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爆发到得到有效控制的今天,时间差不多过去了百十天了。
它远远要比我们当初想象的不乐观。现在为止,孩子依旧被告知不许离开本地,实在需要外出的话,回来后需要自行隔离14天。所以,五一期间根本就不要考虑出去的事情了。
对我们来说,对不外出的要求也已经有了免疫力。不出去就不出去吧,感觉待在本地也没什么不好。
对于饭局也是如此,可有可无的聚会,能不聚餐的安排,真的就不必扎堆了。当然,平时就饭局不断的,现在还是照常进行,好像并没有因为现在的态势改变多少。
感觉真正受到严重影响的人都是一些平时可这可那的,并没有什么非要干啥不可的。
同理可得,那些可有可无的活动通通可以取消,那些可见可不见的人都可以选择忽略。
如此下来,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大众来说,你会发现,没有什么人是必须要见的,没有什么活动是一定要去参加的。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点尽量压缩自己的生活圈和交友圈。
同样的,它也波及到生活习惯。
比如,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妆容问题就已经不是头等大事了,精细度也大打折扣。现在很少刷化妆教学视频,更不会追着口红疯狂买。的确,消费的热情已经被压制到比较低的水平了(不算最低,2月份才是最低历史水准)。
但是,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好像比之前更用心了——说白了就是,书,我们还是要买的嘛。
这也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当外界的消费欲望被打压以后,行动被限制以后,人们往往会转而走向内心,开始探究精神世界的广袤了。
经历了疫情的友谊,弥足珍贵。珍视的永远值得珍惜,朋友相见,大有劫后余生之感。大谈疫情期间自己是怎么挺过来的。特别是做生意的朋友,损失惨重,都有着大把的辛酸泪要抛撒出来。体制内的朋友,尽可能大出一口气,暗暗窃喜,旱涝保收的境况也还算可以了吧。
当大家经历了前段时间的非正常节奏,现在对重归秩序充满了向往。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成了不二之选。
平时忙活惯了,现在突然一下子出现了空档期,还真的不舒服,这还不算那些有着直接利益关系的活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