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自身的动力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得是多么浩大的工程啊!时间久,任务重,效果还不得而知,关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自身的动力,得是多么浩大的工程啊!时间久,任务重,效果还不得而知,关键是做父母的骨子里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做到,克服自己,其实是最难的事情。但,看到上面这些理论,又是毛骨悚然,摧毁孩子自身的动力系统,让他们服从我们做父母的权威,久而久之,孩子变成空心人,抑或是以自我为盾牌施叛逆之行为,最终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今早听了淑霞老师的早课,《如何与孩子做约定》,也许这是一个办法。做家长,如何学会放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紧跟高人的步伐,习得好的办法与途径,解决困扰我们问题,我有信心!
中国家庭中最常见的,就是大人们太喜欢把自己意志强加给孩子,教孩子怎么做。这其实是父母在追求,让自己的动力在孩子身上实现,但孩子就会感知为压力。所谓压力,很容易被孩子感知为,这是外在力量在恶意攻击自己。
当父母或老师,喜欢用威压或暴力方式逼迫孩子时,不管孩子意识上如何看父母,为父母做辩解,他们的内在都感知到,父母或老师是恶意力量。这时,如果服从权威,孩子就会产生巨大的羞耻——我被敌人打败了,我怎么这么弱小,这么差劲!
所以,为了保护这种感觉——我的人生我说了算,孩子就会用各种方式说“不”,例如拖延懒惰等被动攻击,就是常见的方式。有时,说着说着,孩子自己都忘记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是只剩下一种行为风格,这种行为风格,像是在毁坏自己。
这就构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父母破坏了孩子的动力,但孩子看上去好像是自己没了动力,你必须得给他们压力,但给压力越多,孩子越容易有被动攻击。这种恶性循环不断继续下去,导致孩子们多数时候容易去毁灭自己。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说:孩子的生理方面,不需要被父母训练,如果有,那对孩子都可以说是一种虐待。父母需要做的,是相信孩子会找到他们自己的节奏。例如关于起床这件事,孩子也有他的生命诉求,也自然而然会想上进,不需要父母去逼迫。
人活着,都是为了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找到自己的路,释放自己的动力。当真找到这种感觉时,他会充满热情,即充满动力去追逐他所热爱的,根本不用你去施压。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或者观察到孩子的这种感觉,即当他们热爱起一件事的时候,他们恨不得把所有精力都贯注其中,他们会特别享受,特别专注,根本不需要训练和逼迫。并且,当受到挫败时,他们是会有挫败感,但他们还是会有强大的动力,去克服这些挫败。
这种时候,父母可以怎么做呢?温尼科特提出的原则是,做一个“好的容器”,这包括三点:1. 孩子把事情做好时,认可他;2.孩子遇到了挫败时,给他支持和鼓励;3.允许孩子的生命活力在容器内流动,而不是去阻断和破坏。
父母需要帮助孩子体验到,他的生命动力,基本上是可以实现的,而不是逼孩子,让孩子去实现自己加在孩子身上的各种动力。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真掌握到的人,对父母对孩子都是一种巨大的祝福。不能掌握的,还陷入在给孩子压力逻辑中的,就只好在痛苦的循环中循环,虽然也有可能会成功,但很难会享受到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