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张志刚副教授应学校邀请对我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进行指导,分享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经验。
座谈会于明德楼207会议室举行,校团委、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科技园、工程训练中心等部门同志、部分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和挑战杯评委参加了座谈。座谈会由校团委书记茹艳主持。
张志刚
张志刚,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挑战杯总指导,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战略研究部主任,思源公益创始人,从事学生创新创业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培育指导工作超过15年,指导上海交通大学挑战杯作品连续多年获得赛事最高奖“挑战杯”。2003年创建公益性开放实验室“电子信息技术实践中心”,是国内高校校内最早设立的“创客空间”。
座谈会伊始,张志刚根据自身经历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自己在“挑战杯”竞赛等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的做法与感受。谈及大学生创新创业,他提出在科研条件有限的条件下,要以学生自身兴趣为基础,最大程度开发学生的潜能。
随后,张志刚分享了他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经验并提出自己的指导理念。他表示,老师不应当做学生的保姆,而是做服务学生、帮助学生发掘兴趣并以兴趣点为中心提升能力的中间体。
谈及自主创业,张志刚以零号湾的建立为例,分别从大学、校友、教师和学生等方面介绍了零号湾的建设意义,展示了零号湾的发展成果并总结分享其发展经验。随后,与会人员就我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的困惑进行交流,张志刚详细耐心地进行了解答。
本次分享座谈会
交流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经验
解决了创新创业中的困难和疑问
加深大家在科技创新创业方面的认识
对我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
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模式
下面团团带大家再详细了解一下“挑战杯”~
问
关于挑战杯,你知道多少?
答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竞赛的宗旨是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自1989年至今已历经15届,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问
你能说说“挑战杯”比赛的基本形式吗?
答
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问
怎么看待挑战杯?
答
你很难再找到机会,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有强大的动力促使你尽己所能的“动脑”。整个挑战杯的过程,从准备、组队、院赛、校赛、省赛、国赛,算下来要1年半的时间。
在这一年半,你和你的搭档们需要无数次的讨论、无数次的争吵和无数次的修改;这一年半,你会几乎把你平生所见所学都用在上面;你会发现不是大学教你的东西没用,而是你不知道该怎么用。
在这场知识的盛宴,智慧的比拼中,你可以尽情发掘潜力,充分展现才能,让创新与思想摩擦出炽热的火花,汇聚青春新动能,勇敢挑战创未来!
责任编辑 | 王艺璇
文字 | 张金艳
编辑 | 张薇薇
图片 | 赵政核 张薇薇
校团委青年宣传中心出品
投稿邮箱 |hputuanweiweixin@163.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