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博物馆整个看完,关于醋文化印象,得出十二句顺口溜。
先解说前面六句。
酸品古名酰酢醯
唐宋醋号渐统一
入食久远几千年
从来与酒有关系
文化流传名三人
二贤外加一妒妻
“酸品古名酰酢醯,唐宋醋号渐统一”。进入餐饮的酸品,在周朝前称“酰”,周朝称“醯”,汉代称“酢”。唐宋以后才逐渐统一名之为“醋”。
周朝前称“酰”,周朝称“醯”,汉代称“酢”“入食久远几千年,从来与酒有关系”。与酒有关。由醋这个字的“酉”旁部首看得出来。醋在汉代还有个名字就叫“苦酒”,也是明证。传说杜康是酒的发明者,再又传说,是杜康的儿子发明了利用酿酒剩余糟料制醋的方法。总而言之,酒和醋好比一对不同卵的孪生兄弟。有酒将得醋,有醋必有酒,这样的内在联系,可以肯定。当然,这只是说的酿造醋。天然非酿造的酸品,肯定既早于酒更早于醋,但与这里所说的醋,就是两码事了。
天然酸与酿造酸交替出现由是,也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表示酸品的字的更替,反映了天然酸与酿造酸交替出现前后取代的历史事实与历史过程。“醋”字自唐宋逐渐统一酸的“天下”,并一直被后世沿用再不更易,是酿造酸逐渐推广最终完全攻掠所有餐饮及口腹的历史印记、战斗旗帜和成功标志。
”几千年”。醋或者说酸品的存在和使用,确切年代时点已不可考,但应该早于商代可肯定。
一则,人的食性,决定了人类对酸品必然会有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纳进的过程。由被动转为主动的时候,人类便对酸品有了采制使用的自觉,再具备一定生产条件和能力,人类就有了这方面的自由。人类开始对酸品的自觉和自由,这就是所谓醋的起点了。这个起点必然会发生在人类社会具备一定规模且食物来源相对稳定的时期。夏代就是符合这种条件的时代,杜康造酒及其儿子造醋的传说,不会是空穴来风。另外,最近申遗成功比夏更早以前的良渚遗址,看起来也是具备条件的,说那时那里醋就起源了,也不是不可能。
再则,文字。商周时代文字已经很成熟了,这时用文字写出来物品,可以肯定都是更早就有的。《周礼》有“醯人掌供醯物”句,“”醯”字结构这么复杂,进入“礼”制规范的“醯人”分工和“醯物”分类也同样复杂,这两个“复杂”,必然同有由初始粗放简单到后来成熟繁琐的过程。后面越是复杂,越是说明前面的历史悠久。审思“醯”者,更久远以前酸品的身影,就在其中。
历史悠久“文化流传名三人,二贤外加一妒妻”。对醋文化流传作出贡献而名垂醋文化史的,有三个名人。
”二贤”分别是南北朝时代的贾思勰和陶弘景。贾思勰对上古到北魏时期的制醋经验和成就有系统总结,还收载了22种制醋方法,是我国现存史料中最早对粮食酿造醋的记载。陶弘景是道教大师,兼通医药,他有关于镇江米醋入药为方的记述,成为确认镇江制醋有1400年以上历史的重要书证。
贾思勰“一妒妻”系唐太宗时当朝宰相房玄龄的太太。这位房太太不简单,千年以前就勇敢坚定地反对一夫多妻。太宗让房太太在一杯毒酒和同意老公多妻间选择,她毫不犹豫,毅然将“毒酒”一饮而尽,展示了“宁为一夫一妻死,不为一夫多妻生”的英勇不屈。所幸唐太宗给她的不是毒酒而是醋,房太太终于赢得了这场斗争的决定性胜利。
作为主张一夫一妻男女平权的伟大先驱,对醋文化做出如此独特的贡献,照理说,房太太本应得到后人树碑立传建庙配享的礼遇和尊崇,却不幸被错误地认为是“嫉妒”的典型,还冤枉“吃醋”成了嫉妒的比喻语,致使醋蒙受千古奇冤,致使醋文化如食品变馊坏了味道,真是叫人又气愤又无奈。
“吃醋”成了嫉妒的比喻语现在,是时候为房太太和醋彻底平反,为醋文化伸张正义了。
以后,但凡使用“醋”字说人和事,要全部改用为赞扬敢于为信念牺牲的褒义。比如赞柳下惠坐怀不乱,可以谥之为志壮坚守一妻的千古第一“恒醋公”。
还醋清白。谈到为醋申冤,又想到,奚落人贫乏而自负自大,叫作“半瓶醋”,也是莫名其妙。
半瓶醋怎么了?醋这么好的东西,哪怕只有半瓶,比半瓶水,不,比一瓶水,一满瓶水,不是强多了吗?凭什么冷嘲热讽?
恒顺醋业大院里“天下第一醋”那个大坛子里,倒是真有“半瓶子醋”了。人家价值340000!拿了装半坛子水,不,满坛子水,能值多少?信不信,这坛子水放不到多少天,就会变质发臭?
不行,对“半瓶子醋”的污名化,也得纠正,坚决纠正。以后,类似人和事,一律改说“半瓶子泔水”,还醋清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