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665003/9e4fbf93956049e8.jpg)
《我眼中的娟子》
作者:丰心
细数与娟子相识应有三十年了,说来自己有点不敢信,人这一辈子能有几个三十年啊?1990年刚上初中,她来自镇上中心小学,我从乡下小学升入初中,在那时的我眼里,娟子自信带点张扬、豪爽自带侠气,而且与老师亲和无距。说实话我只可远观,却不敢亲近,也因此这三年是我们相处最长最近的一段,却没有成为最交好的朋友。
许是我们都不属于最用心读书的那一part,高中我们都留在了麒麟中学。这三年我们没再能有幸同班,教室里不再见到娟子如风的身影,也少了娟子爽朗的声音,但从不缺少娟子的故事,对于关心的人,似乎再小的事儿也能刮进你的耳朵里。一年后娟子选择文科,而我读了理科,分在一层楼的两端,关于娟子的消息还时有耳闻,但逐渐的还是少了!再然后听闻娟子上了大学,至于哪一所,道听途说,没有确定过,而我为自己高中的堕落担起责任,落榜复读。至此以后,很长远的一段时间,我们失联了,没见过面,没写过信,没一通电话,甚至连真真假假的消息也没有了。
再见面好像已是各自工作一段时间后了,我们都应同学的约参加小聚,去之前我都不清楚有谁在。同学们陆续到场了,组局的同学看了看人,说娟子怎么还没到?准备打电话呢,却听到楼梯上传来爽朗的话语声“伤心了!我在大厅沙发上等着,却没有一个同学认出我。”这也算“先闻其声、再见其人”吧,可能娟子和那位主性格脾性有些相似吧!这熟悉的声音先于主人和老同学们见面了!就这样,失联的我们在娟子略带调皮的自导自演下见面了。三巡酒过,多年未见的小尴尬消弭了,聊起小时候的各种皮,各种尬,各种爆料,将聚会推向热烈。我们恢复了联系,又回复了各自的工作生活,联系甚少。
真正让我们成为交心的朋友应该要感谢朋友圈的出现。微信开始出现时,我其实捎带排斥的,因为一些负面的消息,也因为不善和陌生人交流,所以没有第一时间用上。等到周围的同事朋友大都用上时,感觉自己再不用要落伍了,于是也就入圈了。第一时间加了手机联系人,朋友圈向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从那时起,我可以看到娟子每次的朋友圈消息,属于一手的消息。娟子朋友圈更新的勤快,读书笔记、影评、育儿、美食、周先生……我点赞回复勤快。我会循着娟子的读书笔记去阅读,我会参考娟子的育儿经去教育孩子,我甚至模仿娟子的模式发朋友圈,我觉得这样的交流中越来越了解彼此。直到现在我们面对面的机会还是不多,但每每茶话一叙,总有聊不完的话,可以认同、可以互斥,我们珍惜相聚的每一寸时光!
跟随着《我的高考倒计时》来到“娟子的小树林”,这次我们又换了种交流模式。被娟子圈粉,希望每天看到更新;但看到娟子付出的努力与周先生担心的健康,又希望娟子心之所至,随性玩票;而娟子的性格决定了她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会保持日更,我想能减轻一点她负担的一种可能就是答应加入“娟子的小树林”,凑一些文字,以备娟子不时之需。
时光荏苒,三十年匆匆,我们的话题从男生女生到老师八卦、从学习工作到家庭生活、从虎妈激娃到父母老弱,角色一直在变,话题也随之改变;下一个三十年也许我们看孩子们各自精彩、说老同学抱团养老……;再一个三十年会不会有,谁知道呢?所以我们珍惜每一寸光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