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使人学习,早起第二百六十二天
《童年与社会》,是我这两天看到一本书,里面埃里克森首次提出了生命周期八阶段理论,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当我们完成了上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后,按次序向下一阶段过渡。我们都应该知道,一个成年人此刻的状态与其童年的经历有着非常大的关联,如果童年非常的不幸,家庭不幸福,没有感受到爱,经常被打击,成年后或多或少会表现出极力想要得到爱,掌控爱,同时还不自信,如果童年的记忆非常的美好,在爱的氛围中成长,充分表现自我,是小伙伴中的人气王,那么长大后又阳光,善良,自信又包容。
![](https://img.haomeiwen.com/i643416/b6bed061c3e813db.png)
每一个成年人无论他是追随者还是领导者,是集体的成员还是精英都曾经是个孩子。他曾经很渺小。渺小的感觉构成了他意识的基底。他的获胜会同这个渺小的基底抗衡,他的失败会加固这个基底。诸如谁更大,谁可以做或不能做什么,以及对谁可以做什么等问题充满了成年人的内在生活,远超过其所理解的必要性。
每个社会都由从儿童角色向父母角色转化的人构成。为了确保传统的延续性,社会必须早早让儿童有一些将来为人父母的准备,必须注意那些成年人身上残留的幼稚性。这是一个大的社会规则。社会需要大量跟随者、少量领导者以及一些两种身份兼备的人,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
人们在童年的学习帮助个体发展出高度专业化的脑一眼一手协调能力以及思考和规划的内在机制—视依赖性而定。只有依赖自我——反过来会使个体很值得信赖,个体才能发展出良知。只有当个体依赖一系列的基本价值,比如真理、公平时,他才会变得独立,能够传授和发展传统。
因此,良知的不成熟起源会威胁到人们的成熟和成就。婴儿期的恐惧将伴随一生。事实上,每一代人都必须从童年中走出来,打破他们特有的童年印记,发展出一个新的存在潜在的希望或者危险的印记。
埃里克森在书中提到:马克·吐温很有可能是在某种低落的情绪下,称人类为“狂妄的动物”,也是唯一知道自己赤身裸体的生物,或者如同我们将要指出的那样,唯一有性自觉的生物。在这里,马克·吐温没有提到人类独有的特性:幽默。这种能力让个体能够在罕见的时刻,玩弄和反思奇怪的习俗和体系。但是儿童在某个时刻开始把身体机能的某些方面视为邪恶、羞耻以及不安全的。所有文化都会利用这些邪恶的联合体,以发展自身的信赖、骄傲、确定性和主动性。
因此,我们在个体的成就感中仍能看出他对于自己的童年根源的怀疑。因为他最早的现实感是在对内部和外部好坏的痛苦体验中产生的,所以个体仍会担心一些外部世界敌人、力量或者事件从内部——从他自身的愤怒中,从他自身的渺小意识中,从他自身分裂的内部世界中—威胁到他。他总是会担心自己被某些模糊且强大的力量——实际上这些力量全都源自他自身所侵袭,被敌对势力包围,在观众面前丢脸。这些担忧是动物所没有的,是人类在社会事务和个人事务中表现出焦虑的具体例子。
社会是成年人占据主导地位,而成年都是由童年转变的,就像小鸭子找妈妈,睁开眼第一个见到的动物,小鸭子就会认为是它的妈妈,人的头二十年是在教育中成长,足以证明童年的塑造有多么的重要。
2018年12月17日
我是有点逗的正经人
时而神经,时而正经,就是个不服输的人!
一名终身学习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