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出错,不是我们的天性,但却在后天教养下形成了下意识的本能反应。
初生的孩子不懂得害怕出错,他们总是在不断地尝试。摔了跌了,如果家长不要反应过激,正确引导,孩子每每都能爬起来继续欢笑,再来一遍。如果家长反应过激,顺便再吓吓孩子,渐渐地这孩子也就怕了。
通常,孩子年纪越小进步越大,到了成熟阶段,能幸运保持一部分天性的人还能不断进步,被吓得害怕出错的人基本就停滞不前了。作为家长,我们最主要的责任就是要去保护他的天性,尽量延续他对事物“试一试”的好奇心和勇气。
在孩子面前,我们总以为自己懂得很多,似乎只要孩子全听我们的,他们就能有个万全之策。不会摔跤,不会犯错,不会不优秀。我们常常忘了我们自己所知有限,对对错的判断并不一定正确。
这一点,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个我知道啊,教出一个特别听话的孩子很难有大出息,因为都听我的,最后一定是超越不了我的。
我知道这个道理也很久了,但从我这个家长的实践中来看,知道和做到差距不是一点点。理性地践行是很艰难的,需要有极大的克制力。相反,感性地决断对错又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毫不费力,很容易就进入了习惯性圈套,符合你的愿望你就高兴,不符合你的愿望你就很生气。
套用一句红遍网络的话“我也是第一次当父母”,我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就上岗了。就算自学了很多理论,那也用处不大,众多理论中我能做到一部分就很不错了。因为孩子时时处处的突然事件,每一件都需要我们的反应,很多时候都是理性和感性的一次斗争。
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我成为一个母亲。如果不真正地去当一个母亲,就算知道再多的道理,我也不是一个母亲,永远无法体会一个母亲是怎样一种身份。
没有人可能完全准备好做一个十分的父母再做父母,做一点准备从五六分开始做起,也许做着做着,最后可以到八九分,那就很好了。
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十分的完美,这是必然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