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是我阅读的余秋雨先生的第一部小说。
故事情节很简单,篇幅也不长,也因为是小说吧,读起来被情节吸引着,一上午便阅读完毕。
从余先生的“序”里便被感动,他说,我的创作坚持一种自己确认的美学方式,那就是:为生命哲学披上通俗易懂的外衣;为颠覆历史设计貌似历史的游戏。
后一句话我不是特别懂得。
但对“为生命哲学披上通俗易懂的外衣”这句话,却感触特多。
最近这几个月,阅读余先生的书比较多。余先生热爱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是他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真正的中国文化。他不仅仅停留在从古籍中研究,还用脚步去每一个地方真正的考察,《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便是一步步丈量出的成果。
文化自信不是口号。
余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一部部国学,让国人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文化,并因为更懂而更爱,因更爱而更加自豪。喜马拉雅里六千多万人收听的《中国文化课》,便证实了余先生所说“为生命哲学披上通俗易懂的外衣”不是虚妄之言。
他并不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明”,故作高深地把国学作品译文的“云里雾里”,而是秉持着“通俗易懂”。
有个朋友听到我说“我在读余秋雨先生的作品”时戏言,他的作品就是高中生的文化普及水平。我却不为之动,继续着自己的阅读。
文化,如果不能普及,一小撮人的“独角戏”,有什么意义?
而普及,并不代表水平不够。能把高深的话,说得大家都明白,才是高人吧?
普通百姓把大把精力用于生产我们“吃喝拉撒睡”所需上,“文化”知识便需要文人把“文化”加工成“能吃能用”的“物品”,方便百姓汲取吸收。这与百姓把稻穗脱谷、加工成大米一样的。你能说,直接给你稻穗的就是高水平的农民,而给你大米的就是低水平的农民吗?
《冰河》这本小说,从一个女子、一个船夫、一个老人的视角,看文人百相、看官场百相。感慨太多。
比如,当遇到困难,文人们便是不停的讨论、再讨论,最后的结果是,讨论的方向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讨论“如何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唉,文人,不能解决困难,反而制造困难。
再比如,“大道在婴,大雄在女。大哲在乡,大邪在书”
还有……很多……
我一边读,一边不时感慨,“余先生,厉害!”
若是好奇我为何发出感慨,就读一读《冰河》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