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漫长的告别》作为一本雷蒙德·钱德勒的代表作,曾获得在世界推理小说界享有极高声誉的爱伦坡奖。本书的主要角色,是一个落寞贫穷的私家侦探。他在遇到了一个优雅有礼的酒鬼之后,围绕着他的四周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
贫穷的私家侦探马洛在看到了醉酒的绅士特里的时候,便知道自己会因为这个人而遇到一些生活中的麻烦。毕竟作为一个私家侦探,不论什么事情,都会有一种属于自己独特的感知,而对于特里他产生的感知大概也是如此。
特里是一个头发花白并且脸上有伤疤的人,对于一个如此特殊形象并且还是以酒鬼醉酒形象出现的人,他的人生必定不寻常。马洛和特里的见面,基本上都是在特里醉酒之后遇到的。换句话说,特里每一次形象最糟糕的时候,遇到的好心人都是马洛。
因为特里,马洛的生活起了一些细微可能无法察觉的变化。虽然说作为一个私家侦探,需要明察暗访很多的东西,所以生活肯定不会是特别的顺畅。但是在我看来,因为出现了一个特里,所以马洛的生活就额外的复杂了许多。虽然特里表面上看是一个酒鬼,但是老婆确是一个浪荡的有钱人,而特里曾经服过兵役。这也为他的人生造就了一定的社交复杂性。
特里的死不知道马洛是怎么想的,但是因为特里的事情马洛经历了一场“牢狱之灾”。特里的老婆死了,脸被砸的血肉模糊,而特里怎么看都是第一嫌疑犯。在马洛的帮助下,特里“逃离”了这个地方,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里。马洛因为涉嫌帮助特里逃跑,被审讯提问,最后还挨了一顿暴力的逼供。只是作为一个私家侦探,或者说一个有原则并且相信特里没杀人的马洛来说,他只是一个被冤枉的过路人而已。
尔后,特里死了,写了一封自白书,马洛的生活在一瞬间仿佛又回到了原点。需要私家侦探的人继续来找他帮忙调查一些事情,不需要私家侦探的人在他的面前出现又消失。但是特里的事情却并没有结束,因为随后出现的人在马洛的接触之中发现,所有的人仿佛都和特里有着不多不少的关联……
要是我问他,他会说出他的人生故事。但我连他的脸怎么会伤成那样都没过问。要是我问了,而他告诉了我,说不定就能挽救几条生命。只是说不定,没法保证。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的和新朋友认识然后和老朋友再见的过程,而“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在我看来也无可厚非。人无法看见将来的事情,最多也只能预测而已。可是每一个人的选择都不同,每一个人可能都会在走路的途中,突然改变方向。因此,“承诺”便被凸显了出来。
特里死了之后,新接触的人也陆续走向了死亡的终结。可是等到一切都结束的时候,特里却又再一次的出现在了马洛的视野之中。那些代表着过去的一切的故事,我不知道在马洛看来到底是讽刺,还是无所谓。那个自己心目中认定的绅士,最后还会不会是那个一成不变的模样。
不得不说的最重要的一点的,这本书的逻辑非常强大。而对于侦探小说来说,最忌讳的事情就是看着开头大家就能知道过程和结尾是什么样的。可是《漫长的告别》却不是如此,它的线索很细微并且不容易被察觉的。在看《漫长的告别》的时候,可能会有想法在自己的脑海里旋转,但是不到最后一刻都无法肯定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和作者的想法一致。
忘了这件事也忘了我吧。不过还是先去维克多那儿为我喝一杯螺丝起子。下次你煮咖啡的时候,给我倒一杯,里面加点波本威士忌,给我点一支烟,放在杯子旁边。然后就忘记这整件事吧。特里·莱诺克斯就此退场。那么,再见了。
一个简单的承诺,一直遵守到最后的时刻。不论结局是不是自己期待的,但是那个承诺的过程永远也只会属于自己。
这是一个很多人不遵守承诺的时代,前一秒说的话在下一秒就会被遗忘。不知道这样的事情在现在的社会里到底算作是洒脱还是无可救药。我珍惜那些遵守承诺的朋友,即使在我的一生之中,也许不能遇见几个。
每当有人问我“那三本书对你最重要”,我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了不起的盖茨比》,《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漫长的告别》。无论我是一个读者还是一个作家,这三本书都是我生命所必须的。
——村上春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