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海边--回望那个让我品尝成长滋味的故乡
01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这是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题海图屏风 中的一句美妙诗句。
我挺喜欢这句诗。初读它,能让我联想到中学时代清晨去海边所看到的景象。
其实由于潮汐规律的作用之下,大海也有表现得很恬淡、很平静的一面,就如一个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人一样。
我喜欢去海边,也盼望着能像以前在故乡时那样常常去海边。
但是自从18岁离开故乡出外读书和工作之后,故乡、海边、成长的岁月就离我越来越远了。
去海边,是我们那时最快速、最实惠且最快乐的友情维系的方式,也是一家子加深家庭情感的方式。
在那个大家仅仅迈进温饱的年代,在那个网络尚处于起步摸索的年代,在那个完全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去海边就意味着舒适感、松弛感和愉悦感即将要与我拥抱了。
说心里话,每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被父母责备时、与好友闹不开心时,我就会独自去海边,静静一人光脚走在沙滩上。
我踩着湿湿的海沙,任由海浪一遍又一遍冲刷我的脚。而我的眼睛,由近到远地望着一切。慢慢地,我的心结也被这广阔的景象一圈一圈地打开了。
或许,这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魅力,令人不得不佩服这样的疗愈作用!
02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是出自唐代大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一句传神诗句。
让我在反复读了之后不禁陷入沉思。
记得我在一本书中读过这样的一段话语--
“当你不再亲历和参与故乡的裂变和成长,完全间隔开俗事与物质、地理与距离,没有了日常。故乡,才在你的心里慢慢呈现出记忆中应有的样子。那些了断了的现实,并不表明了断了的情绪,它们会转战于记忆深处,与你共存,成为你情感和精神来源的佐证。”
这段话语非常精炼、非常深刻。它不仅唤起了我对曾于故乡成长经历的回忆和想念,更让我打开往深层次的思考——
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怎样的情境或空间才是我的故乡?
把故乡放在心里还是嘴上?
把故乡放在远处还是近处/有多少人愿意花时间想过?
故乡也许还保留着熟悉的海边码头市场、还保留着富有人间烟火味儿的海鲜加工老街、还保留着弥漫着或浓或淡的渔民特色生活方式,但我也好奇这些能保留多久呢?
海边小镇依旧是天天骄阳似火、习习的海风里裹挟着海的气息,人们依旧为了三餐、钞票、家庭而辛劳奔波着。
海边小镇的生活内容、文化的传承,在时代前进的车轮中,清晰地印出一道又一道连续的、深深的印记。
03
对于外出的年轻人,这些都逐渐变成偶尔的、短暂的情景和脑海里的回忆。
对大多数远在他乡的人来说,也许有一天,海边的故乡会变成形式上的、记忆中的、光阴深处的海边的故乡而已。
在AI突飞猛进的当下,也许还会变成字面上的、虚拟的海边故乡。
而这,恰恰都是每个远在他乡的人所要面对的。
此刻,对于“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怎样的情境或空间才是我的故乡”这个问题的答案,已清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喜欢大海,更喜欢去海边。
我想,无论是否年轻、无论将来能否有所成就、无论经历快乐或悲伤,我对海边、对故乡的感情就如我的饮食口味、说话口音一样都已深深镶嵌在基因里一般,永远不会改变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