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我和孩子都在历劫。
他在忙着书法考级,我在忙着加班。每天加班到7点,正好接上7点半下课的孩子,孩子笑说,这也算我们的共同进步了。
别看孩子平时乖巧可爱,但也有发疯撒野、失魂落魄的时候。
这不刚接到孩子时,只见他蔫蔫地和老师说了声再见,便提着写字包,闷闷地上了车。
往常那个在人群中四处张望寻找的眼神,在寻到我的一霎那,瞬间咧着嘴脸,头也不回地扔给老师一声“再见”,也不管老师是否听见,便飞奔向我。
这天明显吃瘪了。
就在接到他之前,接送孩子的爷爷也表示,这天上课前的积极性就不高,让我下课接他时,得好好做下思想工作。
于是便有了今天的文章选题,如何让一头蔫蔫的小狮子重整雄风,底下就是我这个过来人的解决方案啦,当然也同样适用如何让发疯的狮子回归正常。
希望能给有同样困扰的家长以启迪。
2
第一:给孩子的情绪以空间。
一上车的孩子,车子里的空气便凝固了。
不用看后视镜,大概也能想象后面那张嘟得高高的嘴唇,还有低眉耷眼。一会儿便传来小声抽泣,隐隐的,低低的。
没有多说一句话,只将车前放置的餐巾纸扔到了后面,低声说道:“难受的话,就哭出声吧!”
对的,你没听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将自己的情绪健康地表达出来。根据《游戏力养育》里提到的情绪观:
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知道,我明白你的感受,你可以有自己的情绪,我也能接纳你的情绪。我们不打人,也不伤害别人,更不伤害自己。有情绪是可以的。
我没有追问他为何不开心,相反还自然而然地递过餐巾纸,允许他释放自己的难过不开心,其实就是在和孩子一起迎接他的情绪,并照顾了他的情绪。
接着孩子真的就是不可抑制地大哭,喘着粗气的,压抑了许久的。
车窗外是川流不息赶着回家的人群,车窗内是一个独自疗伤的弱小心灵。
我能给孩子的避难所,大概就是这个不被打扰的空间。如果是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这个方法同样适用。只需换成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在那段安静的时光里,不需要多说什么,也不需要问问题,只是安静地陪着,就足以让一切不好的情绪顺利流淌。
孩子有次和小伙伴闹矛盾最后大打出手,就是这个拥抱瞬间浇灭了那颗躁动的心。
所以,家长们,收起我们想要指责孩子的心吧,否则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第二:带孩子去吃东西或是玩游戏。都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了。正如汪曾祺在《人间滋味》里写的:
“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汪曾祺
孩子最爱吃的就是金牌虾仁炒饭,当驱车前往到这家店的时候,孩子的哭声也停止了,一边擦着眼角的泪水,一边腼腆地笑着问我:
“妈妈,你怎么知道我现在就想吃这个?”
“因为妈妈的肚子也饿了呀!”
于是我们欢快地停好车,朝着我们最爱的美食飞奔而去了。
一进店内,孩子熟络地到消毒柜处,取碗筷勺子杯子,连同我的餐具一起,整齐地摆在桌上,全然忘记了刚刚车内的大哭。
不一会,冒着热气的炒饭送了过来,粒粒晶莹的米粒伴着胡萝卜丁、玉米粒、虾仁,直让人垂涎欲滴。孩子抄起家伙,便专心吃饭了。
回家的路上,擦着嘴的他,小声地嘟囔着:“好像吃饱了,啥事也都没有了!”
我抿嘴一笑。
玩游戏其实和吃东西,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带着孩子去打开心扉。
情绪通常是住在情绪脑中的,语言是无法完全捕捉到的。但肢体的动作,却能帮我们很好地识别情绪,靠近情绪,解救情绪。
通常,看我做游戏时的夸张动作,孩子扑哧一笑,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事后,告诉孩子妈妈永远和他在一起。
事后,总会和孩子复盘,这样的情绪因何而起,又因何而散,明白情绪本身并无好坏,而我们面对的每一个情绪也都很重要,并有其自己的价值。
生活中也不光有温暖可爱快乐的情绪,同样也有悲伤愤怒难受的情绪,它们与我们同在,因为所有的情绪都是住在一起的。
真正的问题从来都不是情绪本身,而是我们面对情绪的方式——迎接它,照顾它,使它自由流淌。
也会慢慢意识到人都会悲伤、痛苦,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会慢慢褪去。
当真正经历悲伤痛苦时,会慢慢学会用爱、仁慈和温柔,来迎接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严厉的苛责。
3
基本上经过上面三个步骤,孩子也就学会了自己处理情绪的方式了。不信,你也试试!
这些也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所缺失的,真心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慢慢学会,毕竟情绪的问题,真的会伴随我们一生。
我也是在看书、学习之后才慢慢习得。现在将它们写下来,也算给大家一个借鉴,当然有不到之处,也欢迎大家多多指正。
看着原本身心浮躁的孩子,终于又可以安静地写字,这样的感觉真好!
看完觉得对您有帮助的,希望您能花0.1秒点个赞哟~
你小小的点赞永远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谢谢你~♥️
晚安!
这是我的第111天(111/200)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