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位晋惠帝,当时天下闹饥荒的时候,许多老百姓没有饭吃;他说“何不食肉糜”;为此一直遭后人的笑话,认为他不懂民间疾苦,事实他所说的话,只是在他所生活环境里的认知,这就好比现今城里人看农村是一样的;因为他一出生是帝王家,自小在宫廷里长大,看到下等的宫女吃稀饭,都回答说是肉末稀饭;而在他的认知里,肉末稀饭是最很差的食物了。所以,当天下饥民多起来的时候,他便认为总不能连肉末稀饭也没有吃吧!所以说,一个人的认识决定他的眼界!
当然,这是一个历史故事,我们回头看看当今社会,专家学者,甚至一些官员的雷人雷语不断,按理说,一个知识分子,文人,读的好,读得多,更应该要有骨气,面对权贵不哈腰,面对民生及时反馈,事事为天下先做榜样;而现今的一些专家学者都违背了良知,书读得很多,道理也讲得很好;但两眼只有“孔方兄”,完全可以为了金钱违反了道德。用自己的所学到的知识来做坏事,有的人是学问越高,对社会的破坏也就是越大。有的法律学得很好,但在钻漏洞,犯法的本事也就越高。这按古人所说就是“君子犯义”。
我们看看近期中国出现的雷人雷语,专家替财团说法,很少关注民生;如当年有官员说“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有律师辩称“戴避孕套不算强奸”有房产专家说“再不买房就更买不起了”等等;为何中国有这么被称之精英的专家和官员犯这样的错误呢?那是因为他们跟晋惠帝一样,自小没有在基层呆过,根本不知何为民生;有很多网友骂他们,其实在他们的认知里,现今老百姓是很幸福,买房就像买菜一样。
对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应该要引起我们的反思,当年知青下乡,很多人说是对知识分子的不尊重;事实上,这也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一个没有在基层呆过的专家和学者,他们根本就无法体验基层民众的生活;我曾亲眼见过这样一件事件,一桶泡面在城市是很普通的食品,但在一些落后的乡村孩子的眼里,可能成为一种日常的奢侈品了。如果你按城市标准来衡量落后的农村,你说你懂民生,人们会相信吗?而当今社会的专家和官员像“晋惠帝”一样真不少!并非是他们有错,而是他们一直生活在优越的环境,又怎么懂基层民众之苦呢?
在中国的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伟人也好,圣人也好,英雄人物也罢;大多数是从苦难中走过来,在最底层生存过,知道民间疾苦,知道社会艰辛,知道民生不易;所以他们要替百姓说法,替百姓办事;而如今这些专家,自幼在优越的环境里成长,没有经历过生活的苦难,又怎么懂民生之疾苦呢?很多人骂专家,不懂民生,说话雷人雷语不断,离民生也越来越远;事实上,他们与基层民众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所看到的事与物完全不同,他们没有贫穷过,跟你没有富贵过是一样;所以,双方面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中国专家说话离民生越来越远,那是因为他们脱离民众太久了,与基层实际生活脱离的轨道;这应该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要知道,作为一个国家的知识分子,应该要天下民众鼓与呼,不向权贵点头哈腰,挺起脊梁骨做人是很重要的。
以前讲知识分子“读书志在圣贤”,当然现今时代在变,人们早已换了观念“读书志在地位”“读书志在金钱”“读书志在待遇”等等;三十六计为读书人谋出路。自然,这可以说是时代在变,读书人也改变,但有一个宗旨我们却忘记了,如果一个读书人违背了初心,钻进钱眼里不出来,那么就是非常可悲之事!
而今在中国,之所以专家雷人雷语不断,那是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和视角所看到的范围不适合当前的社会,他们看到的是社会的中上流人群的物质和生活体验,而真正挣扎在基层的疾苦民众,又怎么会看到呢?这也造成中国专家说话违背民生的越多,遭民众骂的机会也越大了。
——天涯海角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