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500字
读《竹窗随笔》有感(六)

读《竹窗随笔》有感(六)

作者: 轩窗翰墨 | 来源:发表于2020-07-23 09:40 被阅读0次

                                                                 世智当悟

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者博学宏辞,常技远略,但以多知多解而胜乎人者是也;二者明善恶,别邪正,行其所当行而止其所当止者是也。仅得其初,是谓“狂智”,当堕三途。兼得其后,是谓“正智”,报在人天。何以故?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也。

出世间智亦二:一者善能分别如来正法四谛六度等,依而奉行者是也;二者破无明惑,如实了了,见自本性者是也。仅得其初,是出世间智也,名为“渐入”。兼得其后,是出世间上上智也,乃名“顿超”。何以故?但得本,不愁末;得末者,未必得本也。

今有乍得世智初分,便谓大彻大悟者,何谬昧之甚!

百度图

本人对原文的肤浅了解和感悟解读如下:

第一句: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有二:一者博学宏辞,长技远略,但以多知多解而胜乎人者是也;二者明善恶,别邪正,行其所当行而止其所当止者是也。

意思是智慧有两种:一种是世间智慧,一种是出世间智慧。但具有世间智慧的人,又可分为二种:一种是我们所说的知识分子。比如学问广博,能言善辨,技艺出众,深谋远虑思考能力较强而胜于普通人。另一种是注重与道德修养的人,能取舍善恶因果,分别邪正的,凡是发愿利益大众的事,心甘情愿地去做,若是危害大众利益的事坚决不做,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第二句:仅得其初,是谓“狂智”,当堕三途。兼得其后,是谓“正智”,报在人天。何以故?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也。

意指以上两种世间智慧中。如果只有智慧而忽略了对自身品德的修养,那么这种智慧只能称之为“狂智”。比如,有些人虽然有一点智慧,但是自以为是、目中无人、鄙视别人、欺软怕硬,像这种人其实把智慧用错了地方,并用所学到的智慧播撒恶因,最终会咎由自取,堕入三途。另一种人在拥有智慧的同时也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就是德才兼备者,这种智慧才可以称为“正智”。以此正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必定果报在人天。为什么呢?凡是潜心品德修养,断恶行善,谦卑做人,而不炫耀自己才华,而且德性修养胜于才华者才尊称为君子。至于那些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专爱卖弄才华,徒有口才而心术不正,藐视品德修养的人,即是自以为是的小人。

百度图

第三句:出世间智亦二:一者善能分别如来正法四谛六度等,依而奉行者是也;二者破无明惑,如实了了,见自本性者是也。

凡出世间的智慧有两种。一种是善能辨别如来所说法(苦、集、灭、道)四谛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万行,并深信“四法印”等种种法,并按正法依教奉行,如理如法步步前行的真修行人。一种是通过闻思修行,断尽无明烦恼,能够如实明了一真实相,洞见自性本具,显空一如之觉者。真是对佛法缘起定解的践行者和了悟者。

第四句:仅得其初,是出世间智也,名为“渐入”。兼得其后,是出世间上上智也,及名“顿超”。何以故?但得本,不愁末;得末者,未必得本业。

在两种出世间智慧中,仅仅是得到前一种,虽然可以称得上出世之智,但只是对正法有个初步的了解,须披荆斩棘,逐步深入,尚未破除人我执、法我执,这种人称为“渐入”。另一种即是慧根深厚,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上上根者。像禅宗六祖,虽然一字不识,但听到《金刚经》中的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幡然醒悟,明心见性了。可是,像六祖一样当下见性者稀有。这种觉悟见性之法就是“顿超”。

百度图

第四句:今有乍得世智初分,便谓大彻大悟者,何谬昧之甚!

现今有些人,稍微得到世间智的一点皮毛,就会心潮澎湃、得意忘形。未悟言悟,未证言证。以嘴皮上的一丁点功夫,作为炫耀自我的资本,自以为大彻大悟,的确是荒谬愚昧到了极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竹窗随笔》有感(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iz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