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回答过原生家庭方面的问题后,知乎上就常常收到关于此的提问:
是不是原生家庭关系不亲密的人一生无法救赎?
怎样弥补来自原生家庭安全感的缺失?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怎样处理原生家庭间的关系?
……
那么怎样处理原生家庭的问题,甚至超越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呢?《超越原生家庭》这本书给了答案。
作者是罗纳德.理查森,从事婚姻问题咨询和家庭心理治疗方面的工作20年。曾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北岸咨询中心”执行主任和培训主任、“太平洋沿岸家庭疗法培训协会”成员。现任“美国婚姻与家庭心理治疗协会”临床心理治疗师和督导,也是“美国牧师咨询协会”执业医师。
本书的目的是揭示原生家庭的内部运作机制,帮助你学会应对原生家庭影响的全新方法,摆脱过去原生家庭遗留的问题,从而在新家庭中过得更加幸福快乐,让下一代更加健康地成长。今天为大家拆的是简介部分。
如果帮你开展心理疏导的“教练”或“导师”(也许是你的配偶,或是心理治疗师等人)认为你现在的问题全是由父母造成的,那么最终你会认为自己对原生家庭的愤恨等不良情绪都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原生家庭伤害了你。但是,与之相反,原生家庭心理疗法的正确观点应该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的前提是换一种新的眼光看待原生家庭。
还需要记住以下两点重要内容:
(1)请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自己身上。没有任何人能够让你发生改变,你也改变不了别人,只能靠自己改变自己。所以不必劳心费力地去试图改变他人。(当然,也许在你改善自己的过程中,其他家庭成员也会逐渐改善他们自己。但这只是你改变自己过程的一个副作用,并不是你的目标。)
(2)你必须有充足的积极性和动力。你真的想改变自己的现状吗?做原生家庭领域的工作是很困难的,而且并不适合每个人。它并不是一个简便易学的方法,需要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你进行大量的思考。
如果你把现在面对的所有问题,归因于父母身上,认为是因为他们你才过不好现在的生活,除了对他们产生怨恨情绪,让自己深陷痛苦的中外,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同时,你的父母也可能并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改变,或者说他们并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如果你……,我也就……;要不是你……,我就不会……。可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你把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同时你也改变不了别人(包括父母)。而承受痛苦的人却是你自己。有句话是:谁痛苦,谁改变。
同时,要改变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也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需要你投入大量的时间,需要不停地反思与学习,还要不断地在生活中践行,这可能会花费一生的时间来进行。在整个过程中,也不会是一路坦途,而是磕磕绊绊,反反复复的,所以你需要有足够的内部动力,足够想要改变的决心。
在改变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之前,你可以先放下要父母改变的想法,暂且搁置对父母的怨恨,尝试从新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原生家庭,看待自己的父母,甚至是你自己。
那么怎样转变看待原生家庭的角度呢?
心理治疗师又问他们是否了解父母的性格和为人——不仅是作为父母的性格和为人,而且是作为一个人的综合品质。治疗师还问他们是否了解父母的家庭背景、父母的童年时代,以及父母的父母。
你可以深度的去了解自己以及父母的原生家庭。因为父母成长为今天的样子,也深受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他们的成长背景,他们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决定了后来他们对待自己孩子的方式。
你可以问问自己,你真的了解自己的父母吗?
记得小时候,父母总是喜欢说:“我那时……”,当他们这样说的时候,常常会被我就会打断,觉得很烦,很啰嗦,会顶嘴道:“你那时跟现在又不一样。”是的,现在跟父母的那个时代不一样,可是父母却还以老眼光看待现在,因为他们的是那个时代哺育出来的。
小妮说,自己曾经也很怨恨父母,认为自己现在的不幸都是父母造成的,因为他们没有给自己足够的帮助,没有在性格或为人处世上对自己多加引导,导致现在在社会上生活得很艰难。可是,后来参加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画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图,并且深入的去询问父母的成长经历后,她发现,原来父母也是那么的不容易,他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来养育自己了。
如果你愿意,可以参照下方的图来绘制自己的原生家庭图:
方框为男性,圆圈为女性;五角星表示自己;写上姓名、年龄,职业,6个形容词。虚线表示疏离,波浪线表示冲突,直线表示正常关系,粗实线表示过分亲密。
如果你也有原生家庭的困扰,不妨绘制一幅原生家庭图,深度了解下父母,了解他们的成长背景,或许会是一次不错的疗愈哦~
后续我们会继续拆这本书,带你更加深入了解原生家庭的秘密,从而疗愈自己,构建更加自在的人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