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苍春波
内容梗概——
“大家都清楚了吗?”“大家都明白了吗?”这类问题属于程序化的问题,答案常常都是出于被动的“是”,但是部分教师却习惯于此类问题的提问,问了一遍又一遍。这样的课堂在许多学校一年年地延续下来。
更有甚者,经常听到教师讲完了有个问题,会不自觉地说一声:是不是?对不对?在班级的集体环境中,这类问题得到的答案只不过是应付而已。不管懂不懂、会不会、是不是,学生们通常都会说懂、会、是。
还有一种现象,教师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外显的情状会让学生感知到答案的对错。
好的课堂应该追求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机会,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师生单一对话模式,形成生生对话、组组对话、师生对话等多维立体的对话交流方式。同时,还要形成课堂容错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消除恐惧心理。
只有在舞台上让学生亲自尝试行动,才能发现问题,也只有在舞台上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仅靠说教,要有指导的方法、工具或支架。
读书心得——
程序化的问题可以看作是“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所有的流程是走了,教师问和学生答也发生了,但思维还没有“上道”,表面热闹之下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游离,其实还是“重教轻学”思想在作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