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年下半程,资本寒冬侵袭,中美贸易战多番拉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不仅是市场难做,新闻报道也增加了老百姓的焦虑:游戏行业遭资本寒冬侵袭;影视行业人气下跌,横店游客门可罗雀;宜家裁员7500人,HR就在其中;通用遣散15%的老员工····
在这些消息中,更明显的在互联网——
知乎裁员高达20%:上午在码代买,下午就接到了离职信;
京东优先裁去未婚未育的女员工;
还有网易、腾讯、阿里、百度等各大厂不仅关闭招聘通道,更是开启了裁员潮。
我,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来说,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行情。做电商的同事说,市场不好做了,再怎么刺激大家都不掏腰包了,而且互联网让大家学会了比价格,客人比商家还精明。
尽管情绪焦虑悲观,好在我们手头上还有一份工作,可以供养自己吃穿、还贷款,大环境下大家都不好过,睡一觉明天继续上班,很多人都会是这种想法。
2
殊不知,市场和环境的风向变了,一向发广告的大V们也都告诫大家转变消费观!
最近,我朋友跟我分享了知名搞笑博主休闲璐的话:

而后我在庄老的专栏里看着《凛冬既来,何事惊慌》《2019年你可能要领滑梯》一篇篇讲述经济和消费行为的文章,不禁陷入了沉思。
不要怪我庸俗,近年来你仔细想想,其实大家说的“看过更多风景”、“做更好的自己”这种,大多数是指可以环游世界,或买得起更贵的东西犒赏自己。久而久之,消费水平就上去了,却也没想过能上不能下这件事是否完全合理。
而 2019年你可能要领滑梯。我和我的朋友们不约而同的出现了节衣缩食现象,感觉生活水平就像滑梯一样不停的朝下出溜。倒也不是真的怎么困难,就是天时走到了一定程度,你自己打心里开始觉得瞎花钱是可耻的,开始对未来有预期也有计划,然后也觉得,物欲到了某个程度一定会消退,开始变得冷淡起来,毕竟是刷卡一时爽、还款火葬场。
所以说,在物质层面,能上能下才是真本事。
就像我之前写过的文章《你对待钱的态度,藏着你未来的命运》,年轻的我们都挺会花钱,买买买、旅游享受世界,现在凛冬已至,你有没有为自己留出储备金呢?
就我而言,答案是否定的。
一个大龄女青年,工作上没甚突破、无成绩亮点,也没对象、没有家,在大城市赚这钱全都花花花,这时候你需要想想是不是在消耗自己!
3
话虽扎心,不可谓不是事实!
这话是我上旬时和朋友约会时,F君提点我的。
朋友F君是我第一份工作的同事,也是我的老师,在职业选择期的我本着对文字的一片赤诚选择了文案策划的岗位,之后跟着他学习写网站文案、积累素材、累积经验。
自打离职后我们已两年多未见了。
这期间她完成了谈婚论嫁的人生大事,还在宁波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实话讲,曾经我是心疼和佩服F君,现在我对她只有一个大写的服气!
本次茶话会揭晓了一个谜题,在我们同事的阶段里,F君为什么这么“抠”。
那时候我刚大学毕业,虽然挣的钱不多,但总算自给自足,对上海的新鲜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跟着会打扮的同事买买买,跟着小组同事搭伙吃外卖,F君入职后也住集体宿舍,和我们的路子大不相同。
1,她买了锅,能做饭的时候绝不外卖,晚上下班回来也要开火的,很是勤快;
2,那时候公司离宿舍不远,还没有摩拜,我们都卖了自行车,但是只有她坚持在冬天骑呀骑;
3,印象最深的是,F君基本不添置新衣、新鞋,也不买首饰,她的节俭我们有目共睹。
约会闲聊时,她说,就是上班的头两年努力,抠索索的F君攒了5万块,和妈妈的积蓄一起加起来10万,找亲戚借借凑一凑,拼20万首付在宁波买了房子。
她说,这是我自己的财产,我现在有给我自己、我妈妈买保险,假使我家庭有了难事,可以把房子卖掉筹款。许丽,我看你的文章,总是说自己没钱没钱,你这几年你的钱呢?没对象、职业上也没太大进展、还存不下钱,可以说你在上海就是消耗自己!
4
这一句可谓是当头棒喝。
在我的朋友中,我觉得我是最能省钱的了,看到朋友们花呗、信用卡欠了一堆,我不用花呗,信用卡就是每个月花1000+,工资就是现金流,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挺节俭的!
听了F君的分析和分享,我觉得我更失败了~工作上不仅没有进阶,工资也是同等阶层之下,钱财上更没精打细算。
相比不少人和我一样,认为钱花掉就花掉,下个月还有工资,觉得众生皆苦,逢着节假日剁手犒赏自己,美其名约生活的仪式感。
0存款的大龄单身女青年,为什么你要多多储蓄!
不管凛冬与否,我们要让90%的自己接地气,努力存款,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哪怕自己不想做这份工作了,给自己来一个gap month,最起码也要有这些资本,而不是想着我有信用卡!
也许你也要有一点目标,比如凑够10万做首付。
2019年,我在经济上的算盘是:
1、新年到来之前存10000元,还掉信用卡;
2、每月定存收入的40%(交房租的那个月不存款);
3、年底为自己购买医疗保险;
4、坚持记账,分析每月的消费状况,除生活必需品选购之外,衣服、首饰少量添置
······
如果你和我一样,不妨思考一番,欢迎加入战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