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不看周冲和咪蒙,我的朋友圈中也很少有人转她俩的文。
名头大了,无论在哪处你不免要看到,因为好奇,关注了试着看看。
看到周冲的头像,我想起在《黄金时代》放映期间曾看过一篇《萧红,那个饥饿的贱货》,作者也用了这个头像。一查,果然是她写的。
初看《萧红,那个饥饿的贱货》,觉得作者行文虽流畅,但文德却深谙揭人疮疤的技能,像极了村口的周大妈。萧红的身世与情感经历是公开的,并不是他人都不知,惟独你周冲大幸挖到了独家资料,哪怕在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里,也把事实呈现了,并没有加以袒护。对于电影,它只是在讲述一个独特个性的女作家在一个独特个性的时代经历的一些比较独特的故事。一个区别了林徽因、冰心和张爱玲的女作家的故事。所谓世间百态,都要呈现,用不着美化,也用不着刻意贬损。
萧红的一生充满坎坷,在为人母为人妻的一些选择上,也让人感慨不解。电影《萧红》和《黄金时代》都有客观讲述,只是一个不高尚有些自私的小人物在一个乱世里的颠沛流离。如果她身逢如今这个自媒体兴起的时代,捞金的能力应该大大强于周冲,也就不用饥饿了,更不用被一个穷人出身的后辈骂为“饥饿的贱货”。要怎样肤浅和刻薄,要怎样自以为是,才能满怀不屑地取下这个标题?
看咪蒙的大爆文之一《致贱人:我为什么要帮你?》,文中所列人物确实有点烦,但何至于用“贱人”两字?我们常看古装剧里阶层高的主人对犯错的奴婢常唤“贱人”。私底下,与人言时,也偶会泄愤骂人。但对于这样日常的小错误,公开发文称他人为“贱人”,你说是为了爆红呢还是有些刻薄呢?
萧红,早就饿死了,她不会回骂。要人帮忙的“贱人”们,不是根本不存在,就是在绝交之列了。而这两位乱骂别人的网红,却红了,日进斗金,暂时不会饥饿,也不会要人帮那样的忙除了儿子失学。
粉丝爆增、财富爆增,她们从这种实实在在的收益中得到了极大的鼓励,开足马力,勇往向前。双双致完“贱人”后,再致“LOW逼”——咪蒙《致LOW逼:不是我太高调,而是你玻璃心》、周冲《热衷同学聚会的人都是大LOW逼》。
她们用喙头十足的题目吸引人,我却因为这题目就想叹之为泼妇体,哪怕在乡村之中,这样动不动就爆粗口骂人的妇人,也没几个。
好像看到村东头的周大妈,和村西头的咪大婶,各自占据一个小店门,在一群妇女为主围拢的村民中间,每日手舞足蹈,唾沫乱飞,东家长西家长,好不热闹,惟恐一日不如此,就怕围观者作鸟兽散。
没有琴棋书画,都是所谓的风花雪月:男人女人女人男人……
没有诗词歌赋,都是所谓的人生哲学:遇见那个男人你要怎样,遇见那个贱人你要怎样……
她们的特点,往往是,找到迷茫忧伤心累群体的痛点,对准,左揉一把,右按一把,能让他们在读文的时候,暂时止住痛,生出一种莫名的快感,好像已从宝典中获得某种功力,马上要解脱出来,只要抬步,就能拾起屠刀,横向世界。实际上,宝典往往是葵花宝典。
有觉得如遇知音产生强大共鸣的村民,纷纷叫好,慷慨解囊,即而转发到了自己藏了很多看不顺的贱人的朋友圈,夹枪带棒,好不解气。结果发完第二天,发现约好的上家来拿点菜籽拿点工具的人都没敢来,只好又忙着一个个去解释:哎哎,我昨天转发的那个不是说你啊。
小时候,老师教导我们,为文要力求简洁,不要罗里巴嗦,重复的事例一大堆。这两位网红和时下兴起的鸡汤文,却在如何达到重复又尽量避免生硬的技巧上下足了功夫。她们写一个主题,往往搜了非常多的资料,并且尽可能最大限度地罗列到文中,增加按揉次数与文章长度。举的例子中,某某某的某某的某某某,不一定需要真实存在,即使存在,有点平常也没关系,夸张一点,就有人看了。
