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开智悟人生

读书开智悟人生

作者: 芥空 | 来源:发表于2019-03-25 21:27 被阅读0次

    1、电子版《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从逻辑思考到文案写作》,书名字挺唬人,可是内容让人失望。书中可吸收的营养成分并不多。前奏提出把写作(商务文案或一般文章)当成在组合信息零件,因此,明确了解信息非常重要,像画画之前,必须对画笔,颜料,画布有一些认识,做菜前,就得非常熟悉食材和厨具。而信息包括记述,评价和策略,如提案,建议等。平时应使用主语谓语关系明确的句型,连接句子时使用正确的逻辑连接词,使用让人产生印象的具体描述,让信息更明了。用主语与及物动词的思考方式,会勾起疑问,比较有机会刺激自己的思考。如果想让思考僵化,要信息接受者照办,多用不及物动词效果会更好。在框架的构建中,作者提出金字塔技巧,由主要信息,关键信息和次要信息组成,把一件事情想三层,可以由上而下或者由下而上铺陈内容,让文章更有逻辑性和层次明确。基本体系和写议论文的三要素类似,要有论点,论据和结论。

    说到MECE原则,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不重叠,不遗漏,是麦肯锡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思维原则。日常熟练运用该原则,能够让自己的逻辑更清晰,考虑问题更全面,也更容易让人记忆和理解。MECE是一种对问题的分解,如果所遇到问题为树桩结构,那么相对容易处理,但实际工作中我们所面临的难题可能以网状结构居多,可能一环套一环,所以思考和处理问题过程中,应当权衡把握。

    无论是人,还是企业的形象打造方面,比较认同“第一印象的观点,通常也是永远的印象”这一观点,最初的印象,就像一个滤网,一旦滤网成形,我们只会读取到能够通过滤网的信息,很难获取到不合乎印象的事物。而且第一印象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强烈。

    第一个方案会产生心锚效应,心锚效应就是一种对比效果,例如,我们在餐厅点酒,如果服务生一开始先介绍一瓶5万的酒,然后再介绍2万元的牌子,我们会觉得后者比较便宜。相反,如果他一开始先介绍8千元的酒,然后再介绍2万的,我们便觉得后者贵了。同样2万元的价格,但是却因为比较对象的参考价格,改变了我们对于价格的印象。所以,在准备汇报的方案时,可以把你最想推荐给对方的选项放在中间的位置。此外,一个方案,一般人很难下决定,所以给出替代方案,以三个为原则。

    2、《袁了凡静坐要诀》,书虽然不厚,但是内容为明代语言模式,理解起来不够顺畅,不过很喜欢文言文的精准表达和文字美感。对静坐的介绍也没有预想的那么翔实。修神之法,行、住、坐、卧,都能调心,但卧多则昏沉,立多则疲极,行多则纷动,其心难调。静坐没有这些弊端,所以较为常用。静坐会有很多好处,最基本的是对健康有益。静坐时规范的坐姿能使人体气血运行得到改善,久而久之,生理就会随之改变。静坐时需要专注于呼吸,让散乱的心思逐渐回归自我。呼吸法是介乎身心之间的桥梁。从古籍中找到了一丝微薄的根据,中医学认为,肺朝百脉。静坐时刻意调整呼吸能调和人体百脉。现代人总是待在封闭的房间内抱怨着身心疲惫,若能借助于呼吸法,就能改善人体的内环境。人体的气血循环改善了,就会影响人的心脑,心脑供血供氧充足,则思维也会清明,逐渐会使身体与精神归于统一。

    据生命科学研究,人在精神好的时候,体内会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这些物质有利于身心健康,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点调节到最佳状态。相反,终日郁闷忧伤,贪、瞋、痴、疑、慢,就会使这种有益的成分分泌紊乱,内脏器官功能失调,引起不适,比如引起血压升高,造成冠状动脉闭塞,还特别容易引起心脏病,猝死等。要预防这类危险,及时静坐、及时消除身心疲劳是一个好办法。我们学习静坐,会遇到很多障碍,最大的障碍还是自己,一天忙到晚,坐不下来,静又从何谈起?解决方法就是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生活,可做可不做的事,不做;可去可不去的地方,不去;可看可不看的影视,不看;可吃可不吃的饮食,不吃。把省出来的时间用在静坐上。先在静室内慢慢走动,或闭着眼睛站一会儿,等到两腿发酸发胀时,再坐下来,一开始只要从最简单的方式起步。但是,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经常打坐,或职业相羁,或众缘相伴,难以实现静坐,导致蹉跎荒废。

    静坐有五种基本坐法,1.垂腿静坐法,2.散盘静坐法,3.握固冥心坐,4.双盘静坐法,5.吉祥坐与降魔坐,右脚收起放在左腿上,叫吉祥坐。左脚收起放在右腿上,叫降魔坐,它们统称为单盘坐。书中提到半夜子时,就是凌晨12点到1点左右,进行静坐,一手兜住外肾,一手掩护肚脐,凝神于内肾来存神养气。然后搓热双手,捂一捂眼睛,之后慢慢睁开双眼。

