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经常是读完一本书,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大记得里面的内容了。或者更惨的是,刚读完合上书,就已经忘了个大概。
但我知道,读书记不住,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微笑脸)
曾经也迷茫过,读了一本书,却没有在脑子里留下痕迹,这跟没读有啥区别。但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
我深刻的想了一下,我觉得有些书就是用来忘记的。
最近我迷上了东野圭吾,这一个月内连续读了10多本他的书。你若现在问我哪本书主人公是谁,具体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额...我真有可能说不上来。
但我若所有的故事情节都记得,除了能装13以外,也没什么其它用处了吧。那为什么一定要花力气记得呢?
对于这种娱乐化消费的书籍,就是闲暇时的消遣,对于人生目标规划也意义不大。读完记不住,没关系的。
但有的时候,读书记不住,我猜有可能只是跟书的缘分未到。
记得高中的时候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没耐性读,只是草草翻了一下,很自然后来也就不记得书中讲的是什么了。只知道北京有个地坛,以后可以去看看的。
也就是前些日子,我去了北京的地坛,距离高中那时已经过去了五年多了。逛完之后回来想起了这本书,就把这本书找来,又重新读了一遍。
突然发现这本书写的真好。意外地从书中读懂了母爱,略略感知到了作者对生死之探求和书中微微透漏着的无奈与释然。
也许就是这样的吧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每个人对自己现阶段的感悟和所需都是不同的。有些好书,可能只是没到正确的时候,还产生不了深刻印象。
忘掉了也不要太在意。看书也是要讲缘分的。
但我并不是说,所有的书都是可以这么随便忘记的。大部分对自身有用的书籍,明知日后会越忘越多,为何不选择记下来呢?
对于读书记不住这件事情,有人觉得忘记就忘记吧,没必要记笔记,并引用了这段话: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读书,对你的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食物看似一去不复返,实际上是很大一部分被身体内化,才长成了血肉。
书也是如此,刚读完是对书的内容记忆最深的时候,如若此时不记下,任由忘掉,剩下能内化的东西估计也够不上血肉吧。
因此,对于自身有用的书籍,在读完书以后,可以试着写读书笔记。
内容可以包括:书名、作者、概括文章大意、摘抄句子和写读后感悟。这样通过自我的思考与整理,一本书才开始发挥效用,才能变成所谓你的血肉。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说过:
你不必非得看过多少本书,但你要看中这沉默,这黑夜,它教会你思想而不单是看书。你可以多看些书,但世上的书从未被哪一个人看完过,而看过很多书却没有思想能力的人却也不少。
愿你的气质里,藏有思考过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