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电影《骆驼祥子》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原著。因为影片表现内容有限,在叙述中对故事采取了掐头去尾的方式,以祥子卖掉骆驼进城,小福子的死作为起始和结束。但是从整部影片的内容来说,故事的情节仍然是连贯和完整的。作为一个北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车夫,祥子在那个群体中是与众不同的。与大多数只为生存而糊口,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沉溺于抽烟、喝酒、赌钱,逛白房子的同行不同。祥子把拉车看作是很有前途的事业。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祥子的故事,不仅具有对那个时代的特殊意义,更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
从身份看来,祥子是一个从农村来到城市的打工子弟。或许祥子是北京郊区土生土长的农民,或者祥子是满清八旗的后代子孙。但作为一个在北京无家可归,漂泊无根的人,祥子最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所说的“北漂”。我们要知道,所有的北漂来到这个繁华的大都市,都不是为了紧紧混口饭吃的。因为这个城市能带给人很多通过勤奋努力或投机取巧改变命运的机会。有太多的励志故事,成为这个传奇城市的组成部分。从群演中脱颖而出的“傻根”,从街头卖唱者中一夜走红的“西单女孩”。无论这些励志故事有多少炒作和想象的成分,都激励着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来到这个城市寻梦。当然,这是一个资源丰富、机会众多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竞争激烈,压力山大的城市。千百万的北漂人群中,背景好、人脉广、学历高的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大多数都跟祥子一样,在这个城市里既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最初的人际关系只可能是同事和工友。
祥子自从成为一个人力车夫开始,他的人生就与“人和车厂”发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在祥子的心中,这个车厂可以说是他心中的一个避风港湾。无论是他最为满意的雇主曹先生家,还是与虎妞结婚后居住的大杂院。都无法取代人和车厂最初给他带去的最接近家的感觉。应该说,在祥子没有被虎妞诱惑和算计之前,他和刘家父女的关系,要比他与其他工友的关系好得多。祥子不是那种趋炎附势、唯利是图的人。他之所以开始不愿意与同行工友打成一片,一方面是内心中有一种自豪感。他的健康体魄和勤奋上进,让他在人力车夫中显得与众不同,鹤立鸡群,他是这个行当中的佼佼者。另一方面,他身上有从乡间带来的清新劲儿,表现为热诚、朴实、勤俭、克制等优秀品质,这让他自觉地远离那些容易让人沉沦和堕落的生活方式。
我们说祥子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从乡村到城市的打工子弟。是因为他并不仅仅把拉车当成糊口的职业,而是可以给他带来自豪感、满足感的事业。为什么这样说呢?祥子在第一次丢车后,很明显地感到在一个没有公道的社会中,强者对弱者的压迫和剥削在所难免。当他有意或无意地接受这个逻辑,在为买第二辆车攒钱的时候,开始和那些老弱的同行抢生意。这让他被同行指责,也让他自己心生惭愧。祥子堕落的第一步,就是人生信条从以光彩的手段达到高尚的目的,变为以不光彩的手段达到高尚的目的。可是,这时他的理想仍然激励着他继续努力,刘四爷借钱给他买车,高妈让他放贷和起会,这些可以迅速让他可以拥有新车的方法,都被他断然拒绝。在他看来,只有靠自己的劳动和汗水实现目标,才是踏实和牢靠的。他不想用投机取巧的方式达到目的。这也说明,为什么他在用虎妞的钱买车之后,一直提不起干劲儿,总觉得不对劲儿的原因。
二、
祥子的理想的确是纯粹的、个人的,他只想以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倚靠外力来达成理想。自给自足是这个理想最核心的要素,他没有想通过与虎妞结合来继承刘四的车厂,也不想多买几辆车租赁给别人来增加收入。他的这种个人主义虽然显得有些固执狭隘,可还算是健康的。他的想法不排斥利己的成分,但却不含有损人的因素。这是没有堕落之前的祥子、与刘四、虎妞、阮明和孙侦探的最大不同。真正让他对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产生动摇的,是虎妞的诱惑和孙侦探的敲诈。这让他看到自己的勤奋努力、诚实善良,根本难以抵御人心的险恶、世道的不公。虎妞让他对婚姻的憧憬破灭,孙侦探让他对事业的追求落空。在双重打击之下,他开始无法辨明人生的方向,被虎妞玩弄于股掌之间。