    双盘静坐法,又叫全跏坐,或全跏跌坐,是最稳妥也是最难的一种坐姿。此坐姿是先把左脚放在右腿上面,足心朝上,然后再将右脚放到左腿上,脚心朝上。这个方法非一般初学者能够做到,须有一段时间的锻炼。 静坐早期的触动有八种,后期的触动亦有八种,统称十六触。十六触是在静坐过程中发生的。静坐之初所产生的八触分别是:一、动,二、痒,三、凉,四、暖,五、轻,六、重,七、涩,八、滑,这是粗八触。触动的动静较明显,当出现八触后,不要紧张,顺其自然即可。痒触又叫蚁行感,大多发生在脸部,静坐时脸上好像有蚂蚁在爬的感觉,不要用手去摸,过一段时间会自然消失的。待静坐再深入一层,就会产生新的八触,分别是:一、掉,二、猗,三、冷,四、热,五、浮,六、沉,七、坚,八、软,新八触,又叫细八触,与先前出现的粗八触虽然相似,但有所不同。这些触动都是由四大而发,地大生重、沉、坚、涩;水大生凉、冷、软、滑;火大生暖、热、猗、痒;风大生动、掉、轻、浮。对于出现十六触,应"得之不喜,失之不忧"。静坐法若能步步深入,也应始终保持这个心态。

    学者必须随时调息心神,勿令放逸,有三种方法:一,系缘收心;二,借事炼心;三,随处养心。

    何谓系缘收心?唐人诗云:"月到上方诸品净,心持半偈万缘空。"自俗人言之,心无一物,万缘始空。今云:"心持半偈万缘空。"常人之心,必有所系,系之一处,渐束渐纯,半偈染神,万妄俱息。故云:"系心一处,无事不办。"究实论之,即念佛、持咒及参话头之类,皆是妄念。然借此一妄,以息群妄,大有便益。学者知此,日用间或念佛,或持咒,或参一公案,行、住、坐、卧,绵绵密密,无丝毫间断,由是而读书作文,由是而应事接物,一切众缘,种种差别,而提撕运用,总属此心。吾参祖师活公案,不参凡夫死公案,又何间断之有。

    基本意思就是以一念制伏万念,把心收在持咒、念佛、参公案上,一心不乱,之后再打破这个一,就能修得正果。

    何谓借事炼心?常人之心,私意盘结,欲情浓厚。须随事磨炼,难忍处须忍,难舍处须舍,难行处须行,难受处须受。如旧不能忍,今日忍一分,明日又进一分,久久练习,胸中廓然,此是现前真实功夫也。古语云:"静处养气,闹处炼神。"金不得火炼,则杂类不尽,心不得事炼,则私欲不除。最当努力,勿当面错过。

    日常有很多事会想不通,总记得别人的过错,刁难,无礼,其实,这些都是修炼自我的道具。用的好,练成金刚不坏,练的不好,被自身的邪魔控制毁灭。

    何谓随处养心?坐禅者,调和气息,收敛元气,只要心定、心细、心闲。今不得坐,须于动中习存,应中习止。立则如斋,手足端严,切勿摇动。行则徐徐举足,步动心应。言则安和简默,勿使躁妄,一切运用,皆务端详闲泰,勿使有疾言令色。虽不坐,而时时细密,时时安定矣。如此收心,则定力易成,此坐前方便也。定有四定:一,空处定;二,识处定;三,无有处定;四,非有想、非无想处定。先定的住,心自然而然会得养。断诸多思虑,久久得心无忆念,就能修证涅槃。

    古人云:"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足不思睡。"所谓养生之要全在此"聚精""养气""存神"三要之中。古人凡言养生者都不离精、气、神,而对精、气、神的专论则要数《摄生三要》讲得最为简明透彻。了凡先生提出了养生主要有"聚精""养气""存神"三个要素,并且注重实修实证。他指出聚精之法有五个:一、寡欲,二、节劳,三、息怒,四、戒酒,五、慎味。而养气之法在于调息。调息方法界乎身心之间,因此善调息者亦有养神之功效。存神之法关键在于安神。总归,形式不重要,重要的还是调息收摄心神,不被外物外相所干扰,内心存仁,心平气和。

    3、《提问的逻辑》,副标题如何让人特别想跟你聊下去,引起我的好奇,可是打开一看不是那么一回事,理论性的东西太多,而且架构的逻辑排列并不理想,看起来像一锅烩菜,还没有香气及色彩的诱惑力。为什么提出问题很重要和如何才能提出一个"好问题"是这本书的两个核心宗旨,也是主线。

    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效的聊天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对事实或真相的探究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让别人愿意跟你聊的关键问题该如何提?作者给出了观点,一是问题要有针对性。针对性体现在什么地方?首先,问题必须与对方的关注重点联系起来,使其愿意发表看法;其次,问题必须是你想知道的核心议题。比如企业改制调研,把员工召集起来,问:"你们部门的改制搞得怎么样?"有些员工会敷衍式的回答说:"还行,还行。"有些员工肯定想"这么大的问题是你们领导该关心的”。

    过于空泛的问题不是人们喜欢的,因为这意味着无话可说,也只会让对方感到不知所措。要想让人愿意跟你聊,就得问到人们敏感的区域,问到重点,才能打开双方的话厘子,深入地交谈下去。因此,提问时增强针对性,提出具体和重要的问题,才能成功收集到想得到的信息。

