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十三邀》胡言乱语的自省
许知远,我说实话没有很了解这个人,这个作家,因为看到十三邀有一期采访李诞,我才开始看十三邀,接着才开始百度百科这个自称不合时宜的作家。
我还太浅薄,没法过多评价这个人,这个节目,但是不得不说,我看了两期一期邀请的李诞一期邀请的罗大佑,竟然感触很多,李诞的一期是昨天的看的,感触多是关于李诞,这个很精明的家伙。此刻是刚刚看了邀请罗大佑那期,也感叹,原来罗大佑要比想象的影响力更大,他原来是影响了父辈那一代人,原来父辈那一代人也有如现在的年轻人一样狂热的追求过偶像。
但这些和我真正想说的不是一个事情,我想说的是我看完后各种想法,说天马行空也好,荒诞也好,总之,我想把这些记录下来。捋一下:
第一个,是关于自己的,忽然就想到其实从小到大家里并没有太过于束缚过自己,当然自己也没有太过有悖于正常的,所谓的正常的要求。
第二个,还是关于自己的,回想起高中时候闹着要走遍中国,说什么看看这片河山等等,不得不承认,那是一种从众,那时候流行这个,就觉得酷,其实很感谢那时候有个人点了我,不能说点醒,那时候还没醒,只是有被触动,很抱歉不是父母长辈,也不该说是抱歉,找不到太过合适的词,猜猜也能猜出是喜欢的女生,高中时候的男生,对他们那个时间段影响最大的不是家长,也不是老师,就是喜欢的女孩子,他们所在意的是她们的话与想法。
现在据那时候,两年,有些东西在潜移默化的变着,最直接的就是刚刚说的走遍中国的这个事情,已经变得不是很心动了,那时候想起这个事情,有一种感觉,冲动的,热血沸腾,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每次再想起这个事情,脑海里会有那个女生对我问过的问题响起:就是单纯的走吗?什么也不附带的走?有意义吗?更深一点,或者说换个角度,会不会有些缺少一些现实的意义,得到的只是单纯的理想主义上的一些东西。
尤其是这段时间,毕业面临了工作等等现实的问题的袭来,开始敏感,开始犯矫情。开始告诉自己追的是什么,是票子、房子、马子。没有那么多理想主义。当然如果只是这些,也就没有很大的必要在这记录了,因为我开始萌生了不一样的想法,我觉得追这些东西,无可厚非,应该追,必须要追,而且其实追一个票子就够了,后面两样自己会跟来的,那么我是不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追一些理想的呢?
一直在想的,我九八年生人,今年一八年,二十岁就完全的去追票子了?我是不是可以在追票子的路上更丰富灿烂一点呢?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可不可以去看看生活在其他经纬度的人们呢?感觉没了,不写了,就这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