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父母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我们挑起了父母这个角色之后,你会发现即使孩子再大,你永远都会牵肠挂肚。
今天儿子学校组织一日游的研学旅行,也是老师破天荒允许他们携带手机同行。由于儿子以往坐大巴都有些晕车症状,所以在他们出发后我给他发去了微信了解一下情况。没想到,我和高中的儿子在微信上的对话,基本都呈现出一种简短的模式,当我给他发去一段长长的关心话语时,他往往只回复“知道”“还好”“没事”等寥寥几个字。不管我的信息有多长,他大多是两个字的回复。这让我不禁想起平时和他的对话,他也是能简短就不复杂,现在的男孩都这样吗?
儿子进入高中后,学业的高强度似乎一下子变得更加忙碌起来,我们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变得越来越简洁。起初,我有些不适应,担心我们之间的距离在渐渐拉开。然而,我也开始理解,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去努力适应他的节奏,这或许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高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学业的压力、自我意识的觉醒,都让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应对。对于父母的爱往往是最不容易被重视,但并不代表他不懂。青春期的男孩更加,凡事绝不啰嗦,也很独立,他不再是小时侯那个整天黏在我身边的小男孩了,而是一个逐渐走向独立的年轻人。这种简短的回复,也许正是他在努力适应这个新的角色,在探索如何与父母保持适当的距离。
看着他都是一字二字的回复,感觉多打一个字他都认为是多余的,内心深处有些感慨,我忍不住发了条朋友圈,没想到,引起了许多宝妈宝爸的共鸣,张爸说“我们家也是这样”,英语朱老师说“小孩都这样”,钱妈说“不嫌啰嗦已经很好了”,陆老师说“至少回复你了”,金爸爸说“能回复你就不错了,我们老大基本是“哦”,问啥都是“哦”,一个哦,代表了所有”,胡妈妈说“女儿也一样惜字如金”,莫妈妈说“深有感触”…….看来,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是一副模样,说什么都是没用的。也许是我们做父母的该学会如何闭嘴,正如王爸爸说的“别做絮絮叨叨的妈妈,要学会放手了,不然男孩子长不大”,的确,不要以爱他的名义去将他培养成妈宝或爸宝男,否则不是爱他而是害他。
当然,我也意识到,我们之间的简短言语这并不代表他对我们的感情有所减少。在某些关键时刻,他依然会主动与我分享他的喜怒哀乐,只是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他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向我传达着他的成长和成熟。他做事情有自己的节奏,能自己处理好的问题,他是绝对不会去求助别人, 他会自己想办法,我想,这也是他成长的必然吧。每个孩子都会在成长的道路上,逐渐找到自己与世界相处的方式。我们作为父母,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探索、成长。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要完全放任不管。在适当的时候,还是需要与他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遇到的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要让他知道,无论何时,爸爸妈妈都是他们坚实的后盾。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作为父母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孩子的变化。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的相处模式中,不能停留在他孩童时期,他在一步一步迈向成人的阶段,而我们则需要与时俱进,多学习,与他们一起成长。
儿子成长的道路上,有这样的经历,对于我们而言也是一种别样的美好。作为父母不要以我们的心态去要求他,要学会理解,要学会放手,要学会珍惜与儿子在一起的时光,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希望我们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