    二是要学会问得恰到好处。即在提出问题时,要有个性、有特点,要在第一时间问出对方最了解、最关心和最熟悉的问题——做到只有对方回答才最适合。如何才能问得恰到好处?第一,这个问题是对方的专业或所擅长的,否则便是"对牛弹琴",对方不明就里,问题就失去了价值。第二,要问到对方的痛点,关联到对方的责任、错误或正在承担的义务,让对方觉得有回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三,要在恰当的时机提问,并体现出你的个性和该问题的重要性,以使对方既不感到突兀,又不会反感。

    三是提出重要的、有份量的问题。要有精练的表达,要有丰富的内容和重要的意义,这样才能引起对方的重视。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这方面,可以借鉴一些记者招待会上的记者提问。

    四是考虑一下另一种事实。有一对恋人远行旅游,乘坐一辆巴士进入到某山区,只有他们因故在中途下车。他们下车以后,巴土继续往前驶。但是不久,一块大石头从高处落下,并且将巴士压得粉碎。车上所有乘客无一生还。这对恋人听到这件事之后说:"如果我们都在那辆巴士上…这是一句听起来饶幸的感慨。一般人都会认为,他们在感谢命运的照顾:"还好我们提前下车了。"但实际上,他们并不认同这种解释。读到这则广为流传的故事,你认为这对恋人的本意是什么?他们想说的其实是"如果我们都在那辆巴士上,中途没有下车,那么,巴士就不会因为我们下车而减速,它会赶在大石头落下前驶过出事地点,所有人就都不会死了。" 所有的事情都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埋藏着另一种事实。我们所做的每一种选择,都对事情的进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通过反向提问,你就能发现这种潜在的事实。有些东西看起来是对的,实则未必;有些东西看起来是错的,其实是人们未能发现它的价值。当我们的对话可以到达这种层次时,许多事物的本质就会显露出来。

    五是从问题推导出问题。一个问题的背后,往往还有一系列的分支。在分析对方的动机时,最有效的做法是"听、想、问"三个步骤。听:听他把话说完,听仔细。想:想想他为何这样说,想清楚。问:问你感兴趣和必须问的问题,问明白。就像我们去商场购物,一位手机销售员极力推荐你买下一部新款手机,介绍了手机的很多优点,而你又犹豫不决时——这表明你在对话中落于下风,心理防线即将被攻破。此时,该如何转守为攻?方法很简单,问他一个问题并让他回答:"告诉我这部手机的缺点。"这正是他最想隐瞒的内容。

    六是假设你是一个"骗子"。现在,假设你是一个出色的"骗子",要说服别人,会用什么样的手段和策略。七是思考他们缺什么。有一个富人爱做善事,每到冬天就跑到贫民富救济那些穷人,买很多的东西送过去。但几年过去了,并没人领情。富人很生气,他的手下说,您买的都是玩具,书包,糖果,这些东西在冬天他们不是急需的。又一个冬天,富人运了十几车棉布,棉衣和冻肉送过去,结果大受欢迎。人际交往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如此,一定要明晰地洞察对方的需求,你才能从一开始就了解对方的兴趣。

    八是思考他们困惑什么。每个人都有他困惑的东西,因此才需要找人聊天,和不同的人交流,以期得到答案。假如你不知道他的困惑。聊起来就可能"鸡同鸭讲",互不理解。多明戈说:"人类是一种特别敏感和容易孤独的生物,所以渴望找到真正懂自己的同伴。这就是对话的意义。要明白一个人的困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得善解人意,能听出弦外之音,能从他的表情和动作中发现一点儿不寻常的暗示,说话时有的放矢。"就是说,在和朋友、同事或商业伙伴聊天时,要严肃地思考一下他们内心的困惑——这是一个人的"意志力长城"中最柔软的部分,一旦你能看到他的困惑,就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以及该怎么说。

    九是思考他们希望得到什么。女人希望得到漂亮衣服、昂贵珠宝和舒适的大房子;男人希望得到好车、名表和事业的成功;年轻人对未来有美好的幻想;老年人对健康有急迫的需求。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的人都有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投其所好,才能聊得开心。十是思考你能为他们带去什么。这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你能带去的东西"就是你的价值,一个可以为他人带去价值的人才是合格的伙伴。比如,快乐、知识、视野等,都是我们能在聊天中为别人提供的东西。

    在交流中,我们应该怎样使用开放式提问呢?

    第一,用封闭式问题开头,用开放式提问推进对话。用封闭式提问开始一次谈话,有利于双方尽快进入互动流程。在一开始,我们为对方设置了一个较低的难度,为的是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并起到试探的作用。但接下来使用开放性的问题,才能让对方真正地打开话厘子,推动交流的深入进行。因为我们不能用试探的形式进行完整个对话,总要触及实质问题。比如,一位许久不见的朋友去你家里做客。你开始时往往会这样问:"喝咖啡还是喝茶?""坐了几个小时的飞机?累不累?"这些问题都属于封闭式问题的范畴。接下来,你可能会这样问:"你最近工作怎么样?有没有趣事分享一下?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如何?"对于后面的问题,对方通常不会用简单的"是"或"好"等词来回答,而是用具体的故事来答复,同时你也有机会讲一讲自己的感受,和他分享在这座城市游玩的经验。这样一来,话题就打开了。

