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这本书断断续续读了大半年,总算读完了。这里面有很多跟“爱”有关的内容,因为他在举例子说一个国家的时候,尝尝拿家庭里面的人际关系作为起点,来以小见大,拿这种“血肉至亲”来对比君臣关系和军君民关系。因为韩非的思考方式和老子一样,就是见微知著,通过看一个人来了解这个人所在的家庭怎么样,通过观察一个家庭来分析这个国家怎么样。他对于“爱”,基本上全都是批判,比如“爱者,乱之因”,就是说爱是管理混乱的起因,这跟孔子墨子的论述大相径庭。
当然,韩非子在批判的,是不成熟的爱,或者说是偏爱、溺爱。我前几天还看了一本书,叫《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关于心智成长的书,里面对爱有很系统的论述。作者说古往今来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准确定义“爱”这个字的,他自己也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他对爱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我觉得这说法非常好。因为是这样,也就区分了爱和喜欢的关系:我喜欢这一朵花,我可能就摘下来戴在头上而不管花本身是否枯萎死亡;我爱自己栽的花,就会勤快地浇水,修剪枝叶。喜欢可能会产生爱,但不一定产生爱,而爱一定以喜欢为前提,否则就是虚伪虚假的谎言。因为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所以他们不仅仅会给他们穿好的,吃好的,让他们肉体健康成长,也会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批评教育甚至体罚,目的就如《少有人走的路》里作者对爱的定义一样。可是,正是因为这是“少有人走的路”,所以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爱是不成熟的,也被韩非拿来作为批判的对象。
写这篇文章,是对《韩非子》这本书读完之后的一个总结,也是读第二遍的一个契机,因为书的内容太多,语言难懂,所以看一遍并不能把所有东西记在脑子里,所以只能边看边写,内容一定很长,一次肯定写不完,要分很多次。
1、爱臣太亲,必危其身。是故明君之蓄其臣也,尽之以法,质之以备。——《爱臣》
2、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主道》
3、贵夫人,爱孺子,便僻好色,此人主之所惑也。——《八奸》
4、圣人之治国也,固有使人不得不爱我之道,而不恃人之以爱为我也。恃人之以爱为我者危矣,恃吾不可不为者安矣。——《奸劫弑臣》
5、夫妻者,非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故王良爱马,勾践爱人,为战与驰。——《备内》
6、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内储说上七术·必罚》
7、人为婴儿也,父母养之简,子长而怨;子盛壮成人,其供养薄,父母怒而诮之。——《内储说左上》
8、过其所爱曰侵。——《外储说右上》
9、不避亲贵,法行所爱。——《外储说右上》
10、彼民之所以为我用者,非以吾爱之为我用者也,以吾势之为我用者也。——《外储说右下》
11、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外储说右下》
12、物之所谓难者,必借人成势而勿侵害己,可谓一难也,贵妾不使二后,二难也。爱孽不使危正适,专听一臣而不敢隅君,此则可谓三难也。——《难三》
13、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六反》
14、慈母之于弱子也,爱不可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随师;有恶病,使之事医。不随师则陷于刑,不事医则疑于死。慈母虽爱,无益于振刑救死,则存子者非爱也。——《八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