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谈孝

作者: 783397a1d2ae | 来源:发表于2020-02-21 19:20 被阅读0次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把孝作为仁的根本,作为学习的开始,作为社会品质的基石,可见其重要性。然而,同时他又对孝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孔子眼中的孝可不只是我们今天理解对父母好一些,有饭吃,供养天年那么简单。他首先是强调的是内心的尊敬。例如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很明显,光能够赡养父母就行了吗?这远远不够,孔子用强烈的语气告诉子夏这完全不够,甚至差的太多。他又用同样的语气告诉子游,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谓能养,不敬,何以别乎?很明显,孔子认为供养父母饭食,禽兽也能做到,而真正的孝应该是内心尊敬,这才是孝的核心。反观我们今日,多少人连给父母提供食物都做不到,何谈尊敬。四个字送给那些抛弃父母的人,禽兽不如。

其次,就是遵循父亲的教诲。这就很厉害了。我们说如果父亲不懂道理知识怎么办?你多虑了,父亲对于孩子永远都是学不完的书。只是我们现在的人轻浮地否定了父辈,前辈罢了。要知道学习的内容很广泛,它不是狭义的课本文化知识。更不仅仅是上网打游戏。做人,交往,是非,感恩等等都是我们要学的内容。

第三就是对父辈教诲的传承。这个方面主要是从社会的礼来要求的,这与孔子的整体思想有关,这里面更有严格的要求。父在观其志;父末观其行。三年无改父道,可谓孝矣。显然这里的孝有三个层次一是遵守,二是学习,三是传承。就现在社会状况,我们在孩提阶段还知道遵守父命,听话,知道向父母学习,可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早就把父母当做一种啰啰嗦嗦的束缚了,哪里还会再去学习,也就更无所谓传承了。扪心自问,中国人上初中之后谁还会遵守父命,谁还会向父辈学习,谁还会继续传承父辈的教诲。请举手,说实在的我也没有。所以中国文化一代代消失殆尽而无痕迹,也就不奇怪了。

总结论语的孝:不是提供食物,而是内心尊敬。其次遵守父命,然后向他们学习,然后是传承开去。

相关文章

  • 学而谈孝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者,其为仁之本与!...

  • 《论语》学习日常11

    《学而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谈“孝”,把“孝”具体化了。 这段...

  • 谈孝的文化(一):孝与愚孝的历史

    【首语:本文基于文献史料而写。因篇幅所限,“谈愚孝”系列共有三篇文章,包括《谈孝的文化(一):孝与愚孝的历史》、《...

  • 谈孝的文化(二): 孔孟提倡尽人之孝道,但绝不为愚孝背锅

    【首语:本文基于文献史料而写。因篇幅所限,“谈愚孝”系列共分为三篇文章,包括《谈孝的文化(一):孝与愚孝的历史》、...

  • 谈孝的文化 (三) : 愚孝的危害与启示

    【首语:本文基于文献史料而写。因篇幅所限,“谈愚孝”系列共分为三篇文章,包括《谈孝的文化(一):孝与愚孝的历史》、...

  • 学而11——何谓孝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要观察他的志...

  • 谈孝

    自古及今,关于孝的成语、故事、名言警句枚不胜举,“百善孝为先”、“孝心无价”等等,我想做个简单的统计,亲爱的小伙伴...

  • 谈孝

    《孝经》开篇言: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作为一个人,孝顺父母本就天经地义。 然而看看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想想现...

  • 谈孝

    新华字典对孝的注释是,1、指尊敬、奉养父母。2、指居丧的礼俗。3、丧服。|我是1970年元月出生,我在妈中怀抱时,...

  • 孝谈

    孝谈,谈孝,我无资格。因少时不懂孝道,也未对爹娘尽过一分孝敬,爹娘便已故去。经些年懂了这些道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而谈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dh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