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虞美人·听雨

虞美人·听雨

作者: 丹凤立阳 | 来源:发表于2017-04-10 21:25 被阅读153次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听雨》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这样的诗词,让我有一种冲动想写下感受的作品。

当初读这词句的时候,大概是在高二吧。第一次读的时候平淡无奇,只是觉得词人写的韵律特好,读起来朗朗上口;第二次读的时候有点凄凉的感觉,一生几十年就这样过了;后来再读的时候,回想起这些年,虽然没有像词人所经历的那么波澜壮阔,也是有点触动,以前是多么的无忧无虑,现在为了找工作,为了生活,那些辛苦虽不如词人国破家亡的悲凉,但是真的很想“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在词中,作者只用寥寥几个词,以听雨为主题,便将人生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这是作者一生生活历程的概述,将少年的浪漫、中年的漂泊、 老年的孤寂浓缩于三幅听雨图中。想到作者身处于宋末元初之际,国破家亡的背景中,就可以看出作者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心情是如何的凄凉了。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在这首词的深处却潜隐着作者的亡国愁情。

在读了一些诗词后才发现,诗人的这些感情不是不能理解,而是没有这样的情境,无法感受的了,就像读书一样,有些书不是不好,是你还没到读这本书的时候。诗词也一样,词中“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句包含多少感情,作者表面虽然看起来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在彻夜听雨的情形下,内心却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这只不过是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在这首词中,我个人还是最喜欢“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这句在读的时候就有一幅作者在江面上行驶的孤舟中听雨在滴滴答答在下,而在客船上方则有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在鸣叫呼唤群鹤的画面。在词中一个“断”字,有一种人生难言的孤独和悔恨。“客舟”及其四周点缀的“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瑟意象,则呈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壮年之后,在国破家亡、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尔奔曲走,四方漂流。少年时候的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的情境已经一去不复回了,目前只有那一腔旅恨、万种离愁,而这些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这幅江雨图中。

江山己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在这首词中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体会到词人在其中的感情变化,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最后附上另一位先生写的墓志铭: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为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人生别波澜壮阔,平平淡淡亦好

相关文章

  • 听,雨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

  • 一生 三场雨

    今晚读了蒋捷《虞美人·听雨》,一见倾心。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

  • “樱桃进士”蒋捷(3)

    今天介绍蒋捷的名作《虞美人·听雨》。 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 【今天的词】少年听雨歌楼上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

  • 诗词的诗意解构——虞美人·听雨

    虞美人·听雨 宋 ·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

  • 听雨

    虞美人 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

  • 少年听雨歌楼上

    虞美人·听雨 宋 ·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 四季的听雨·前序

    《虞美人·听雨》 蒋捷·南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

  • 虞美人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

  • 四十听雨

    文/星河流云 虞美人-听雨 元 .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虞美人·听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rj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