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用自己的步伐丈量这个时代
有很多事情还没有想清楚就去做了,结果事倍功半,甚至半路夭折。但是有一些事是必须一边做一边想,然后再一边修改,这样才能慢慢想清楚,而如果不做只是想的话,是不可能想清楚的。
第一个重要的事情,是先慢下来。不是不做,而是想清楚了再去做。
阅读习惯成就终生,只有不断阅读就会有无限可能。
第二个很重要的东西,我们一定要阅读。
序言 高手的三个境界
这个时代真正的高手,几乎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地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
聪明地勤奋,合理地利用趋势,是这个时代科学地改变命运的技术。
希望能够看到可操作性的东西,而不是泛泛而谈、假大空。究竟怎么利用规律和趋势放大个人努力,这是个HOW的问题。
如何利用规律和趋势,放大个人努力。
走在时代前面的明白人
知识永远是记不完的,但如果知道去哪里找寻知识,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因为出现新问题的时候,知道去哪里解决问题,要比本身就会解决这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大部分的问题我们是无法当场就解决的。
知道知识在哪儿,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
认知方式的改变: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
学习的目标是调用信息、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存储——整合——提取——运用”的四步法。
未来世界的认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运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从大量信息里抓取趋势的洞察能力。
思考方式的改变:从独自思考到联机的独立思考者
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欠缺有效和多频次的联机沟通,这点需要有所改进。
“联机的独立思考者”
赞同得不能再赞同了。照出来的照片是否好看不再取决于技术层面如何操作相机,而变成了你是否能够抓住美丽瞬间的能力。
数码技术的渗入使摄影界的核心竞争力从技术走向了观察和审美能力。
教育永存,老师也无可替代,但未来的老师一定是一群“人机合一”的新教师——用大数据理解知识盲点,用联机专家完成教研,他们是掌握了最新呈现方式的各领域专家。
一个人能够用机器学习和处理信息,用大脑整合和创新思想,用系统思维思考问题,会是未来最有竞争力的。
今天每个人都需要面对未来,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今天做的事,机器能做吗?
我今天做的事,会被外包吗?
我今天做的事,明天会做得更好吗?
信息变多、思考变浅,
机会变多、竞争跨界,
随时干扰、永远在线。
一个新的事物一开始很难被别人所认可。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思想的陈旧、不愿改变的惰性,以及不适应改变的恐惧。火车的这个例子非常到位。我也同样遇到过,走在时代前面的明白人注定要承受更多。
任何伟大而卓越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喝彩少而冷嘲多,为大部分人所不解。
个体的跨越式成长
自我精进、终身学习是一切进步的原动力,一个站位再好、加了再多杆杆的人,如果自己不够努力精进,也无法达成跃迁。
外包大脑,成为超人
跃迁时刻
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 时代特征: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
• 三大趋势: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联机的独立思考,人机合一。
•“高手”都懂得利用更底层的规律,激发个体的跨越式成长——这是他们鲜为人知的“暗箱”。
• 自我跃迁的三个阶段:认知跃迁、能力跃迁和能级跃迁。
• 外包大脑:把不重要的技能外包,聚焦核心技能的跃迁。
只打甜蜜区里的球
第一是高价值领悟
第二是正确的动作
第三是持续
高手就是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
高手都在持续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高手战略”:找到高价值区,战略性专注,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取胜。
新东方名师的崛起路径
每个好老师都有这5项技能:
1. 专业知识:在所教授的领域,拥有系统的、科学的、可验证的知识;
2. 课程设计:掌握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合理设计课程的能力;
3. 呈现能力:如何通过语言、动作及包括课件、多媒体在内的形式去表达;
4. 个人魅力: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
