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进士”蒋捷(3)

作者: 快乐人生老陈 | 来源:发表于2022-07-28 15:24 被阅读0次

    今天介绍蒋捷的名作《虞美人·听雨》。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词意:

    年轻时在歌楼上听雨,红烛摇曳,罗幔轻盈;壮年时在漂泊的客船上听雨,江水茫茫,云霭沉沉,失群的孤雁在西风中发出阵阵哀鸣。

    而今的听雨,是在清冷的僧舍里,鬓间的白发早已点点星星。雨落如旧,它从来不在乎人间的悲欢离合,一味在阶前淅淅沥沥,直到天明仍滴个不停。

    雨这个意象,历代诗人都不惜笔墨描写过,虽也不乏孤苦愁怨的句子,但宋前大都还是清新爽利的多。然而到了宋朝,雨似乎更多的与愁思难解难分。

    这不,连优雅的晏殊,在面对落花风雨时也发出“不如怜取眼前人”的伤春惜时的感叹,连一向风流潇洒的欧阳修也只能无奈地目送“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暮春残景,更别说李重元“雨打梨花深闭门”、小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时那种凄清寂寥的心境了。

    但,如果我们稍加领会就不难发现,上述作家都是因一时、一地或者一事的偶然感发写下的。蒋捷的这阕词不同。

    他通过时空的转换跳跃,将自己的一生浓缩到三个阶段的“听雨”画面中,从而高度形象地概括出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以及喜乐悲苦的心路历程。其中,既有个性情感的书写: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又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于是一个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时代嬗变轨迹,清晰地出现在读者面前,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蒋捷是这样一个人:他只是远远地旁观,不会也不便直接反映时代的巨变,而是采用“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女冠子》)“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贺新郎》)这种婉曲、迷离、幽深的方式,曲笔道出郁积于心的块垒,于自身的落寞愁苦中寄寓感伤国亡的一片怀旧之情。

    面对逝水流光,他没有撕心裂肺的呼号,只有淡淡的喟叹和浅浅的吞吐。

    正因如此,他的作品兼有豪放词的清矍疏朗和婉约派的的含蓄蕴藉,既无辛派后劲粗放直率之病,也无姜派末流刻削隐晦之失,卓然成家,成为宋末元初最有名的词坛高手之一。

    说起来,蒋捷还是我的老乡。

    他祖籍宜兴,1274年中进士,但当时时局混乱并没授官。宋亡元兴,他愤于亡国辞官不仕后,常往来于宜兴、无锡和武进,径自过着种菊东篱、栽蔬田园的隐居生活。

    写这首词的时候,他正隐居在今宜兴周铁镇竺山湖边的福善寺里。或许正是这个”僧庐“外的一夜雨声,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才让我们有幸看到了这篇优美的词章。

    按理,江南是人文荟萃之地,蒋捷归隐后,无论是在武进、宜兴或无锡,应该有很多境遇相同、知趣相投的文人雅士诗酒唱和共相往来,但他身后竟寂寞得生卒失传,这不得不说是我国文学史的遗憾,更是我们武进、无锡乃至宜兴人集体的悲哀。

    好在有一点是无疑的,那就是蒋捷曾经隐居过的地方,皆有“竹山”,他本人更喜欢在以竹命名的山上植竹。竹中空而节坚,代表高洁、坚贞和正直,所以“竹山先生”的称谓可说名至实归,尽显“樱桃进士”虚心纳物的高雅品格。

    还有《竹山词》的流传,这些都给了我们安慰。

    惟愿不久的将来,能够挖掘或考证出更翔实的资料,以弥补人们心中的缺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樱桃进士”蒋捷(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fx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