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FAST高效课程开发》一书中的第三章第二节《搭建结构——让内容更好记》。
邱伟老师展示出了“课程结构常用的四种逻辑关系”,分别是按流程设计结构(包含单向流程、循环流程)、按元素设计结构(含依据方法建立结构、依据问题建立结构)、按线索设计结构、按关系设计结构——合计六种结构。
挺好的,清晰明确,案例适用。可供大家选择的课程结构设计类型并不多,否则可能会让学员陷入“选择困难症”。
回想起很多年前,我在做“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课程时,当时在课程结构设计的部分,因为追求完美的心态,我把市面上所有我能搜集到和研究到的课程都研究了一遍,总结提炼出了12种不同的课程结构设计方式。
然后我看市面上所有讲课程开发设计、结构化思维、创新思维类的书,里面提到的结构都逃不出这12种。也就是说,掌握了这12种课程结构,基本上就掌握了全部的课程结构。
我那个兴奋啊,于是讲课的时候,我就把这12种结构都拿来讲,我觉得这样可以让学员觉得,在我这里培训,学到的东西是最全面的。
结果讲完之后,学员大多表示关于结构设计的内容太多,根本记不住,而且各种各样的结构让学员眼花缭乱,感觉既烧脑又难以选择,这样的反馈让我大跌眼镜,然后陷入了沉思中。
那个时候,年轻的我还在想,怎么样对内容进行形象化和趣味化的设计,可以让学员更容易学会这12种结构?
一个听过我课程的朋友,她也是职业培训师,当时她说了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你觉得我们真的需要学会这12种结构吗?我们在开发课程的时候,会用到这么多的结构吗?"
那一刻,我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
我希望学员能够像我一样,掌握所有的课程结构模型,但是,我这样自以为是对学员好的想法,其实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没有站在学员的立场上考虑。
对于学员来说,他们只关心,第一,我能不能学得会,第二,学会了以后我能不能用得上,所以,课程内容不一定要追求大而全,但一定要追求,学员学完能以后能够立刻用起来。
所以,后来经过多次调研、分析和评估,我把12种课程结构萃取成了最常用的、最百搭的、最容易组合的五种课程结构,并且会在课程中,明确的告诉学员,这五种结构适用于什么样的场景、什么类型的课程。
然后还设计了一个“课程结构探索之旅”的学习活动,来帮助学员在短时间内学会和记住。
后来再讲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员的反馈就非常好了,课程现场就能画出自己完整的课程结构图。
所以我觉得邱伟老师在“课程结构设计”这个模块的内容设置非常好,既简洁明了,又阐述清晰,也在每种结构下面搭配了恰当的案例,来方便学员理解,大家学习起来就会觉得很容易上手。
另外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知识点是包装内容。邱伟老师在书中,提到了包装内容常用的8种方式,分别是英文组合、汉字拆分、成语改编、借喻类比、心法口诀、二维矩阵、颜色分类、诗词改编。
这八种方式确实能够让课程内容形象生动好记忆,但是要做到让人“一见钟情”,还真是不容易。
看到“包装内容”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不由得联想到了我的《化书成课》的课程目录。
第一天:
第一章 书山掘金,内化书中知识
第二章 内容“书”理,搭建课程结构
第三章 读书得间,编织“精彩”案例
第四章 点书成课,设计内容转化
第二天:
第一章 脑洞大开,奇思妙想化书
第二章 箭无虚发,定位课程目标
第三章 如影随形,调整授课方式
第四章 学以致用,促进学习转化
这个目录结构的内容呈现方式,用的应该是成语改编和借喻类比。
另外,我现阶段正在重构的课程《三招九式玩转学习型社群》,在设计课程结构的时候,从“包装内容”的角度思考,把第三章节【社群的用户运营】分解成了这样三个模块:
1.为用户建房——引流促活留存
2.为用户修路——建立成长路径
3.为用户搭桥——打造运营团队
这个用的应该也是借喻类比。
这种内容的包装策略,应该不是简简单单很短时间就能想出来的,需要长时间的酝酿和构思,有可能某个时候灵光一闪就出来了。
关键是,在包装内容之前,要先把骨架搭好,就像在装修设计之前,也要先把房子搭建起来一样。有了足够丰富和完善的内容,内容结构清晰和有逻辑性的情况下,再来包装内容,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对于邱伟老师在周五晚上对于干货地图的点评,我非常感激,邱伟老师为了帮助我理解,还专门找了一张营销模型的图片来给我作为参考,点燃我的思路。
同时,我也想借此分享一下我在社群运营这一块的思考和想法:
据我观察,很多社群缺少流量和品牌,很难实现变现,而我这个社群运营课程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帮助社群实现变现。
从变现的角度来看,我发现,还是应该把社群的品牌建设放到前面,先教大家建立自己的品牌,明确社群的价值定位,形成自己的品牌标签,获取自己的粉丝,然后再去做社群,在变现的路上就会走得更顺一些。
我主张做社群的人,通过社群成就一个品牌,使社群品牌成为一种文化价值的承载物和表达体,然后通过品牌延伸来构建社群生态圈,所以品牌建设放在第一位。
当然,这只是我的观点,不一定准确(可能这个也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因为我的课程结构图是基于这个想法搭建出来的,所以还是希望和大家交流一下。
感谢邱伟老师的一路陪伴,期待下周更精彩的旅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