5.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以及重视内在修炼的系统。
利用二八原则,投入20%的精力获得每个领域的80分。
与其用100%的精力学习一个领域的100%,不如用80%的精力学习每个领域20%的精华。
幂律分布:发现世界的杠杆点
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找寻二八法则的三次方,这样只需要付出1%的努力就能收获50%的成效,太不可思议了,即使在之前寻找的过程中花费很多,但是收效也是极其之高的。而随着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找到二八法则的三次方,我们就能更加熟练耗时更少的完成这项工作,收益简直无法想象。
二八法则:20% —— 80%
二八法则二次方:4% —— 64%
二八法则三次方:0.8% —— 51.2%
当然,最难的是在变化的世界里持续找到那核心的20%。这个最难,但也最有价值。
对内,通过二八法则三次方,持续放大自我效能;
对外,通过移动到系统的头部,获得系统巨大推动力。
头部效应: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能力提升需要三个要素:好的方法论,刻意练习,大量的实战机会。
头部就是你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
头部:高价值——高优势
找到头部,高价值,高优势。
我需要思考我自己的头部是什么?培训行业里面,中学培训里面,英语培训里面,小班教学里面的高价值高优势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找人共同探讨。
要专注于做那些高价值、高优势的事。
所以高优势的判断必须要在你目前所在的领域以及目前所在的位置来判断,因为这才是你已经入场的地方,而其他自认为的优势其实可能都是假优势。
到底是不是优势,需要你入场才知道。核心优势不是在地图上定下来的,而是在战场上一次次逼出来的。不上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核心优势。
原则: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
先确定高价值,再思考优势。
反人性是最难的事情。谁不知道要做高价值的事情,但是懒惰就是人性,畏惧就是人性,要反抗人性真的特别难。
高价值的事情一定是竞争激烈,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我们就选择了退缩。在制定完任务的时候,我总是先挑选容易的事情做,因为容易做起来就简单,但恰恰简单的事情价值不高,但也什么我会先做那,因为人性,所以选择高价值有挑战困难的事情,然后突破人性,坚持去做,就是我现阶段需要做的事情。
不要因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因为有价值才做。不要因为便宜而买一件衣服,要因为值得才买。不要因为彼此习惯了就结婚,要因为相爱才结。
因为我们不怕苦,怕苦得没价值;不怕累,怕累得没有意义。
说得太有道理了,我得重复一遍加深印象。以焦虑开始的事,往往以焦虑结束。
以焦虑开始的事,往往以焦虑结束。
原则:思考差异化优势。
一个小小的成功带来一个小成功的可能,一个小成功带来一个成功的可能,一个成功带来一个大成功的可能,一个大成功带来一个大大成功的可能。
成功是成功之母,成为鸡头是变成凤头的捷径。
原则:从身边的头部做起。
再小的系统头部,都有巨大的效应,推动你去下一个头部。
头部效应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抢占高价值、有优势的头部,然后从小头部走向大头部。
用头部效应就业、择城、选创业赛道
鸡头比凤尾离凤头更近。
专注:高手的护城河
三流高手靠努力,二流高手靠技艺,一流高手靠专注。做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迭代:聪明人的笨功夫
专注让你无敌,迭代让你精进。
跃迁时刻
只做头部,不得贪胜
• 今天是一个机会更多、概率更小的世界。战略能力就是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 好战略就是达成“投入和产出的非线性”。
• 幂律分布的特征是高度不平均且分形,这意味着每件事都要找到杠杆点。
• 头部=高价值×高优势;抢占头部、持续迭代。
• 头部效应三原则: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思考差异化优势;从最近的头部做起,从鸡头变成凤头。
• 专注是高手的护城河,先占据不败之地,然后慢慢获得细小优势。
• 持续迭代,系统性进步;不求妙手,不得贪胜。
功利学习法:学得更好,却学得更少
一手信息:知识的源头
二手信息:忠实转述一手信息
(How to Get Better at the Things You Care About?)
三手信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
四手信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
颠覆了我的认知观。
我从来没找到过一手信息,偶尔得来二手信息,大量阅读三手信息,自己尝试着创造四手信息。
我应该转变为:努力搜寻一手信息,大量阅读消化二手信息,尝试创造三手信息,完全识别屏蔽四手信息。
