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乡土
从“看门人”蝶变为“河北工匠”

从“看门人”蝶变为“河北工匠”

作者: 益德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19-01-09 09:49 被阅读46次

    武强年画博物馆职工康英勤:

    从“看门人”蝶变为“河北工匠”


    康英勤(右一)在浙江湖州市博物馆教授馆员学习印刷武强年画。

    新年画《连年有余》。

    他是一名残疾人,从小患有先天性腿残疾,行动不便;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看门人”,却靠着自身不懈努力实现蝶变,成功跻身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评选的“河北工匠”行列……他就是武强年画博物馆职工康英勤。

    刻苦学艺与年画结缘

    1965年,康英勤出生在武强县肖庄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患有先天性腿残疾的他从小就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渴望。

    武强县是享誉中外的年画之乡,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贴年画,这让康英勤喜爱上了这门传统艺术。在上小学和中学时,他利用一切机会接触美术,课余就模仿着在纸上画来画去。听说哪里有年画艺人刻版或印画,他总要找机会去观看……在他心里,早早便立下了一个志愿:将来要当一名画师,靠自己的双手开辟出一条人生路。

    1980年,正在读初中的康英勤,听说县文化馆暑假期间要举办工艺美术培训班,便立刻报了名。在短短的十几天里,他跟着年画艺人王兴邦学习美术基本功,临摹一些简单的画。看到他废寝忘食的样子,王兴邦对这个身体残疾的少年充满了钟爱之情。每逢假期,康英勤都会去县文化馆去找王兴邦请教,而王兴邦也是热情相待,毫无保留地传授。读高中时,康英勤有幸又参加了县文化馆工艺美术培训,更加勤奋,天天早来晚走,执著的精神再次深深打动了王兴邦。

    1987年,武强县筹建武强年画博物馆,从民间收集来许多画版,保管处需要找个看门人。当时正负责博物馆画版收集、整理工作的王兴邦,想到了有志于年画事业的康英勤,便推荐了他。当时,博物馆筹备组定的“看门”待遇每月只有15元钱,康英勤二话没说,便答应了。他想的是,终于有机会进一步接触博大精深的武强年画了。

    到武强年画博物馆开馆时,康英勤已经工作了4年。这4年间,他在帮助工作人员整理画版中,进一步了解了武强年画的种类和艺术风格;在协助艺人段书芬、苑秀华复制印裱年画资料时,掌握了武强年画的制作工艺。

    康英勤除了认认真真“看门”外,整个心思都用在了“学艺”上。每月15元的工钱,他除了给家里几元外,其余的都用在购买工具、书籍和练基本功上。从家里取来米面糊口,啃咸菜条,成年累月不买一回肉吃。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还挤出时间,给一些单位写街头标语或绘制宣传画挣点零花钱。几年下来,康英勤成为了年画之乡的一名艺术新秀。1990年,武强年画博物院陈列时,他以精湛的技艺复制了许多参展的年画,并亲手设计制作了展厅中有关明、清时代武强南关画业一条街和诸多年画作坊的沙盘图。

    随着武强年画博物馆的建成和开馆,康英勤靠着业务专长成为了正式职工,除负责历代年画古版资料的库房保管外,还在博物馆门市部负责年画工艺品的开发和制作,逐渐成为了一名年画新秀和业务骨干。

    努力钻研结丰硕成果

    近年来,康英勤除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外,开发创作出了一系列新年画作品。《钟馗》《增福财神》《百寿图》《雄鹰展翅》《祝寿图》等,好似旧瓶子装新酒,使传统武强年画又进入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团结同心,福泽华夏》2004年荣获第五届民间文艺山花奖;采用民间传说十二生肖创作的《金猴献瑞》《金鸡报晓》《平安家福》《金猪拱门》等,以新的装饰品形式被省邮政局连年选为实贴首日封图案,每年都发行一万枚以上;借鉴武强年画艺术风格创作的《连年有余》,被国家邮政局选做2007年有奖贺年片邮资图案;以创建和谐社会为创意的《金凤迎春》《吉祥如意》,被中央电视台选为“乙酉金凤迎春”年历宣传画发行国内外;2004年改画的《六子游戏图》,荣获太原市首届民间艺术博览会大展银奖,并被选为央视2007年春晚民歌《回娘家》演出时的后幕图案;《福泽华夏》参加了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团结同心”艺术大展;《丰收乐》获第三届中国农民书画展优秀奖和首届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展特别奖;《平安是福》2009年荣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乡土奖”银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时,他创作的年画作品《唱支山歌给党听》除在武强年画博物馆展出,还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展览银奖;《平安中国》在2016年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大赛中又获银奖……

