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糟糕:今天内耗又超标》
01
我回顾了一下今年这四个月来读过的书,每个月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找一些关于情绪调节、情绪疗愈方面的书来读。
不知是目前图书市场上出版的这方面的书越来越多的原因,还是读者们对情绪调节、情绪疗愈方面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呢?
许多情绪调节、情绪疗愈方面的书越来越像“鸡汤文”,而且会穿上心理学的“盛装”,有的我也读过反而觉得像初高中课后延展性阅读材料。
而今天提到的这本书呢,我读完后对它的总体评价是:这是疫情后时代给年轻妈妈们的自我蜕变行动指南、一本教年轻妈妈们如何平和心态、如何自我激励的枕边书!实用且有亲和力!
02
《糟糕:今天内耗又超标》的作者是一位非常自律且非常有目标感的年轻辣妈。在她的生活中,她既能做到上班时按时完成任务,又能做到下班后先去咖啡厅坐下来写作一两个小时,然后才回家和家人吃晚饭以及带孩子。
她的这种时间安排和淡定心境是不可复制的。毕竟每个人所面对的现实情况都不同,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书中,作者谈到——
我们每个人一次只能做一件事,一定要去做一个时间点里,你认为最重要的具体的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的都是具体的事情,等到具体的事情出现时,再做分析,可以事先搭建框架,但是框架梳理好、搭建好,摆在那里,不要多管,不要渲染自己的难处,不要让自己提前焦虑,不要为宏观事情提前发愁,生活很复杂,随具体情况而变。
03
在本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谈到她对目前与找到“写作”作为真正发力点的这段,让人蛮受启发。
“我现在上班赶紧把任务完成得漂亮,下班后完全不会困扰于同事关系,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事”上,而不是“情”上,业务精通、沟通专业就好,不对晋升抱有什么执念。
我在上一份工作中,和部门的同事成为好朋友,后来又因为利益分配产生隔阂,最后关系闹僵,友谊破碎让我伤心,还让我一度产生“以后不要和同部门的同事成为好朋友”的念头。”
作者继续谈到,现在她在工作中不会代入过多情感,仿佛一个处理工作和困难的机器。
写作大大稀释了她只能在单一赛道里竞争的局面,让她豁然开朗之下,反而更欣赏同事,与同事关系更好。
现在好像终于到了运气好不好,也不太影响作者人生大盘的地步。
人越长大,身份越多,关系越交叉,主动或被动的加法越做越多,只能倒逼自己一遍遍做优先级排序,让自己的时间不要被人际纠葛和情感困扰这类泡沫挤占。
作者指出,我们不是超人,不能身兼数职,无法三头六臂,只能做重要的或喜欢的或有价值的事,其他的要么外包,要么放弃。
有时候,把自己当成容器来看待,事项不能无限填充于自身,还要休息、娱乐,和家人相处。
04
在本书中,作者认为,高兴是比高薪更困难、更重要的课题。
哪怕杨绛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可是当我看了很多书,我还是会不高兴。
哪怕林语堂说:“眼光放远一点,你就不伤心了。”可是我在难过的当下,哪怕知道几个月后我就不记得,我还是会不高兴。
哪怕路遥说:“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方面不满意,就灰心。”
可我们哪怕赶着去办个手续,办事部门关门了,我们何止不高兴,我们还想仰天长啸,踢路边的石阶也不解气。
我很认同作者所说的:“30岁以后,我把“高兴”视为更高的修行。最重要的是认真关照自己的生活。”
她建议大家,要让自己成为高兴的供应商,不把太多妄念倾注于他人身上。
关注自己每天的能量守恒,如果白天过得不容易,那么晚上就给自己制造甜蜜。
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无数可持续的小确幸,才有可能得到人生的大幸福。
有了一点小成绩,就奖励一下自己,自律过后,及时行乐。
接着,作者举例说明,正如好利来公司的老板罗红,早年有摄影梦,当企业小有成绩时,舍得花时间和金钱,走访世界美好的地方。
不要比来比去,不要这也看不惯,那也见不得,横竖不顺眼,累的不是眼,是心。
无聊时提醒自己看书,焦虑时提醒自己正念,生气时提醒自己锻炼,有落差时提醒自己看淡。平日里有正心正举,迷茫时能拨迷见智。
总之,有心有力时,钱能多挣,还是多挣。但钱挣多挣少,都不要赔上好心情。发展是硬道理,快乐更是硬道理。
05
在书中,作者谈到她参加过一次专门给新手爸妈的情绪疗愈课,课上的老师总结出来——
情绪管理很简单,就是“三步走”。第一步:察觉情绪来了。第二步:思考怎么能让自己感觉变好。第三步:好好沟通,依次表述,我看到/听到什么客观现象;我有什么感觉;我有什么期望。
而恰恰是这三步走的方法不仅仅合适于帮助自身的情绪调节,而且也合适于夫妻双方关系的正向发展。
“夫妻:舒心顺意的沟通法则”
小到琐事,大到买房,配偶是我们重要的战略伙伴,如何沟通,达成一致,减少内耗,共同办事,这很重要。
作者说:“我看过脱不花分享过的一个沟通理论:在了解对方沟通风格的前提下,沟通效率会大幅提升。”
根据不同人的沟通特点,有四种共性的沟通类型,分别是控制型、表现型、谨慎型和温和型,用动物比喻,方便记忆,分别是老虎、孔雀、猫头鹰和考拉。
的确如此,夫妻长时间相处,应该更加了解自己和对方,知道对方的沟通风格,探索互相适配的沟通风格,让家里气氛更加和谐,生活更加舒心顺意。
印象中,我记得《沟通的方法》一书里,讲了两个职场积极沟通术,换时间和换地点,让我觉得有用到相见恨晚。
那么,换时间的招数演示是怎样的呢?
咱们一起看看:
某个周五接近下班时,领导突然叫住你,说想给你调到客服岗,问你觉得怎样?
这一切来得突然,毫无心理准备,答行或不行,都是应激反应,容易后悔,周末也过不好。
这种时候,就采用换时间战术,回复领导:这么重要的事,我得想想,明天或后天给您答复,行吗?
重点不在于给你多少时间,而是化被动为主动,下次你找领导,你就是沟通的发起者,携带着想好的目标、条件、计划、要求,来跟领导沟通。
在跟客户或同事的沟通中,当对方开始咄咄逼人,你也好想开启㨃人模式,但你知道这样的后果更麻烦,你仍然可以成为沟通中的最后一人,用“暂停一分钟”来变更时间。
对方激动,场面凌乱,对话毫无建设性,你可以说“给我一分钟,去个洗手间”或“给我一分钟,去接个电话”。
其间双方恢复冷静,回来之后,沟通的节奏、气场和环境,都会变得更理想。
在职场的沟通中,有强势主动的一方,也有弱势被动的一方,不要认为沟通是一方“搞定”另一方的有限游戏,其实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
因此这本书同时也在沟通方面提供了充实的参考和指引。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读书笔记,《糟糕:今天内耗又超标》是我4月份精读书籍里的一本,全书总共256页,语言不仅朴实且还带一些幽默感。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本书作者出版的第三本书。
这本书的内容让人读完后,觉得作者真的很用心去生活、很用心去对待人生每一次不同的转变、很用心去拥抱新挑战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