    第二,深入挖掘事件的细节。当对方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件事情时,要与对方实现有效的互动,你除了认真地点头回应,还应挖掘一些细节出来。一方面,这体现了你在认真地倾听;另一方面,细节问题也能更好地佐证对方"有没有说谎"。重要的细节单独拿出来讨论,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补充作用,利于你深入地了解这件事,得到更多的信息。重要的是,在对方看来,你认真地听了他讲述的内容,这体现了一种尊重,能帮你赢得他的好感。

    第三,引导他人自省,从而认识到问题背后的原因。例如:"如果这种问题一直发生,将会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呢?"又或者:"你最近总是迟到,是有什么事情吗?"一次讨论中,多明戈对那些行政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者说:"假如你必须训斥一名下属,又不能让他破罐子破摔,你会怎么做?互动的方式显然是一个必要原则,但在提出问题时,你要给对方留出足够的缓冲区。既让他认识到问题,反省错误,又能让他在谈话中思考应该采取的改进措施。"

    最常见的批评方式通常是粗暴式的,老板把下属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一阵训斥。下属走出办公室可能半响才想明白究竟怎么回事,但他是否充分认识到错误了呢?根据调查,凡是经受上司一阵粗暴式批评的员工,90%以上都不会真正反省自己的问题——哪怕他们对于自己的错误是心知肚明的。他们更在意的是上司对待自己的方式。在开放性的问题中,我们必须让回答者自己展开联想,延伸他们自己的想法,从而可以反省自己的错误。最后,双方在同一条轨道的终点汇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方案。这表明,即使是最严厉的批评,也要以一种互动的形式进行,使沟通具备建设性,最后解决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严谨的"论证思维"能力呢?

    第一,把问题的前提考虑得更具体些。当你在处理一个问题前,应该多问问自己:"我是不是把所有可能的因素都考虑到了,有没有遗漏重要信息?"如果有,不要着急下结论,再去找一找,看一看,最后形成自己要说的问题。让我想起麦肯锡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不重叠,不遗漏。

    第二,警惕大家一致的看法。多明戈说:“假如所有人都认同一件事,那么这件事往往不是那么合理。"真理有时候就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而且真理并不是世人皆无条件认同的东西。当大家的看法都趋于一致、绝无异议时,我们反而要保持警惕。所以,当人们异口同声要求你做一件事时,你应该问:"难道就没有别的选择吗?"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多关注细节,多加思考;要勇于提出相反的看法,鼓励自己和别人发散思考,尽量让自己的观点更加客观。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第三,善于联想到其他的事情。世界上许多事物都存在着联系,在提问时一定要学会举一反三,从当下的事情联想到其余的重要问题,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解除许多疑惑。当思考和判断一个事物时,为其找一个相似的参照系(物),看看能否得到启发。

    第四,区分事实和想象。事实是事物本身,是真实发生的;想象是在头脑中添加的、演绎的可能性。在重新认识一件事情时,不要被刻板的第一印象控制。我们要用事实说话,用事实提问,任何时候都不要空穴来风和捕风捉影。

    第五,小心那些模棱两可的词语。例如,"增长了"和"增长到"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却相去千里。因此,要小心区分这些字眼,不要掉入文字的陷肿。有效的做法是,先很好地听,确认自己听清、听懂了对方的用词,再由此做出回应。

    第六,多问"苏格拉底式"的问题。什么是"苏格拉底式"的问题?这种提问的方法由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所创造。苏格拉底经常对别人说:"我唯一知道的是自己一无所知。"他质疑自己、质疑他人、质疑人生,质疑世间所有的事物。他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要怀有探询与怀疑的目光,常存一个问号,常抱一种审视的态度。多问一些"苏格拉底式"的问题,用质疑的态度探寻对方逻辑的漏洞,这将有助于我们思考,有益于双方把事情聊透、聊到位。

    第七,让嘴永远动得比脑子慢一拍。有句话说:"纳于言,敏于行。讲得就是这个道理,不要当大嘴巴,不要让口舌去思考。先想清楚再说,先观察,再行动。不要在没想清楚时就急于表达,或者冲动地提出问题,要让语言和思路组织得更严谨一些再说出口。说得慢没人怪你,说错了则覆水难收。

    可以用四个为什么挖掘真实动机,探察谈话对象的内心世界,1为什么是这个话题。2为什么用这个措辞。3为什么是这种说话方式。4为什么是这个表情。

    另外提问有30条核心原则。1理解。2兴趣相投。3氛围。4倾听。5话题。6有效。7正面。8赞美。9命题。10换位思考。11事实。12准备。13距离合适。14说服。15提问,一问一答。16互动。17给予。18同理心。19控制。20第三方原则。21快乐。22批判。23情感。24表情。25关键词。26底线。27破冰。28共振。29保留观点。30三分钟,说话适可而止。

    4、《摄影笔记·你应该会拍的68幅照片》,分类里面有风光,人像,纪实,小品四个篇章。小品不够严谨,里面主要是蒲公英上的落日,水底拍摄海面,鲸鱼,拍摄小生物,飞行的昆虫,鸟,意大利面,泡芙等。

