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心中,红烧肉都是"妈妈"的味道,而对于我们兄妹三人,红烧肉则是"姥爷"的味道。
在我五岁上下的时候,老爷曾经和我们生活过一段时间。因为还小,对姥爷的印象除了长相外,其他的都记不太清了,唯有姥爷做的红烧肉一直在心里。
八十年代,我们一家六口,只有爸爸有份相样的工资,妈妈是临时工工资极低。 家里的伙食虽然比身边农村家庭的孩子要好些,可是肉还是餐桌上的明星。家里每周都会买肉,但是肉多数是做为调味夹杂在素菜中间。在我的记忆中,大快朵颐的时候,就是姥爷做红烧肉的时候。
姥爷一般不烧菜,但是只要他出手必有红烧肉。每当姥爷宣布今天要做红烧肉的时候,我们兄妹三人都会欢呼雀跃。肉香、五香和糖的焦香的潜潜地从厨房飘进屋内时,我们已经眼巴巴地坐在餐桌上等了。此时时间过得似乎特别的慢,口水溢满的了口腔,怎么红烧肉还没上桌呢。终于,香味越来越浓,姥爷在厨房欢快的喊着:"出锅喽"。铲子的"嚓嚓"声就如冲锋号响起。每一块油亮油亮的,裹着鲜甜咸香的棕红色肉块好象都在说:"来吧,快来吧,快下手吧。"红烧肉刚在桌上放稳,三双筷子就如武林高手利剑出鞘般迅猛的找到了各自的目标,不消一会儿功夫红烧肉就见底了。
记得有一次,当盘里只剩一块肉的时候,我们兄妹三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想夹,又都不敢夹。这时姥爷发话了:"老大吃。"
我和姐姐马上发出抗议:"为什么啊?"
姥姥爷笑咪咪的说:"老大比你们大,出去有人欺负你们,不得老大帮你们啊。"
这一话,听是个理。我和弟弟也只能看着哥哥满足的夹起最后一块肉。
不过哥哥这肉,也确实不是白吃的。我和姐姐无论是大院里,还是在学校,都没有人敢欺负,因为大家都知道哥哥的大名。
多年以后,我读《论语》中的,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我才理解了姥爷的智慧。
"弟"的本意是次第、顺序。因兄弟依次出生,"弟"引申为平辈中年龄比自己小的男子,由此再引申为敬爱、尊重、顺从兄长的"悌"。在儒家的人伦观念中,"悌"与"孝"同等重,也是"仁"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我认为强调"孝悌"的本质都是在强调秩序。只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该做事,那么无论家国都会按照顾天道运行。
姥爷把最后一块红烧肉让给哥哥,表面上是小的让了大的,好象小的吃亏了。实际上,姥爷强调的是家庭中长幼的秩序。当老大有当老大的权利,当然也要担起老大的责任。当小弟的要有当小弟的态度。这就是《弟子规》里的讲"兄友弟恭"。
比起当下许多二娃家庭一味强调大的让小的。结果大的觉得不公平,小的又仗着父母撑腰不断挑战老大,兄弟(妹)就整日在鸡飞狗跳中较量着。
其实大让小,还是小让大,往小里说是一个家庭问题,往大里说就是一个哲学问题。有没有绝对的平等?现代人,尤其是西方人强调"平等",直接造成了"权威"的衰落。任何一个组织体系,在任何一件具体的组织事务处理的过程中,必有与职责权相应的组织内部位置的“高下”之分,要是拿着“平等”说事,那么只有一盘散沙、有事难成才是其归宿。而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君君臣臣父父子",承认差别,强调各安其位、各司其职。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我们渐渐忘记了古人的这种思考方式。
我们的姥爷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却继承了一辈辈传下来的解决兄弟相争的智慧。一句"给老大",让我们兄弟三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