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市里打拼,到底该不该买房?先来看一个故事——
去年三月,台湾名嘴陈文茜新书《树,不在了》在北京首都图书馆举行首发仪式,白岩松助阵。
谈到当下中国年轻人对买房的渴求,陈文茜说:“傻瓜现在才买房子。你们有青春,不是非有一个房子不可,等房价跌下来那一天再买房子,我买房子那一年45岁。”
白岩松则透露一个小秘密,他在拥有第一套房时搬了8次家,超过30岁才享受了福利分房。他还讲了一件往事,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对外地人北漂,卖掉了农村父母的房子,在北京买了一个小房子。“我说了两个字——混蛋。”
李笑来老师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我为什么一直没有买房》。
文中自问:我十年前为什么没有买房呢?回答:“当时买不起呗。”
他的理由是,“我喜欢租房子住——住腻了就换个地方住,挺好。……后来买得起了,却懒得买了。又过了几年,虽然房价上涨不少,但我赚钱的速度增加得更快。”
笑来老师在《七年就是一辈子》中再次阐明原因:上高中时有个重要概念叫“逃逸速度”。他一开始就决定不买房,房价高不是重点,重点是“它是财务上的‘重力加速度’,还带着很高的利息,买一个房子,要还二十年。这事儿我想想就头疼。”
大家爱听这样的故事,尤其是暂时买不起房子的更偏爱这样的故事,潜意识里为自己买不起、买不到大城市的房子开脱——人家白岩松、李笑来都不买房,我们捉什么急。
2010年,我住在南四环,小区房价12000元/平方米;2012年,我去燕郊看房子,房价8000元/平方米左右。
2010年,我根本没有买房的念头,因为我知道自己买不起;2012年,我想买一处自己的房子,却仍然因付不起首付而不了了之。
现在呢,南四环房价每平方米接近五万元,燕郊房价每平方米两万五千元左右。
这样“错过”的故事,数不胜数。
那么,在大城市里生活,到底该不该买房子呢?买房子的,真的是混蛋吗?
没有经过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
没有经过思考的事例,不足以信。
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开头的两则事例——
白岩松口中的“混蛋”具备这么几个要素:第一,他自己没有本事赚钱,拿父母的血汗钱买房。第二,父母的经济实力不足以支撑他在大城市里买房。总之,在白岩松看来,自己没有能力完全靠啃老买房的是“混蛋”,而那些父母有实力、自己又有能力在大城市里的买房者则不在此列。
李笑来老师在“得到”APP中开《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订阅专栏,最近订阅人数突破十万人。来,请计算一下,每人两百元,他能挣多少钱?两千万。当然,他订阅专栏所有收入都将用于设立一个奖学金,鼓励大学生学习编程知识。
那么,他不支持买房的理由是什么呢?他认为,房子对于财务来说属于“重力加速度”,会拖累你,而不是为你提速。
在大城市没有买房,没毛病,但也不值得自豪。除非,你把钱用在了自我成长上面,就像他一样——
今年年初时,我接受了一个人的采访。他计划今年要采访一百个牛人(当然我不是牛人,算作他小试牛刀的对象吧),还专门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话说,再过10多天,就是新年了。他的计划执行得怎么样呢?——他已经从小城市搬到了大城市上海,不停地见人、不停地写作、不停地连接。现在他已经是60万粉丝的大号了。对了,他的微信公众号叫“剽悍一只猫”。
说白了,钱就是你的资源。这份资源放在房子上,还是放在自我成长上,你说了算。
关于在大城市应不应该房,有人分析得更透彻。
芬尼克兹创始人兼总裁宗毅在公司里开了一门课,就叫“怎么买房子?”他的基本观点是——
如果你有能力去创业, 最好把钱用在创业上。年轻人之间财富的差距就在于会不会用钱。最聪明的年轻人会把钱投资在自己身上,在某个领域当自己的势能足够强的时候,所有的金钱、人脉、资源都会主动向你靠拢。
如果你没有能力去创业,最好的办法是买房,但是千万不要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买房自己住的人是很难变现的。一旦遇到机会却无法卖掉自己的住处,大多数人迫于家庭的压力而选择放弃机会。人与人的差距就是这样一步步拉开的。
总结一下,买不买房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钱要用对地方。
□ 如果没有能力创造财富“逃逸速度”,就踏踏实实努力买个房子吧。如果决定了,就彻底想明白:我在什么地方买?大概什么时候买?钱从哪儿来?如何挣到第一笔钱?
□如果坚信自己有能力,那就投资自己。怎样投资?推荐搜索“知笔墨”,李笑来老师的重要著作《把时间当做朋友》《七年就是一辈子》均可取阅。有人专注于自媒体、有人专注于器物、有人专注于连接,我们应当专注于什么呢?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目标?如何打造自己的专长?
□如果暂时买不起房子,但不应没有买房的念头——此道理可举一反三。《稀缺》中说,人的大脑带宽有限。其实,缺钱并不要紧,人人都缺钱,重要的是别被“没钱”“穷”“屌丝”的观念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