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遇书馆,那是城市中的精神资源,是城市走向社区的公益事业,容纳和成就爱书和爱读书的人,而半书房,则是从书房走向文化活动和文化资源。
我想象张延银校长描绘的那种情景:外面是一庭花草,里面是半墙、半房子的书,读者是书房的另一半,在这半书房里,读全世界。那该是怎样惬意又温馨的生活,在这样的读书环境里,又是怎样陶冶着读者的心灵!
张延银校长说“阅读对我们是一生的回报,是与那些或温和或有力或反叛或包容的灵魂相遇,让我们得以邂逅相互混杂、丰富多彩,却又永远高山景行的人类。”“阅读成全人生,阅读乃人生的另一半,读者成全书房,读者乃书房的另一半”。
说到半书房,我又想起张延银校长说的,21位好友集资建设书房,半书房的“每一个空间都有自己的信念”,半书房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空间都是他们自己亲手在打造,外面是一庭花草,里面是半墙、半房子的书,它真实地满足了他们自己对读书人精神气息的一种向往。
半书房满足了个人,更满足了社会、社区:
“一座城市,一个社区,都需要一些文化空间,一些阅读和书籍,来承载人们的心灵和思想。半书房真实重建人和人之间、人和书之间、人与思想之间的互动,以阅读为起点,从书到公共生活,从书店到公共文化空间。半书房实现了对阅读生态的建设,通过一座书房,建成一个高地,营造一隅生态,实现阅读的社区化、社群化。”
半书房始于读书,却不止于读书。半书房从2016年创办以来,除了实体书店,他们做得最大的就是文化沙龙。他们在苍南举办了近百场沙龙活动,以“文化百里”来表达他们的行动哲学,即“立足县域,放眼世界,海纳八方资源,成就百里之大”。他们一面积极发掘本土文化资源,一面灵活引入外来文化资源。半书房的文化沙龙吸引来全国各地的文化学者抵达苍南县城,给苍南带来了对文化、对教育、对艺术、对生命等各种主题的分享。以“读书”为媒的半书房,在苍南让小地方跟整个世界一起脉动。
在读书上,张延银校长讲到叶嘉莹老先生的“弱德之美”时,说“每一个个体都是环境的一份子,个体的觉醒与改变,就是在改变环境”,张延银校长和他集资建设半书房的21位好友在一起读书、交友、砥砺,并以此影响周边文化气候的改良。他们以读书改变了仓南的文化环境,这就是弱德之美,这就是切实的为友情、益身心,利社会;怀爱心,做小事,成大业。文化百里,人文千年;张延银校长用半书房“对世界报以纯真、好奇和汹涌的爱意”,以半书房,把灵魂带进光明里。
听张延银校长讲他的半书房和文化百里,我想他必定也会和蔡董一样打动更多醒走者的心。
从尔遇书馆到半书房,不知会在多少老师心中埋下理想的种子。“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也许,以后,会有更多在此受感动者用理想与行动去创造瑰丽的文化江山,让这样的美好开遍全国各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73345/bcffc5c3a426b08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73345/98bae86c9cc79c7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