    风光最通俗的解释就是风是风景,光是光影。风光拍摄主要建议有善于引入前景,注意天空细节,尝试放大景深,努力寻找线条,把握黄金时刻,善于利用长焦,抓住完美时机,偶尔可以带入人。风景中耶稣光比较难遇到。光线透过雾气或烟尘被分割成光束,形成一条条明亮的光带,这是丁达尔效应,因为这样的光束看起来震撼而且神圣,所以也叫“耶稣光”。拍摄耶稣光应该注意把握时间。

    拍摄日出日落则需要找出好的地面景色,利用合适的焦距,准确曝光,控制色温,虚实就看场景需要,同时调整构图,注意光影。拍摄人像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把人拍美。所以别觉得化妆、布光、构图、后期处理有什么错。第二个阶段是拍摄出人物的特点。第三个阶段是拍出其魂。人像拍摄模特就是内容,角度重要,背景要干净,对焦一般都是眼睛,裁切掌握禁忌。人文摄影可以找喜欢的主题一直坚持拍摄下去,有的人喜欢拍路灯,有的人喜欢拍门环,还有人拍摄卖艺的人。

    最后作者分享了让照片有观感的12种方法,1强烈的透视效果。2不同的拍摄角度。3主体表现非常清晰,锐利。4背景虚化。5有延伸感的画面。6逆光拍摄。7人物特写。8人在画面中很小。9有雾却能看清楚。10日出前日落后的彩霞。11慢门。12黑白。技巧还提到了日全食用巴德膜减光;萤火虫拍摄用20分钟曝光时长,后期用PS进行堆栈;拍星空光圈小,拍银河光圈大一些。星空环境虽然比较暗但是亮度统一,所以参数非常容易设置。一般用常见的广角镜头的最大光圈f/2.8配合4000左右的感光度是最基本的设置,然后根据"500法则"[快门速度(s)=500除以镜头等效焦距(mm)],即可计算出曝光时间,按照上述参数设置相机一般就可以得到一个亮度合适的照片。还有暗环境对焦,最好的对焦方式就是使用实时取景对焦,对焦时要对准最亮的星星,要先手动转动对焦环将星点放大到最大,然后再次手动转动对焦环直到星点变得最小、最实。记住对焦环此时的位置,以后用同一个相机、镜头组合拍摄星星时,直接把对焦环转到相应位置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在一开始转动对焦环时要把对焦环转动到无限远附近,要不然星星可能直接会被虚化得看不到。

    5、《视觉少林寺》为中国摄影协会名誉会长王瑶女士所著,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摄影作品,剩下的才是文字。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此书除了对少林寺的题材进行呈现展示,让人们了解真实的少林寺之外,更多的是给摄影人一种较大专题拍摄的范例参考。针对如何做好视觉记事,作者给出了4点建议,1 主题性题材选择合理。作为视觉纪事的题材,必须是有情节和内容,也就是说,题材所呈现的影像是可以出故事的。视觉纪事的讲故事,不要求像小说那样情节复杂,引人入胜,但一定要有画面感。选择少林寺作为视觉纪事的题材,正是因为少林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海内外关注度很高,如果拍得好,将有助于弘扬中国精神。同时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而且,它能出影像效果,有故事呈现的基础。

    2 进行视觉观察。就像写文章前对将要表达的人物进行观察,像齐白石为画好蚱蜢,追着它观察一样。近距离研究其特质。3对特定性物象选择和捕捉,比如寺庙内佛光烛影,诵经叩首,甚至殿前拜榻留下的跪痕。对于大的专题,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和相关的调研。更掌握详细的资料,在此基础上研究你所纪事的对象,再制定总体方案,写出选题策划案和创作提纲。4呈现故事性画面。美国艺术批评家格林伯格说:"如果真要把照片当作是一件艺术品,那么,它必须要能讲述一个故事。"一幅有故事性的影像往往具有较多的内涵,耐看。关系构成一种故事性。有的是影像中的人物与人物关系构成一种故事性;有的是人物的特定状态或具有特定性标识和特征所形成的故事性;也有一种画面构成上的矛盾性、偶合性给读者视觉造成的故事性;还有其他一些手段。

    书中的摄影作品以黑白色调出场,有路面积水中的倒影,有僧人背影,有人物特写,有环境人像,有虚晃的动态,有的只拍摄了脚,有的是僧人舞棍腾空而起,还有舞铁锁的定格,僧人手里的念珠和游客手中的手机对比,僧人脸上的超脱淡定的表情和世人的匆匆急躁。书中提到3点多起床去参加早课,课堂也有值勤"老师"——拿着一块写有"纠察"字样木板的僧人。值勤的僧人四处走动,只要看到不在状态的僧人,便用木板敲打一下他的背,以示警示,如同过去私垫先生用戒尺打不守规矩的学生手心一般。这个木板称作"香板"。据说打香板有三个作用:第一可以消除业障:第二可以开启智慧:第三可以令人开悟。僧人的生活在外人看来是无聊孤寂的,他们闲的时候也会去爬山,打羽毛球,有一张照片拍摄了僧人手里提着羽毛球拍袋。

