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厅堂挂字画,必是读书人家。厅堂是名刺,仰慕前贤,尊师重道,自勉育人,高山流水。各有千秋,不拘一格。秦朝書同文,海内一统。漢字随着笔、墨、纸、砚的日臻完善,漢字書法成为社会主流書面用语和書写形式,成为一种渊源流长的文明。
结绳记事、象形刻字、石竹纪書,文化的滥觞。每一个人在认识、書写这种文化中,投入了心智,投入了劳作。主观上,每一个人自信发挥最好水平。岁月流金。恰恰漢字書法艺术,品评具有归纳性、比较性,阶段性、个性的认识不足,说明历史的长河之舟,只有批评家、群体卓识,细缕一江春水。
書法品评的历史后瞻性,引导人们重视碑文和帖頁。这两种書法形式本来是清流,当时就为世所重。拓本和摹本,为后来者学而习之。中華文化的造纸,麻纸宣纸,民间保存千年以上;黄山油烟的徽墨,为人类精神创造,留下印记。至今,徜徉一条岁月的街市,最惹人注目的,乃是一家家老字号的招牌,传统招幌。这是一个眉眼。
读书人自信,写字是起码的,比如签名,写得好。其实,写字是念書之門的敲門砖。严谨学問的先生,首先告诫学子,明了如此。师傅领进門,修行在个人。
漢字書法运用社会書写工具的时代,書法写得好,较普遍,勤学苦练的人很多。写得很好,城市,总有几位招牌大王,算是地方一支笔二支笔。乡村,同样有秀才,点画笔墨。書法艺术颇有成就,不是拟古肖古,而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创新。勤学苦练是基础功课,融汇贯通是要诀。没有生来与俱的書法家。都是肉胳膊肉手掌,用长锋羊毫。人家写出了行雲流水、龍飛凤舞,你怎么弄出个牛屎堆?
前人练書法,将池塘水洗砚盘洗黑了;唐朝書僧怀素,广种芭蕉用叶子练习書法,励志传奇太精彩。市井民间,桃花流水。故纸墨迹,散落一隅。为人欣赏,是个好。为之不屑,一团糟。
故纸虽好,却要装裱。三分画,七分裱。前凉西域长史李柏文書、隋唐敦煌文書造像,置于我眼前,肯定不懂;离开了生存环境,不懂;没深入楼兰和莫高窟,不懂,那是别人的发现。一张皱巴巴的旧纸,看透它的本质年代,不易;读懂纸上文字墨迹,更不易;查阅纸留姓名与历史文献记載吻合,大不易。一般故旧文書或在我们身边,没有关注它,岁月流逝,叫做销磨。我也许无意做过N个销磨。
吴冠中画画,有时急于看墨彩效果,自己动手裝裱。结果是废弃。他找到附近地下2F的手工装裱师,专门装裱;与这位下岗职工师傅交流,提出裱画的要求。师傅说,您是画家,负责画画;我是装裱工,专司裱画。这样大家都有饭吃,社会分工不同啊!传统水墨画需要传统手工艺及各种材料的综合装裱,既利于展览,又益于保存。当代机器装裱设备是工艺装桢用途。
中華文明,字画要挂,宝剑要藏。有的博物馆書画展品一年四季,每季一换。就是让展卷张驰有度,有工作有休息。家庭挂画,也应轮换。以前或以旧書画新装裱礼人。费神费力,效果不一定好。或美盲;或信口雌黄,为什么不是张大千?仅手工装裱费,一市尺价格历来比小餐馆俩人嘬一顿贵。不俗即鸡肋矣。
媽喜欢海上三吴一冯之冯超然。红联挂客厅。1899年作,红纸是土麻纸用鲜猪血浸泡生成。常州涤舸十三四岁开始卖字画,这副行書联作于18岁时。媽走了,我将对联赠人。因为纸旧泛泡,人认为是渣耳。我卷回,请胡师傅手工重新揭裱好。天意留联。您读得通这幅红联么?
吴昌硕科举秀才,任过县令,第一个在上海卖画为生的画家。文人書画家篆刻家。
林散之是黄宾虹的学生,生前自认为诗第一、画第二、書法第三。后来人们认为林散之草书,殊勋也。
民间云,十个画家,出一个書法家。中国传统文化,叫字画、書画。書画同源,字为先。各大博物馆陳列亦然。海外闻名博物馆,中国古典文化字画的修复、揭裱、鉴定等等,聘请中国师傅。
一幅好書法挂在墙上,经常观摩,非常养眼。无形之中,移化了气质,写好了钢笔字,懂一点何为中国書法。
一桢書法或画,装裱得清清爽爽,天开地阔。或名气。君子之交,学士之品。梦?没做过。
照片:一,吴昌硕書法。二,康有为書法。三,馮超然書法。四,张之洞書法。五,林散之書法。感谢書法权属人提供照片资料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