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儿学习习惯性不看书,听完课就做题。这不是个好习惯。
其实这个问题早已经发现了。特别是在数学上。还得从小学说起,小学三年级前是一个数学老师,四年级到六年级是一个数学老师。老师的教学理念不一样。
低年级的那个数学老师很重视课本,把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题都要讲清楚,留的作业也是以课本为主,四年级以后的数学老师不重视课本,老师留的作业以另外买的练习册为主。考试之前集中一两天把书上的题做一下。
然后馨儿回家就不看书了,馨儿的数学书上白白的。回家动手就写作业。
我觉得这样不妥。开始是她不看我看。我看看课本上是怎么讲的。
课本是根本,有些人把现在的课本批得一无是处,他们不是不懂,就是根本没有亲自看看现在的课本。课本给你的就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上面的例题、习题都是有代表性的,把这些题做好了搞清楚了,再做外面的习题。
看课本还有一个好处,课本都是干货,没有一句废话。看了课本你就知道什么是惜字如金,还能把问题讲清楚。那些外面买的习题解,除了题总结分类做的好,其他多一半是废话,凑字数。
有时我也建议馨儿在写作业前看看课本。馨儿笔墨不动,翻两页扫描一下就说看好了。恨得人牙痒痒。
好好好!
一会儿她被难住了。转过来问我,我说,看书去!先把书看两遍,把概念定义公式找出来,例题做一遍。。。再来问我。
但是这个办法也不怎么管用。如果管用的话,这个不看书的毛病还能一直延续到现在?现在还是光听课,然后就做题。想来是我的做法不对。我百思了几天,得出的结论,我的做法可能给馨儿传递的信息就是—妈妈生气了,惩罚让她看书。一旦妈妈阴转晴,和颜悦色,她就可以和以前一样了,这不是必须做的事。忘了学习在“引导”,不在强迫。
1 其实这也是我们发现问题不及时解决的后遗症之一。
原来想的很美要馨儿自己学会学习,自己总结体会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抓学习重点。理想是:不能什么事情都要家长去帮忙,要自己体会学习的成就感!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然而理性很丰满,现实太鸡肋。这个要求对馨儿来说太高,她做不到。当然有的孩子这方面做得很好,那得看自己家孩子实际情况。也充分说明了学习无小事,任何一点小苗头都要重视起来,究竟是好苗头,还是坏习惯的苗头。好苗头,我们就要在旁边煽风点火,让火势旺起来;坏习惯的话,就该尽早压制了。可惜,我们没有把馨儿的这种不重视课本的毛病扑倒在萌芽状态,让火势蔓延开了,再想扑灭,费老鼻子劲儿了。
2 但是话说回来,孩子的一些问题真的很难拿捏。
有的东西随着年龄增大会一点一点变化,比如理解能力,抽象能力,年龄小的时候没有办法,讲不通,年龄大了自己就好了。有的则不是,比如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需要从小培养,润物细无声,不知道哪天突然她就自己能把自己管得很好。
3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问题发现了被重视了,就不算晚。
馨儿进入初中后,一下增加了好多科目多,每个科目都要计入中考,老师们都很拼,于是馨儿就很有点手足无措了,没有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几乎每天都有各种测试,成绩老师发到群里,有排名,自己也觉得有压力。于是更被老师牵着走,就像一头磨磨的小驴,只顾低头转圈儿,不抬头看看自己转到哪里了。
然后自己还总觉得有好多事没做完。
馨儿需要从这个恶性循环里跳出来,先看书,把课本搞清楚,抓住根本,然后再去做题,万变不离其宗。不能蒙头磨磨,要抬头看路。另外加强自己的弱项,不能平均用力,有个主次之分。
这两项任务这学期能解决就是胜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