认知效率的差距
对于一二三四手信息对待方式更高层次了。努力朝着这个方向走。
所以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最好的方式是辨别一二三四手信息,走向知识的源头,并与那些人站在一起。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创造知识的人。
“认知效率”:认知收益和时间精力之比。
永远带着极强的目的读书,认知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提高认知效率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极强的目的性”,我称之为功利读书法。
我学习的东西是极其功利的——从遇到的问题出发,从我能实践的领域出发去找合适的认知材料。
SMART法则是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法则,5个字母分别表示: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ttainable)、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的(relevant)、有明确的截止期限的(time-based)。——编者注
SMART法则
把知识进行树状处理,编成口诀,就是一个好方式。
SWOT分析法也叫态势分析法,其中S(strengths)是优势、W(weaknesses)是劣势、O(opportunities)是机会、T(threats)是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编者注
SWOT分析
找到知识源头、极其功利地读书、萃取知识晶体,这就是提高认知效率的核心方式。
联机学习者:成为知识的路由器
这就是三种学习思路。
• 自学:自己找答案;
• 联机学习:和同行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 跨界联机学习:跨行学习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有一些问题自己思考就可以解决;有一些问题需要在上网搜寻答案解决;有一些问题需要求助他人解决。不管那种解决方式,并不存在谁优谁劣,而作为有问题的人,优劣在于知道哪个问题用哪种方法解决最高效快速。
• 遇到问题,苦思:“这可怎么办?”想一晚上不得;
• 遇到问题,找书:“哪里有答案?”开始通过网络、书来找资料;
• 遇到问题,找人:“谁最有可能知道这个答案?在这之前我
要准备些什么?”然后准备沟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高频有效的思想碰撞,让认知效率和认知速度得到跃迁。
高频:高频次沟通会增加跃迁的速度,我们的研讨节奏是每天一次。
在后文中找到了古典的公众号,里面有关于“思想夜宴”的操作流程,对此很感兴趣,想尝试一下,看一看思想碰撞后的效果。
思想夜宴的流程非常简单,就六步,在这里分享一下:
1. 推荐:
你可以随机从身边的3个牛人开始,最好这三个人还不熟悉。然后要求一定要他们每个人推荐一个牛人来。推荐制的好处是,面子问题,大家都会找到真正觉得牛的人。这样基本上,4个人推荐4个人,8个人就凑齐了。
找个茶馆,封闭的包间。找个周六日下午,开始玩起。
2. 干货:
每一个人提前准备分享的干货8分钟。 最受欢迎的是系统性的知识和小技巧。提前告知让别人好准备。可以直接讲,也可以PPT。
尽量不要谈个人的经历,或者人生感悟——容易搞成团体支持小组。
3. 追问:
如果有人愿意提问,可以追问一个问题,3分钟时间回答。如果没有,直接过。严格控制时间,因为时间往往不够。
4. 发酵:
全部人讲完问完,休息15分钟,大家各自私聊。15分钟回来以后,需要带一个提问回来。
什么样的提问?
每个人说出自己希望集众讨论的一个问题——
可以是自己思考的一个困惑,“公司最近希望我做管理,但是我希望成为一个专业人才,该怎么办?有没有同时做好的可能?”
可以是在寻求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能有一种特别简单和直观的方式让人开始编程,女人会不会成为互联网上更加牛逼的生物”,
也可以是很有趣的一个话题“怎么用数学的方法证明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
5. 困惑:
轮流表达问题,然后主持人逐条记录,投票。
选出群体得票最多的问题——你可以投你最感兴趣的,也可以投你觉得自己回答起来最有贡献的。得票最多的一个问题,全员聊这个。
6. 开始回答,原则上第一轮每个人3分钟表达完观点。只有所有人都说过话,才开始自由讨论。
思想夜宴的核心:
1. 找到三度人脉:
一定要找知识结构不一样,而且最好三度人脉的人。知识结构不同导致了看问题的不同方面,跨界的思考往往会让事情变得非常简单容易。
三度人脉的人(比如说我同学朋友的同事)基本上就不会被你原来的身份所迷惑鸟,不关你是著名大牛还是臭名昭著,他基本都不认识你。不会碍着你面子有话不说,又不会对你早下判断。
2. 控制好时间
找一个好的时间长老,一定要控制好时间!
打断别人说话当时虽然觉得比较可惜,但是长远来说你让更多观点涌现。那些喜欢聊的人可以结束后私聊。
要找一个非老好人做时间长老,死死把控着,结束以后,你会感谢他的。
3. 必要时,有一个主持人
主持人负责在讨论变得离题、模糊,或者有可能伤害到任何一方的时候重新开启话题。
开聊!!