    作者的核心是要讲述少林僧人“禅武合一”的大道,看过之后不免有些好奇,有机会实地去看一看出世的修行。

    6、日本摄影师的《时间的珍藏》,完全属于小朋友看的科普类书籍。作者倡导无法让时间停驻,那就把时间珍藏。书中用照片加备注的形式展示了动植物在时间线上变化的一段过程。动物的时间拍摄了凤蝶孵化、幼虫成长、幼虫蜕皮、蛹化、羽化的过程;用透明箱子加入泥土,拍摄独角仙化蛹和羽化;红蜻蜓、秋蝉的羽化;青蛙的孵化、卵裂;还有蜗牛在篱笆上移动,草龟晒太阳;燕子进食。不管大事小事,只要坚持去做,就能产出大大小小的成功,可是一般人都是眼高手低的心态。

    植物的时间拍摄了一个枯朽的树墩上橡树发芽长高的过程;牵牛花开花;蒲公英开花,被风吹散;银杏、枫叶、樱花树发芽;银杏叶变黄,枫叶变红,樱花叶变红以及银杏树、枫树、樱花树的一年。此外还拍了一年的稻田变化;杂树林里的动物,松鼠,狐狸,野猫,老鼠,兔子,鸟;小河、大山、天空、云和太阳的时间变化。此类素材如果做成延时摄影视频,会有更强的视觉张力。

    简简单单的书也能出,只要内容是原创,读者不一定捧场,可是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思想,活出自我风采。摄影主题不分主次,万物皆藏道法,技高者化腐朽为神奇,低者感叹神奇。不要问时间为什么改变,它有它的执念,我们能做的就是追求幸福快乐,解脱尘世烦恼。

    7、《无门关漫步》是由日本作家所编著的一本书。《无门关》源于宋代,当时禅门高僧——无门慧开于绍定二年从历代禅宗祖师的传记中精心挑选的48个公案编辑而成,用来帮助门人修行,并献给了当时的皇帝。后来由日本的法灯国师带回日本并广泛传播。一个个公案像伊索预言、安徒生童话,用生动的对白、活泼的风格、离奇的剧情、曲折的故事教导我们悟出生命中的道理和优良人性品德。只不过童话类倡导我们在人世间仁善友爱,而禅门公案能让我们彻底跳脱人的约束,站的更高,看的更远,认识更通透。

    赵州禅师道行很深,有个学僧就请教禅师,“狗有佛性吗?”,回答“没有”,学僧问,都说天上地下,万物生灵都具足佛性,为什么狗没有呢?"禅师冷冷地回答:"是太可怜了,不过这狗没佛性也是咎由自取。"然而,据说有一天面对相同的问题,禅师却回答说:"有",学僧反问道:"既然有佛性,为什么长成那样呢?"禅师说:"因为他明知故犯"。可能学僧以自己打比喻那个狗来向禅师发问,禅师就顺势给了他很有针对性的回答。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狗有没有佛性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很像季路问孔子关于鬼神的事,孔子回答,孔子回答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就是说连自己的事情都没做好,还想研究鬼神的事。

    百丈禅师经常说法,有一位老人也时常在现场听,百丈知道那位老人是狐狸精变的。有一天老人就请教百丈,说了他的遭遇,当初他也是一位法师,别人问他“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报应?”,他回答说“不落因果”,就因为这个错误,他堕落狐狸道五百年。百丈禅师教他应该回答“不昧因果”。回答"不落因果”而落入因果,说“不昧因果”却摆脱了因果,这里隐藏着一把使生于五浊恶世的我们摆脱痛苦的神秘钥匙。所谓"痛苦",就是我们越想逃避越痛苦。当你换一种心情,与痛苦手拉手游玩的话,就能释怀。而因果一直存在,即使修成佛、菩萨,依然存在,只是对于因果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所遭遇的障碍困苦,都是那一笔账,所以能坦然面对,而且时时提醒不再造恶业。

    香严智闲是一位著名的禅师,在修行时师父问他一个问题,父母未生我们时候,我们的本来的样子是什么?”他总是想不出如何回答,某天正在打扫院落,随手扔掉的一块瓦片恰好打在竹子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他听见声响忽然大悟。对于禅,要离心意识去参,不沉溺语言文字。

    师彦和尚每天面对自己自言自语说:"嘿,主人"然后自己再应答:"是"并马上接着说:"你要清醒啊!"“是"“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受人欺骗呀!"“是”他总这样自问自答。外界声色香味触法对我们诱惑太多,我们最容易迷失的就是自己,时时警醒,才能自如。就像另外一个公案,禅师问”剃了胡子的达摩在哪里?在我们的认知中,达摩祖师都是留长胡子的形象。然而思考深入了就会发现哪里还谈得上寻找达摩,寻找自己才是十万火急的重大课题。即使每天对着镜子看,但是,不管与镜中的自己"亲见"多少次,镜中出现的也不过是自己映在镜中的影子,而不是站在对面凝视镜中真实的自己。

    某日,有一位僧人问赵州和尚:"达摩祖师从印度来的意图是什么?"其实是问"达摩传来的禅是什么?"对禅僧来讲,这是最根本的问题。赵州和尚用手指了指庭院里的柏树,回答道:"庭前柏树。"僧人又说:"和尚,您用眼前之物开示,让我为难了。"赵州回答:"我没有用什么物开示。"于是,僧人又问:"那我再问一遍,达摩祖师从印度来的意图是什么?"赵州回答:"那棵柏树。”庭院里的柏树表面上看树木是在漫无目的地耸立着,实际上它也在相应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所以说赵州的回答也相当有见地。

