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指在没有干扰的专注下进行的工作,它可以把你的认知能力推向极限,最终得到具有创造性和高价值的工作结果。
001 最小阻力原则
人在做事的过程中会本能地选择一个“最小阻力路径”,来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如果人们长时间在低价值的工作中切换,再回到重要工作时,注意力很难集中。
002 任务切换耗散
当你同时处理两个任务时,人脑的认知能力会在两个任务的切换时消耗掉。你看上去同时处理了两件事情,但对于每件事情所分配的注意力都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时要少得多。
003 任务混淆耗散
人脑的认知从前一个任务切换到后一个任务之后,头脑中仍然会时不时地出现前一个任务的内容,这就会影响你进行第二个任务。
004 过去的认知偏见
很多人认为忙碌代表生产力,只有忙碌才有产出,才创造了价值。这种认知偏见也会导致我们无法深度工作。
005 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
(1)节奏模式
可以在每天固定的时间都固定做同一件事,形成节奏。适合深度工作新手。
(2)双峰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你将个人时间分为两块,其中一段时间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其余时间完成浮浅工作。适合普通上班族或有固定休息时间的教师、创业者。
(3)禁欲模式
切断一切与外界联系的媒介,将自己封闭在别人联系不到的地方。适合自律的自由职业者。
(4)记者模式
在日程安排中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的模式,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能立刻进入深度工作模式,苦心打磨产品。
006 将工作内化成习惯
不要等灵感或者状态来的时候才开始工作,而是将工作变成每日固定的习惯和准则,降低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
007 养成严格内化的习惯?
(1)确定执行深度工作的地点和时长。
(2)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框架,在这个时间内只专注在目前的工作中。
(3)给自己的深度工作设置规则和程序。
008 像经商一样执行
像商人一样,给自己找一个能够燃起欲望的目标,把所有关注点都放到这个最重要的事情上,然后用足够的精力去完成它。
009 设置目标
找到关注点在哪里之后,就要设置目标了,需要抓住引领性指标,而不是滞后性指标。引领性指标是指为了达到你的目标,需要完成的阶段性目标,而滞后性目标仅仅关注结果。
010 适当减少整体工作时间
压缩工作时间后,会让人更加专注在重要的事情上,减少的只是无价值无意义的浮浅工作时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3976051/482d7118f36f78a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