她们会把一个中性的素材顺着自定的文旨染上需要的颜色。比如,周冲的《热衷同学聚会的人都是大LOW逼》。热衷同学聚会的人,并非人人都像文中所说的那般虚荣与无聊,或许周冲的圈子小,不曾见过更多的各种各样的人,生活中恰恰有那么一些热衷同学聚会的人,用无私和热情温暖了一些同学。即使有一些个例如文中所说,也并不是全部。如果你把题目定为《我的同学中热衷同学聚会的人都是大LOW逼》,倒不好评价,也无话可说了。
生活中的例子总要慢慢讲完,编造的想象力有时也要枯竭。还有什么更能吸引眼球的呢?人散了要再回来不容易哪。哦,得追热点,评热点,围绕热点生点话头。
一听到娱乐圈有明星出轨、离婚,简直像打了鸡血,彻夜狂欢。她们在文中训斥这个辱骂那个,却不会意识到在别人痛苦的时候,自己却为了金钱与注意力在尽情扭曲。对时下的热点发表些看法,本无可厚非,这样追赶着热效期连赶三篇的,真的整个娱乐圈都应该跟她道歉:出轨离婚太少了,对不起,害您老没能日日发表高论呀。
对所有的批评都可以调侃回应:我舒服着呢,有钱着呢,想开着呢。
仿若写文圈子里的一对芙蓉与凤姐:我小民若要出道,飞黄腾达,能把你们的骂当回事吗?路还走不走了?只要财源滚滚来就是了。过几年再来点你们所谓的正能量,一样化为凤凰。
这鸡汤双娇跟芙蓉和凤姐比起来当然要聪明许多,毕竟算得上是智力工作者。在爆粗口爆红后,会在村民不知不觉中慢慢改变行文风格,用词逐渐“文明”起来。待村民觉得寡淡了,又会来一篇“他妈的”“贱人”之类,让人找回原来的偶像:还是熟悉的你。
等赚够了钱,厌倦了这种方式,便会招人代劳,而自己转战它方,钱生钱去了。(猜想,若有雷同,不是巧合)
一味地批判不是我的初衷,辩证地看看这个小问题吧。
周、咪的窜红,得益于互联网科技的高度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不需要进行投稿就能自由发表言说和文章。她们灵敏地嗅到了先机,并占领一个领域,是合格的商人。各个平台上,类似的文章越来越多,追随周、咪脚步的文青数都数不过来。她们的成功,让更多平凡的人看到希望,做起靠文发财的美梦。从这一点来说,她们是这个领域文字生意的先锋。
虽靠粗鄙字眼所红,若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别人看不下去,也不会成功。不管是鲜鸡汤还是毒鸡汤,一时的麻醉与滋补作用还是有的。
就是没啥可写了,抄一些毒瘾戒不了的评论,散发开去,因为受众数量大,还是有一点影响的。
一些反传统的三观,通过这样粗暴的方式展现传播,增进了多元价值观的讨论冲突和实践,算是曲线前进吧。也正因为此,吸引聚拢了那么多的围观村民。
如果村东头的周大妈和村西头的咪大婶吵起来,会不会一个骂“贱人”一个骂“LOW逼”?她们不会的,她们拥有相同的行业利益,又有太相似的文体和价值观,否定对方就是否定自己,只有暗暗地较下劲,你挣八百万,我挣一千万,财大的更气粗些。
她们只是把这当生意做,违逆村民的观点少说为妙。与人打骂战也完全没必要,闷声大发财最好。
时间是最伟大的智者,它在你不经意的时候,会突然带来一些新生的或美好或刺眼的东西,也会在你不经意间,不知何时已悄悄带走了它们,一声不吭。
所以,写的姑且写,看的姑且看,评的姑且评。这是个浮躁的时代。
附:原想学两位网红的文体写写她们,想了想,没必要吧?标题中粗鄙的字眼就不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