    有一天僧人来到龙潭禅师的房间,聆听大师的教导,年轻的僧人竟然彻底忘了时间。龙潭提醒说:"夜深了,该回去了吧。"僧人便恭恭敬敬地与大师告别,走了出去,此时外面已漆黑一片。僧人又返回来,惶恐地说:"天太黑,我看不清路。"于是,龙潭和尚亲自把蜡烛点燃并递给僧人。僧人正高兴要用手接,龙潭却突然"噗"地一下把蜡烛吹灭了。就在这一瞬间,僧人忽然开悟了。僧人满含热泪地说:"大师,今天晚上消除了我多年来的疑问。从今天起,我将不再对天下和尚们的话抱有任何疑问。"次日,在法堂说法时,龙潭面向大众大大地称赞僧人,僧人却走到法堂前,双手举起蜡烛说:"无论怎样探究佛教的教义,都如同把一根头发抛向天空。即使掌握了处世之术,也不过如同一滴水落入溪谷。"随即他便把此前当作宝贝背在身上的有关《金刚经》方面的论著一把火烧了。

    人生之路本不光明,为了便于在此路上行走,有必要练就一双适应黑夜的眼睛。即便一时能够依靠灯火,但它早晚会被吹灭。既然如此,怎么能把它当成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依靠呢?佛陀在《涅槃经》中已经明示,"以自己为明灯,勿以他人为明灯"。青年僧人因为龙潭的举动而领悟到了这一点。

    关于释迦牟尼佛的一则公案。一次,有一位不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向世尊提出了一个难题:"不问有言,不问无言。"意思是说,请开示什么是真实?请你不要用语言解说,也不要用沉默来回答。此时的世尊只是默默地靠在椅子上,沉默没有回答。就是将问题又抛给了对方。即使这样,这个弟子却恍然大悟,十分羞愧地说:"世尊大慈大悲,您拨开了我心中长久以来的迷云。"于是行五体投地之礼后离去。弟子阿难见状,便问世尊:"那个人到底悟到了什么,竟如此赞叹?"世尊答道:"犹如世间良马,只见鞭影而行。"大疑问小疑问,有语言没语言,都是自家灶前的柴禾,至于能不能点着烧火做出饭来,全凭自己的本事。佛家一直在倡导的就是自己悟,别人咀嚼后喂在嘴里的饭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有两位僧人来拜会法眼禅师,法眼伸手指了一下帘子。一般人见状都会想当然地认为老师让把帘子卷起来。当时两位僧人赶紧走到窗边,快速地把帘子卷起来。但是,正因为法眼禅师说了句:"一得,一失",才引起后来研究者们的混乱。两人做了同样一件事,为什么一人答对了,另一人不对呢?哪个"得",哪个"失",可能的解释就是,如果将帘子卷起来,无限广大的世界随之敞开。帘子没卷起来,就是一个暗淡封闭的空间。一得一失在其它公案里也出现过,不过也有禅师给出的解释是,得是着相,失引申为空的意思,空也是执着,两个人都没有悟到。

    还有些很意思的公案,有位僧人问洞山和尚“佛到底是什么?"洞山和尚回答:"麻三斤。"

    有人问:"佛到底是什么样子?"云门回答道:"干屎橛”,就是干燥且硬邦邦的粪块。有的人将"干屎橛"翻译成"擦拭粪便的竹木片"。可能当时的特殊提问环境下,正好那里有一堆有机肥,于是老师用手指着说:"这个"。

    有一天,阿难问迦叶:"作为传法之印,世尊除了传你金襕袈裟之外,还传了什么?"迦叶却突然呼唤了一声:"阿难!"阿难随即回应了一声:"在"。迦叶说:"去放倒门前的旗杆。"

    8、《新闻摄影》,之前看过一本名字类似的书,这次读到的内容也和之前相似,举例的图片也是新闻界获奖照片,书中讲了摄影用的器材,提到摄影的用光;参数设置,在夜景拍摄时的参数列表,还包括颜色构成的三要素,色相,亮度,饱和度;构图肯定不会少,黄金分割法和三分法作为常用的构图模式。新闻摄影中有纪实类、体育类、突发事件等。看过书体会最深的是慢门拍摄的跳水运动员,还有追随拍摄的摩托车赛手,图片背景中的虚化线条增强了主体动感,对视觉冲击也会增强。日常拍摄中体会最深的是在一大群人围拢在一起的情况下,干着急却无计可施。如果能站高位,俯拍肯定是最佳视角。如果可以,设计一个像抗战剧中战士背的无线电台,长长的天线上安装镜头,绝对能给拍摄带来方便。新闻摄影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真善美的统一,蒋齐生曾提出,新闻摄影应当"五求":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这就要求新闻摄影必须深入生活,力求所拍摄的新闻照片其新闻性与艺术性并存,既有较强的新闻价值,又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现如今是读图的时代,可是文字的注解不可缺,因此,日常的训练中必须在两方面都加强,可以比喻为一机两翼。