如果说刘四是罪恶的化身,那么虎妞就是欲望的化身。祥子这匹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骆驼,难逃欲望这只猛虎的血口。与虎妞结婚之后,祥子一直受到她的控制。虽然他再次拥有了自己的车,却没有了自由。其实,祥子的真正理想,只是想通过经济的独立,过上自由的生活。在他与虎妞的婚姻中,他所受到的是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辖制。祥子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向生活低头,把理想和追求深埋在心中。婚后的祥子通过与其他同行的交流,似乎渐渐看到自己未来暗淡的前景。这个时候,他不再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只能忍辱负重,得过且过。虎妞因难产而死,对祥子来说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因虎妞而来的车,也因她而去。祥子的人生,再次被打回一无所有的原点。从小马儿的祖父和小福子的父亲身上,祥子已经看到自己可能的人生结局。这时的祥子,不再能看到未来有任何光明的前景,也不再有继续努力奋斗的动力。更没有那种在与其他同行的比较中,可以自豪的地方。他完全地丧失了自豪感和自信心。
当一个人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很快就会陷入沉沦之中。如原著中所写的:“以前他所看不上眼的事,现在他都觉得有些意思”。可是祥子毕竟曾经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当他再次遇到刘四爷和曹先生时,本应成为他人生的一次转机,让他与过去告别,重新开始新的人生。可是内心中燃起的微小光亮,却很快被外界更大的黑暗吞噬。小福子的死让他彻底地认识到,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诚实、善良、责任、只会让人活得更艰难、更痛苦、更悲惨。无论他如何地挣扎、努力、拼搏,最终所做的一切终归徒劳。绝望来自希望的彻底破灭。祥子最终完全放弃了任何努力,堕落为他自己曾经嫌弃的、厌恶的那类人。为了生存,他可以不择手段、无所不为,完全成为让他沉沦和堕落的邪恶势力的一部分。他的肉体虽然还在苟活,但精神已经死了,成为了一个混吃等死的行尸走肉。
影片虽然与原著在故事情节上有出入,但结局却忠实于原著。作者对主人公祥子是抱有深刻的同情的,他的堕落是由当时黑暗、不公的社会环境造成的。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洁身自好,勤奋努力的青年。在那样的社会和时代中,虽然几度挣扎,但最后仍然没有逃脱堕落的命运。祥子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也是整体人力车夫悲剧,更是那些不占有生产资料和拥有生活保障的城市贫民的集体命运写照。只不过别的同行从一开始就已经认命,而他转了一大圈之后,依旧和那些没有理想和追求的人一样,甚至结局更加的凄凉。但是,影片和原著也从另一个方面揭示,祥子的悲剧根源在于个人主义。
三、
祥子自始至终,都一直在追求个人的理想。而当个人的理想破灭之后,他就彻底地沉沦堕落。包括祥子在内的所有人力车夫,包括对他说:“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的小马儿祖父,虽然似乎知道个人奋斗没有出路,但也没能逃脱最后惨死街头的命运。其实,祥子们的悲剧,说到底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因为他们只关心自己,并不关心社会。
当然,祥子也帮助过小马儿爷孙俩。可是仅仅靠做一些善事,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并不能对社会整体的大环境有太大的改善。我们可以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比如,今天我们会通过网络众筹捐款,帮助一些病人渡过难关;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失失联人员的信息,帮助家属找人。但是,这些善事和善行,并不足以遏制毒奶粉、地沟油、有害疫苗的泛滥,让更多的人受害。就像祥子虽然为老车夫爷孙买过十个包子,暂时帮助他们挺过饥饿,可最终也没能挽救他们倒毙街头的悲惨命运。
如果大家都不关心整体社会进步,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那么迟早会受到社会环境整体恶化带来的恶果。其实今天有很多人从乡村到城市、外地来到北京的青年,他们所追求的梦想,就是通过勤奋努力、拼搏奋斗,在这个城市拥有自己的房子和车子,找到合适的伴侣。可是一旦工作不顺、情感挫折,是否会像祥子一样,自暴自弃,沉沦堕落呢?
我们说祥子有理想、有追求,但他的追求是个人和自我的,缺乏社会性和大众性。是对物质和财物的追求积攒,而不是精神和灵魂的升华。因此,祥子才会落入虎妞的圈套,狠心地离开需要他的小福子。他并未真正关心过他人和社会,正如他在找小福子的时候心中想的:“她可以不管二强子,也可以不管两个弟弟,她必须来帮助祥子。”因此,祥子那建立在对个人的、自我的、物质的、财物的追上的理想破灭后,走向堕落是必然的。一个不知道为社会变得更好而有所贡献的人,也不能期望从社会得到公正的对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