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散文精品

作者: 章海萍 | 来源:发表于2019-12-25 10:32 被阅读0次

        朋友知道我喜欢梁实秋的散文,特地寻来她少年时期的珍藏本与我分享。朋友当作珍宝保存,但也能看出书的年月。书页已经全部泛黄,且有股陈旧的霉味。仔细看来,是浙江文艺出版社94年的版本,至今25个年头了;书的定价7元,在当时应该属于比较合适的价格吧。

        和我上次看的雅舍小品不同,这本《梁实秋散文精品》分为四个部分,随想篇、修养篇、饮食篇、忆旧篇。看目录可知,随想篇和修养篇中很多篇目和雅舍小品里重复,我就直接从饮食篇开始阅读。

        年轻时,我曾自诩自己是个“吃货”,现在才明白,不过仗着年轻胃口大,消化能力强罢了,哪里算得上懂饮食。人到中年,消化能力减弱,口味也慢慢挑剔起来,但依然不懂烹饪,还是算不上吃货。梁实秋先生在饮食篇共18篇文章,写的都是家里吃的寻常菜——粥、饺子、豆腐、烙饼、鱼丸、醋溜鱼、狮子头等,稍微少见的不过是干贝和西施舌,还有很有家乡特色的烧鸭、豆汁儿、酸梅汤和糖葫芦。细细品味,觉得饮食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其一,取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合适的食材对食物的口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做鱼丸,必须用活鱼,且要肉厚而刺少的鱼;做狮子头,要七分瘦三分肥的细嫩猪肉;烧鸭(也是我们通常说的北京烤鸭)要肥而嫩的填鸭才行;莲子么首选湘莲。其二,火候。现在口味挑剔,就连吃清蒸鱼蟹,有时会嫌弃肉嫩或老,想来就是烹饪中需掌握的火候。比如做鱼丸,煮好开水,准备做,需要移锅止沸,迅速用汤匙舀鱼泥,入水成丸,做成后,又要移锅使沸,使鱼丸变色八九分熟。如烙饼,需要用热水和面,不能用滚开的沸水,和好了面还需要“醒”一段时间。其三,工序。做食物需要万分耐心,繁琐工序不能省略,不能急于求成。好吃的狮子头的诀窍也在此间,调好芡粉要抹在两个手掌上,然后捏搓肉末成四个丸子,这样丸子外表自然涂上了一层芡粉,而里面没有,等到下油锅炸的时候既不容易碎散,味道又不至于改变。莲子的做法也是,需要先用水浸泡,煮熟后放在大腕里在用大火蒸,正道酥软趴泥的时候,翻扣在一个大盘里,浇上煮熟的蜜汁。听听这步骤,足以垂涎三尺。当然,食物让我们难忘的,除了口腹之欲,重要的的还有那后面的故事、情感、文化,北平的烧鸭、豆汁儿,酸梅汤、糖葫芦,应该寄托了先生对故乡故土故人的眷恋吧。

        忆旧篇,先生回忆了一些故人,也都是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徐志摩,老舍,冰心,沈从文,周作人,但读来最动容的,却是悼念故妻的《槐园梦忆》。少年时,读苏东坡的江城子,虽尚不懂夫妻情谊,但已觉心胸沉重。后来,读沈复的《浮生六记》,感慨伉俪情深,但终究飘零他乡,遗憾悲切。今日读《槐园梦忆》,随着梁实秋老先生的笔触,回顾他与妻子相识相爱,相融以沫近半个世纪的生活,老先生因为意外痛失妻子,但笔触还是隐忍克制,笔下的旧日生活场景历历在目,如在昨日,年轻时倾心相许,分离后日夜思念,局势下无奈分离,相处时情深义重,先生笔下的妻子无一处不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携手共度半个世纪终究还是要面临别离,故“缅怀既往,聊当一哭!衷心伤悲,掷笔三叹!”

        梁实秋先生当时未曾料想,不久后他遇到韩青菁,那满城风雨的黄昏恋,几乎让人怀疑当时悼念故妻的真心。我并不在意,半个世纪的风雨同路是无法抹去的,但愿剩下的旅程那个人不再孤单就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梁实秋散文精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zq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