    9、《工作真好玩》,看书名很好玩选了它翻开读。序言写的很通俗易懂,作者的故事也是一个励志摹本,山东人却没有人们思维定势里的壮汉模样,高考两次没有考进大学,放弃学业步入社会,去服装厂扛过装了服装的大包,没几天不干了;去工地做过苦力;餐厅打过工;到北京闯荡做保安住地下室;后来去西安闯荡,应聘做销售,早些年郊区人们还不知道洗面奶是什么东西,他开始推销化妆品套装,一套卖19.8元,卖出去给公司交16元,工资当天结算;再后来开始创业,慢慢发展起了自己的公司。书中没有提及公司的名字,在网上搜索金伟的名字,也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成功者总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比如学习,工作。普通人做喜欢做的事,比如看电视,玩游戏。书中大白话行文,读起来的倒很轻松,像一位讲者娓娓道来他所经历的故事,同时分享一些人生的感悟和大道理。

    首先,注意形象。不同的形象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别人永远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去建立第一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关键要素。我们应该在大脑中刻上一句话”你的形象价值百万“,这是一本书的名字。具体内容包括头发洁净,妆容淡雅,衣服得体干净,指甲适度,鞋子擦亮等外在表现,还有行为举止,谈吐等内在修养。

    其次,专注地工作。当我们不能用嘴巴说服别人,不能用我们的脑袋影响别人的时候,我们就只能做一件事,就是用疯狂的行动去感染别人。我们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不一定是能力最强的,但至少我们可以成为最用心的。在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脑袋里想的远方不能用双脚走出来。作者有一个生动的案例,在推销化妆品的时候,有大姐问,洗面奶有毒吗,会不会有副作用?他回答,没毒,不信我吃给你看。他打开洗面奶,倒了一些在手心,然后往嘴里送,先是香精的刺激,随后是化学制剂的涩苦。大姐看他真吃了,就买了一套。后来,他用这个方法屡试不爽,成交了不少客户。

    成功人人都想要,但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是多数人普通,少数人成功。因为成功只是人人都想,却不是人人都做,更不是人人都一定要。当觉得这些事情好麻烦的时候,很多人就不去做。那么,连小事都做不好,又怎能做好大事呢?

    现在很多公司的运营管理陷入一个怪圈:老板天天做经理的事,经理天天做主管的事,主管天天做员工的事,员工天天没事,下班后坐在公交车上讨论老板该做什么。

    如果你是老板或者领导者,请注意员工永远不会做老板期望的事,员工只会做老板检查、考核和奖励的事。如果你是企业员工,请你牢记另一个观点:干老板想让自己干的事,自己就离加薪,升职不远了。可是做事一定要有好的计划和方法,例如被管理学界誉为"价值2.5万美金的时间管理方法"。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六点优先工作制",内容如下:

    1.在前一天晚上写下第二天要做的全部事情,对目标、任务、会议等事件分别按优先级进行排序。

    2.化整为零,把大的、艰难的任务细分为小的、容易的部分。

    3.从优先级最高的事情着手。按事情的重要顺序,按从"1"到"6"标出六件最重要的事情。

    4.和拖延做斗争,如果事情重要,从现在开始做。每天一开始,请全力以赴做标号为"1"的事情,直到它被完成或被完全准备好,然后再全力以赴做标号为"2"的事情,依此类推。

    具体实际操作就是我们将每一天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分为四种类型:重要紧急的事情,重要却不紧急的事情,紧急却不重要的事情,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情。先做完重要紧急的事,再做重要却不紧急的事情。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宁肯不做。

    再次,设计一个独特的自我介绍。一个独特的自我介绍,往往更容易让别人记住自己。幽默风趣、文采飞扬都能很好地展示自己。自我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简单的自我介绍一般就是问好、致谢、介绍姓名、来自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祝福。塑造型的自我介绍包括问好、姓名、来自哪里、从事职业、个人优点、人生格言、能为别人提供的资源和价值。

    第四,培养优秀的品质。1、谦逊的做人态度。满招损,谦受益。《叶问2》里甄子丹演的角色,把谦逊表现的淋漓尽致。2、发自内心的热情。不要对别人冷漠,不能"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这样的人是没有人会喜欢的。别人即使表面不说,也不代表内心不那样想。要热情,但不要做作,更不要虚情假意。主动地去帮助别人,会让人无法抗拒你的热情。3、永远真诚的微笑。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无法被别人拒绝的就是微笑,但别傻笑。让人无法拒绝的微笑就是婴儿般的微笑,单纯自然,毫无威胁的笑。

    最后,学会付出。从前,有一位爱民如子的国王,在他的英明领导下,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深谋远虑的国王担心自己死后,人民不能继续过上幸福的日子,于是召集了国内的有识之士,命令他们找出一个能确保人民生活幸福的永恒法则。

    三个月后,这帮有识之士把三本六寸厚的帛书呈到国王面前,说:"陛下,天下的知识都汇集在这三本书内,只要百姓读完它,就能确保他们的生活无忧无虑了。"国王不以为然,因为他认为人民都不会花那么多时间来看这些书,所以命令他们继续钻研。

    两个月后,学者们把三本书简化成了一本,送到国王的面前。国王还是不满意,他想还是会有人不会花时间仔细阅读的,于是再次让他们继续提炼幸福的法则。又一个月后,学者们把一张纸呈给国王,国王看后非常满意:"很好,这就是我想要的,这个就是上至七旬老人,下至六岁儿童,只要看一眼就能够马上明白的真理。只要我的人民在日后都真正地奉行这宝贵的智慧,我相信他们一定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说完后便重重地奖赏了他们。而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开智悟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ri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