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
《伦敦生活》第一季认识破碎的自我,第二季重拾正视爱的能力。看似讲一个特立独行边缘化的角色,可为什么会越看越像自己。
女主没有名字,只有个绰号Fleabag,经营着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咖啡馆。与家人的关系微妙,维持着表面的客套。以世俗的标准,她是个莽撞、不靠谱的人,但骨子里勇敢又乐观。被生活虐了千百遍,不藏着掖着,显得格格不入。相比较之下,她的父亲和姐姐都克制、稳重。表面上,fleabag活得丧,实质上,“光鲜亮丽”的家人也没好到哪里去。
(二)久不奢望的友情《诤友》
温柔而又积极的波儿还活着的时候,fleabag的人生虽平淡但充满希望。在她沮丧得不行的时候,她会体贴地想方设法逗她笑。在她自我怀疑的时候,她会说,人都会犯错的,不然铅笔后面为什么要有橡皮擦呢?
对女主而言,波儿是她受伤后可以放心疗伤的港湾,更是绝望时可以依赖的力量。但心态如何,外界从来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一个人内心力量是否足够强大更关键。毕竟,绝大多数时候,人生需要自己独自面对,而且波儿这样的人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才会被编剧写死吧?
第二季的片尾曲让人落泪
“我一直不停地希望,生活会越来越好。我用尽全力,想要变得更好。虽然现在的生活过得并不如意,我却觉得很好。我知道一切都会变好,那我就继续做梦吧。其实并不难,只是这些时日,我想要弄明白,为何没人在我身旁。”
生活很难,但更难的是无力挣扎还要前行
(三)“丧”与“飒”
所谓丧,说白了就是没有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反之“飒”,活得自我,所以飒的生活不一定符合世俗好的标准,但一定符合内心期待。
Fleabag吊儿郎当的样子之下是挥之不去的自卑感,直到投资人给了她一点认可,才重新拾起生活的干劲,渐渐地变得更好。
人就是这样,很难凭空相信自己或者说无条件相信自己,而总是渴望从别人肯定的眼神或话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经常会感到失望,殊不知所需要的一切能量从来都存于内心,只是需要被自己看见。当然,内心触礁的时候,也要敢于向人求助。人必须有所相信,才有可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世界体系。
(四)爱是希望/信仰
女主父亲一句“你比我们任何人都更懂爱,所以你才会觉得爱很痛苦”很是戳泪点。
似乎看不到任何希望,但生活里总会有那么一个小口,让人得以喘息苟延。接受生活总是以出其不意方向蔓延,还是会愕然,然后继续上路。
平凡的世人有时偏爱/厌恶鸡汤,很多时候生活就像被抽空了所有能量和希望的黑洞,什么样的鸡汤送过来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没有人真正喜欢丧生活,有时也幻想从天而降的搭救,而现实中往往只能自己是上帝。在那些无人陪伴的灰暗时刻,颓废是自己的选择,否则即便是流落荒岛,也还是可以做鲁滨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