    康英勤以纯熟、精湛的印画工艺,一次次地代表武强年画博物馆到祖国各地进行艺术表演。2005年,他在南京首届中国民俗吉祥艺术节上表演的年画印刷工艺获组委会银奖,并被南京大学聘为民俗研究室民俗艺术家;2006年,他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首届《中国人权展》表演印、刻年画工艺,并到国家博物馆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强年画工艺展演”;2007年,他三次到澳门参加了由澳门文化局倡办的“武强年画制作工艺流程学习班”,教授澳门和外国的40多位大小朋友学习武强年画的绘稿、印刷和刻版工艺,并由澳方录制了武强年画制作专题片《中国民间工艺绝活——年画》,用于澳方在行政区内的民间艺术教学和交流;2008年,在奥运村,零距离为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及各国官员表演了武强年画的刻印过程,展示了中国民族民间手工艺,许多运动员及各国官员纷纷选购武强年画作留念。尤其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康英勤还两次到国外进行民间艺术表演:2002年,应邀到新加坡参加“春到河畔迎新年”中国民间艺术表演;2005年,到比利时参加“河北文化周”民间工艺展演。

    康英勤表演的武强年画绘、刻、印刷工艺,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许多中外报刊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还刊登了其现场表演印画的大幅照片……

    以工匠精神实现艺术梦

    武强年画是一门底蕴十分深厚的民间艺术,康英勤如痴如醉,不仅在绘画领域里一往无前地进发,而且在印刷工艺上也不断地追求创新。

    按照传统的印刷模式,单一采用品色颜料印刷出的年画不宜装裱,跑色褪色现象严重,为此,英勤积极探索现代颜料“二合一”调配法,用两种颜色加入胶液巧妙地调配,既有广告色的稳定性,又有水色的鲜艳度,而且不易掉色。他探索的“颠倒顺序印刷法”,更是收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把传统的印刷顺序中的先印黑色改成先印彩色,最后再印黑色,使画面更加鲜艳、漂亮,装裱出的成品清晰、美观,非常受欢迎。在绘制创作年画上,他大胆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绘画手法,有的设色画面多达9种颜色,作品更加贴近人们的欣赏需求。

    为把艺术上的探索上升到理论高度,康英勤还先后撰写了《关于如何发展武强年画的几点思考》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开发创新是最好的保护》两篇学术论文,分别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第21届、24届年会上发表。不断创新和艺术理念的升华,让康英勤和同事们如鱼得水,在年画工艺、花色品种以及对产品包装上接连

    不断创新和提高。自1998年以来,他们研究开发并创新了一系列武强年画礼品型产品,包括工艺茶具、工艺瓷盘、“衡水旅游景点”紫铜浮雕工艺画、武强年画精品镜画、武强年画雕刻观赏版、武强年画构图剪纸挂历、武强年画集、武强年画工艺扇、扑克、精品小挂件、武强年画内画壶、武强年画大礼盒等,使武强年画博物馆向文化产业挺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有了明显的提高。近年来,康英勤创作的新年画《喜事新办》《连年有余》《时代楷模》等一幅幅充满时代气息的作品,给武强年画增添了新的风采。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工人,康英勤经常想的是,不能只为自己在艺术上“冒尖”,还要带动更多的人共同发展。因此,他在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热心带“徒弟”。他一直精心教授武强年画博物馆的新职工印刷和绘画技术,手把手教,经过刻苦磨炼,这些“新人”现在都能独立操作,有的已多次代表武强年画博物馆参加各种民间艺术展演活动。

    梅花香自苦寒来。康英勤自2009年以来先后荣获“衡水市金牌工人”,“河北省百名能工巧匠”“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第三届河北省百名能工巧匠”“燕赵文化之星”等荣誉称号。日前,他又被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评为“河北工匠”……

    如今,年过半百的康英勤,在人生路上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责任,不单是生存,而且要奋斗,要付出,要奉献于社会。”正是基于此,康英勤在武强年画博物馆的平凡岗位上,以身残志坚的顽强精神一直在拼搏、在奉献,接连不断地推出新作,在工艺美术行业不断奋进,以顽强的精神谱写出了不平凡的“河北工匠”之歌!

    刘金英 张娈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看门人”蝶变为“河北工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fj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