如果在第二天能有一个总结,也许会更好。
《如何高效学习》
灵感迸发型的创造是跨领域组合,厚积薄发的创造是同领域组合,而即兴发挥的创造是知识和场景组合。
原来这个公式叫做复利公式。
我之前就有写过反驳这种看似正确实则瞎掰的励志公式。每天多努力1%,一年之后应该是1.01×365,而不是1.01的365次方。
形成复利要满足两个条件:
• 每天的收入迭代到下一次增长中去;
• 不损失本金。
放到成长复利上,意味着:
• 今天学到的知识,明天要运用到新一轮的知识学习中去;
• 不能忘记。
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
比终身学习者更有效的,是终身提问者。
这个问题清单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你可以一股脑儿地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列上去,然后用两个指标来给自己分类:相关性和好奇心。
知识IPO:把知识变现成价值
I: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P: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
O:输出产品(Output),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我把这套系统叫作知识IPO。这是一套高效的把知识整合产品化的个人商业模式。
第一步,你必须有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且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I)
第二步,不是要学习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P)
第三步,输出倒逼输入(O)
把能力封装成轻产品,高频次刷出去。
如何把知识变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千万要记得让知识成为产品,不要成为自嗨的收藏品。
自下而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 站在知识源头,萃取知识晶体;
• 联机学习,用一块晶体换回来更多晶体;
• 以问题为中心学习,创造自己的问题树;
• 用知识IPO让知识变成价值。
系统:新手看树木,高手看森林
• 所有的系统都是由元素、关系和功能三部分组成;
• 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元素更重要,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多出来的部分就是元素之间的关系;
• 关系结构不变,系统的结果也不会变。第二序改变,改变的就是系统的结构。
回路:设计人生的增长引擎
持续学习的习惯,是“学习——成长——增值——学习”的循环;坚持锻炼的习惯,是“锻炼——精力充沛——锻炼”的循环;与人为善的习惯,是“善意——回报——善意”的循环。
正向循环是对自己有好处的,而负向循环是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为什么总是会进行负向循环的原因就是,短期会得到好处,而长期会没有收益;相反,正向循环是短期见效非常慢,并且痛苦,而长期会得到巨大的好处。
正循环的学习、健康、投入、习惯刚开始都感觉很累,并不舒服,而负循环的开头——忙带来的充实感、不投入的安全感、工作狂的成就感,短期感受都很好。
当一个体验短期很爽的时候,你往往要警惕:长远的损失是什么?而当这个体验短期痛苦的时候,你也需要自我激励:长远的收益会是什么?
不是正循环的回路,就是负循环的回路,总有一个回路你需要面对。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负循环的回路打断,不断的增加正循环的回路。
理解了回路,也就理解了规律,你看问题的眼光会变得长远,不再浮躁。
层级:看问题很透彻的技术
层级很难跨越。有的时候,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下一个层级究竟是什么样子?如果仅仅是按照我们的想象,而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话,我们就像乞丐一样。思考得更有深度更有广度,这个就是我们目前需要面对的问题。
乞丐和低水平努力者,都困于“平面思维”——在最低维度思考,并且认为高层的人也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一遇到问题,第一时间需要上网去搜索,无论是百度还是谷歌还是知乎,还是论坛。
一定要相信,你今天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经历过,并且找到了更好的方式。你要做的,只是学习。
用理性思维说话,而不是感性思维,所以使用数据。数据是最有力的武器,它可以说明一切客观的事实,而有能力的人最相信的就是客观事实。
和独立思考有想法的人谈感受是没戏的,只有拿出来大量的数据、访谈,他才会老老实实认同你比他更懂客户;只有拿出足够多友商的玩法,他才会承认你了解市场。
所以应该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进入到上一层的通道。而当你真正进入到上一层之后,在拼命的努力。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所在。
在多层系统里,我们最容易进入的误区就是“低水平勤奋”,其实就是“低层级努力”。因为低层次的部分好把握,也容易看到,殊不知答案根本就不在这一层。
这个故事特别有意思。
一位客户咨询时抱怨:“这个我做不到。”
我问他:“如果我请你现在出去裸奔,你能做到吗?”
“这个我也做不到。”
“其实并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意做,或者不想承担裸奔的代价吧。你不是做不到,而是选择不去做。如果有一天你裸奔能救自己家人、孩子,也许就能做到了。”
这就可以找出为什么之前有一些行为没有完全坚持下去,即使自己想去坚持,也很难坚持下去,核心的问题在于,自己所坚持的事情可能并不重要,或者自己并不是把它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对待的。这事情是否能够坚持?有的时候并不在于自己本身的毅力问题。而我们需要找到值得坚持真正重要的事情去坚持。
很多人其实并不是毅力问题、技术问题,而是认知和价值观的问题——他坚持的东西不够重要,对于足够重要的吃饭、睡觉,一天也没有落下。
第一问(Emotion):我在什么情绪之中?给自己的情绪打个几分?(找出情绪类别)
第二问(Event):发生了什么?尝试客观不带情绪地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发现不能客观,还带有情绪化的语言,请返回第一层,继续处理自己的情绪。(挖掘情绪背后的事实)
第三问(Target):我原本想要什么?情绪一定是对自己的不满意,通过对情绪背后事实的描述,就可以发现产生情绪背后的初心——某种期望或目标未能达到。(找到期望目标差距)
第四问(Action):我如何改进?找到目标差距,就要正视自己,如何改变行动从而达到期望的目标。(行动改变)
控制点:让复杂的事尽在掌控
这是一个把目标拆分非常好的例子。
之前犯了一个拆分目标的错误。把大的目标不断拆分成小的目标的时候,仅仅只停留在同一个层面。而应该向下拆分,拆分到具体的细节和环节,这样才能做到可控。
这些点不仅要关注目标层面,更要拆分到战术、技术、体能层面,每层抓紧控制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