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申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2021年,已经时年59岁的俞敏洪,再次置身洪流之中,不得不再次解组新东方,重新开启创业之路。
这一年,国家的双减政策,全面铺开并强制落地。新东方作为校外培训学校,难免面临解散的命运。为了把新东方精神延续下去,也为了自己几十年的心血不付诸东流。俞敏洪毅然把新东方,全面改组为线上企业,从此东方甄选成立。
双减落地的这一年,全国大大小小,几十万家培训机构,几乎大型的都消失殆尽。很多老板自身难保,不要说手下的员工,他们的工资,也就打了水漂。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69569/57417aa40429e973.png)
但在这一刻,俞敏洪,几乎是唯一自掏腰包,让所有员工的工资如数发放,还把原先学校所所用,价值5000万的桌椅板凳,全部捐赠给贫困山区学校。
这种真正的企业家情怀,能做到的实在寥寥无几。也难怪,新东方从1993年成立,到2021改组的将近三十年中,俞敏洪屹立不倒,而且他本身的口碑,更要胜过新东方学校。
01 董宇辉“小作文事件”
现在在某音,我们看到俞敏洪个人粉丝,达到1500多万;旗下东方甄选,更是3000多万粉丝。其体量,达到了平台上的空前规模。
说到某音,大家应该都不曾忘记,董宇辉的小作文事件。这个事件,当时吸引了全国无数人的眼球,一时沸沸扬扬,霸占榜单多达一个月。我们简单回顾下,整个事件的大体脉络。
2023年12月5日,董宇辉在直播期间,下面有评论说,他的宣传文案,并非出自董宇辉之手,而是有人为他代写。结果,舆论引发董宇辉粉丝与东方甄选粉丝的叫板、博弈。
瞬间使董宇辉掉粉几百万,后面东方甄选CEO孙东旭,在他官方账号发言,说文案大部分确实出自东方甄选团队之手,仅一部分是董宇辉所写。结果导致,舆论进一步发酵,东方甄选股价断崖式跌落。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69569/b2e0d92252b700a8.jpg)
之后,董宇辉暂停直播,公司董事长俞敏洪公开表态,公司介入调查处理事件。在所有人觉着,事情要扩大继续下去时,仅一个星期后,俞敏洪就以铁血果决手腕,罢免了CEO孙东旭的职位,提升董宇辉到合伙人的地位;同时,为董宇辉开启个人性质账号:与辉同行。
在这样疾风骤雨的形势下,俞敏洪既用强力手腕,又能安抚群众的情绪,把一个巨揽波涛处理的合理得体。尤其处理速度,几乎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人敬佩,让人叹服。
那些天,很多网友都说,仿佛穿越了,回到古代宫庭争斗剧之中,有种恍若隔世之感。而最终的结果,让我们看到,俞敏洪既是一位,经历了大风大浪,又经过大世面,又有着智慧头脑的大企业家。
这些事情,体现出的俞敏洪精神,让我们不得不想到,俞敏洪是怎样一路走来,又如何做到这一步的?
02 新东方的发展及走向国际
1962年9月4日,俞敏洪,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所以,在后来的生命中,俞敏洪,始终保持着一种朴素。
在三次高考后,他考入北大外语系,后来在北大任教。到1991年,从北大辞职,自己创业,开办培训学校。
1991到1993年,他属于无牌营业,因为当时政策的严格,直到1993年,才借用“东方大学”的牌子,成立了新东方。
新东方最初的业务,主要就托福、GRE、GMAT这些出国英语培训。选择这些项目,一是因为俞敏洪英语系毕业,又刚考过GRE和托福,而且都以高分通过。因此,他对这个领域很精通。
在创业的前三年,效益已经很可观,年收入已上百万。我们要认识到,那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上百万,都抵得上现在的几千万了。
实际上,他从北大辞职,是源于那里工资低,而他培训班一开始,随便的收入,都远高于北大教师的工资。
所以,俞敏洪在《我曾走在崩溃边缘》一书中亲述,自己并不是一开始就雄心壮志,要创业做培训班,要做中国第一家最好的培训机构。只是为了,挣到更多钱,让自己有钱能出国去留学。
结果,他一开始创业,从此走上了另一个方向,另一种光明。
当真正创立新东方后,就发现需要帮手,需要合伙人。既然是北大的才子,同学自然都是北大的高材生。这时,他就想到了好同学王强,以及他的老师徐小平。
这两人,那时都已在美国工作。特别是王强,还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一年下来的收入,折合人民币有几百万的。让他们放弃这么优渥的条件,回来和他一起创业,也是十分不易的。
作为老同学,俞敏洪还是觉着值得一试。他亲自跑到美国,先说服了徐小平。徐小平,当时的工作境况不太好,还转了行,不十分理想。徐小平的成功下海,让俞敏洪增加了信心。
但是到王强那里,他没能现场说通,只是给他留下话,若要愿意回去,随时欢迎。几番深入交流,几经考量,王强最后放弃国外的工作,选择回国一起创业。
俞敏洪、徐小平、王强三人,就是电影《中国合伙人》的原型。而且,他们本身就是原始创业者、合伙人,被称为新东方的“三驾马车”。
他们同学情谊深厚,彼此知根知底,各自负责自己擅长的业务板块。本来才能出众,加上徐小平、王强,都对国外市场了如指掌。因此,新东方的各项业务,在强强结合下,做的风生水起。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69569/ec6b730335b627b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69569/d246ba62d3ec023c.jpg)
经过多年奋战,新东方实现了飞速发展,在这期间,还在上海,广州开了分校。在这期间,也因为理念的不同,俞敏洪还一度被挤出公司的董事会。在这里,俞敏洪显示出的大格局、大视野、大度宽容,让人五内感佩。
之后,他们就发现,没了俞敏洪,新东方的发展受阻。
于是,后来又把俞老请回。经过十来年的奋战、争吵及磨合,最终在2006年,在俞敏洪带领下,新东方于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
从2006年9月7日,新东方走向了国际,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此后的新东方,也经历了诸多变革。当年的徐小平和王强,都相继离开了董事会。而且,新东方又重新开拓了新的业务项目。
以前只做大学生的出国英语培训,现在开始做中学生的出国培训。同时,还增加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培训项目。
之后,随着人才引进,以及领导层的革新,又做起了小学生的英语培训,及全学科的培训。
总之,新东方在教育领域,处处开花结果。实际上,他们在这期间,也有许多项目,没有做成。比如科技项目——计算机培训、编程培训班,都开了头,却不了了之。
总而言之,此后的新东方,大部分教育业务项目都开拓了,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可整体上,新东方还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
03 时光回到当下
时间来到2021年,双减政策。喊了多少年的政策,最终在这一年,国家动了真格的。
作为一所培训机构,俞敏洪不得不,解散原来的新东方,开启一条全新的路途。这个新途径,大家都知道了,就是目前的东方甄选。
俞老,是一位真正有情怀的企业家。既能在暴风骤雨下,依然保持着一颗赤诚之心;俞老的大度、大气、大格局、大视野,让他始终拥有着良好口碑。
我们在某音,看到俞老还开了“老俞闲话”,跟不同的高层人士对话;他还时不时出外旅游,介绍各地风土人情。
这既是一种老当益壮,也是另一种从容淡定。在风暴过后,岿然不倒的人物,才真正有着自身的智慧和光辉。俞敏洪,正是这样的本色企业家人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