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翠竹青松,相伴石径,清风明月,共美长亭。 渔舟唱晚,悠悠流水,鹤舞寒潭,寂寂洲汀。 内心无忧,天地宽广,放眼繁华,都是好景。 修心养性,寻找真我,心境安宁,归处情真。
七律·心安即归处
安宁处处是归因,柳绿江边鸟语频。
风雨不惊清竹影,江湖微笑淡烟尘。
闲愁尽付东流水,静意深藏北斗辰。
自在悠然真境界,赏心悦目乃高人。
心安即归处
钱钟书的一句话:“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人这一生,心安便是归处。其实,生活着,是顺境还是逆境,境由天定,运却可己造。
一生是否走得顺遂,全靠自己的心态,拥有一颗平常心。
日子一定会过得更加踏实,自在。如果一个人拥有让自己心安的能力,心无挂碍。
那么这辈子一定会走得很从容,活得很淡定。
说白了,一个人的心安,便是最好的归处。
一、得失随心
人生下半场,一定要让自己学会得失随心。得到也好,失去也罢,都不过是内心感受。如果对一时的失去,非常的痛苦,非常痛恨。
然后,锱铢必较,纠缠不休的话。那么,最终只会给自己找各种不痛快,各种难受。
人生这一段旅程,其实就是得到和失去的集合。亦舒说,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勿愤愤不平。
如果总是将很多事情紧紧攥在手里,只会让自己的内心被囚牢。
最终,自己每一天都过得不自在,甚至是越来越心累。
泰戈尔曾说:“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真正有福气的人,一定是宽容的,也是真正拿得起放得下的。
学会让自己看淡点,看开些,对失去的,不必纠结,不必挂念。
对于得到的,也不必太过紧张,紧紧抓在手中。
始终要相信,人生就是兜兜转转的来回,没有必要太过执意。
《菜根谭》有言:“以宽容之心待人,心中容得万物,方能恩泽良久。”
因为现实当中的很多所谓的得失,在这个时候得到,估计在那个时候就失去。
同样,在这种时候失去了,兜兜转转之后,很有可能就在下一个拥有了。
所以,学会包容一点,宽容一些,善待自己,也要理解他人。
这样的话,我们的内心世界就会撑得越来越辽阔,人生就拥有越来越大的可能。
二、舍得心安
人生就是,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很多时候,一个人越是计较,越是在乎得失,其实就是越放不下。
最终,心被各种事物牵累,人被各种东西消耗。
这样的话,一定会让自己过得很疲惫,过得很被动。
自古以来,都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个人越想得到什么,就越得不到什么。
星云大师曾说:凡是大善之人都能舍,凡是大智之人都敢舍。
可以说,每个人在生命旅程当中,都要学会舍得。
只有做到了大方去舍,最终才有可能得。
漫漫人生路,一个越是聪明的人,越是懂得让自己舍得。
然后,才能够真正让自己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学会把握自己,看到因果。
国学大师齐善鸿说,人间道理千千万,唯有因果不虚。
当一个人足够懂得因果,尊重因果,那么最终就能够包容因果,也能够遵循因果。
如此,在舍得的岁月里,让自己心安,让自己平静,也让自己知足。
三、心安,即是归处
人生在世,看透因果关系之后,其实心就安了,淡了,稳了。
实际上,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心是平的,静的,稳的,安的。
如此,活着就越来越知足,也越来越懂得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掌控好自己的心态。
最终,从容淡定地做好自己,好好自己,真正让自己享受到精神上的富足和丰盈。
古语有云:“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当一个人不再内耗,看透因果,学会了善待自己之后。
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刻都是幸福的。
这样的话,也就足以让自己在后半生里,过得从容,活得淡定。
丰子恺有句话:不宠无惊过一生。
愿我们都能够在余生里,学会得失随心,舍得心安。如此,善待自己,平静度日,珍惜余生。
2024.04.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