一样,在短暂的一生中全神贯注与搬运面包屑,却无暇拓宽事业,发现事物发展的宏观规律和周期极其背后的重要关联、我们在周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
从方法上来看,通过与杰出专家交谈、阅读书籍、与研究团队挖掘数据和档案资料、再加上它自己的经验,对这些案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从而看出财富和权利的变化以何种典型的次序发生,且看清驱动同类时间的发展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始研究偏离这一模型的情况,并设法做出解释,他后将脑海中的模型输入案发,与原始模型进行对比,帮助自己以此为基础做出决策,通过这个过程不断完善对因果关系的认知。
对世界的财富和权利的认知分析中,瑞达利欧书中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从宏观上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点:
1、长期债务危机和资本市场周期
2、内部秩序和混乱周期
3、外部秩序和混乱周期
在宏观周期框架下,对三个储备货币国家(美国、英国、荷兰)、六个次重要国家(德国、法国、俄罗斯、印度、中国和日本),在过往历史中三个周期阶段,18个特征要素
1、上升阶段(强有力的领导者、创造力、教育、良好的文化、良好的资源分配、强大的竞争力、强劲的收入增长、强大的市场和金融中心);
2、顶部阶段(缺乏效率、过度扩张、失去竞争力、贫富差距);
3、下跌阶段(巨额债务、印发货币、内部冲突、失去储备货币地位、能力较弱的领导者、内战/革命)
通过建立了8个决定因素(教育、竞争力、创新和技术、经济产出、世界贸易份额、军事实力、金融中心实力、世界储备货币地位)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
整体分析框架,就是这样。科学、定性、定量,很了不起,这个研究思路。
八字箴言可以记住“关键要素、驱动机制”是什么?
四、宗教领袖:人、非人、非非人
从过往历史上来看,人容易把建功立业与他的学说进行挂钩。比如王阳明的心学与他后来平定叛乱之间的功业进行划等号,但在深入研究王阳明的生平历史后,我反而发现是他的学习能力以及军事素养,造就的他军事上的卓越功绩。但在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的真实会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且被他后世的子弟慢慢宗教领袖化。因为心学,所以打仗胜。基于此,我觉得在读人物传记、方法论的时候,需要极度警惕事业本身的成就与他所说、所思、所想之间的强烈因果关系。从而让一个人,从人、变成非人、变成非非人。这个点其实是出版宣传上的亮点,降低人的信任成本,提高购买兴趣(非阅读兴趣,因为理解有门槛,买来不读,是最简单的误以为很努力的方式)。
所以在阅读瑞达里欧的著作中,我努力提醒自己关注他看待问题、研究问题的思维框架、分析方法,不过多被他桥水基金本身的辉煌牵引注意力,从而匍匐在他所说的具体文字上,当做“真经”。
且就算理解、吃透了他的研究思路,方法,我们个人也并不是进入这个行业就跟他一样。因为一个算法、决策体系的有效性取决于个人知识、实践经验。我觉得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最后写的一段话特别有意思,大意是我们读历史,往往初衷是“以史为鉴”。但事实层面很难,该发生的依旧会发生,因为人性是有弱点的,侥幸、贪婪、虚荣亘古不变。缺点是可以改正的,弱点难以克服,能克服弱点的就是圣人了。但人类社会几千年,圣人就那么几个。从概率上来看,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对于瑞达里欧的学习,最重要当然是思考问题思路,但最终落脚点得落在自己的事情上做分析、体悟、实践,这也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否则还是华杉说的只是晓得、不是知道。
对于接下来的几篇安排,我想先介绍他的内容,最后总结一篇他的思考问题框架,力求极简,抽象化,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