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峰之漂 【微信号:nbry888】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一部手机便让我们瞬间,学习变得越来越方便。
预知财经,手机点一点。想学理财百度搜一搜。热点新鲜事,微博翻一翻。
真可谓“一机在手,便掌天下”。每每看到不错的文章、段子,要么做个朋友圈分享,要么手指触下“收藏”,以便而后空闲能翻出仔细研究揣摩。
这种学习心态不可否认,也值得赞扬。可现实情况是,打开收藏夹,收藏的“经典”越来越多,而真正自收藏之日起二次点开的却寥寥无几。
收藏带给了我们什么?是精华的转变?还是真正成为指导自己的秘籍呢?答案只有收藏的你自己知道。
【1】
我就是一个爱搜索相关公终号的人,什么管理类、诗词类、美文类、写作类……,只要是感性觉得用的上的类都搜了一遍。期间经典的信息则收藏了不少,可是但你问我学到啥时,语无伦次讲不出个一二三。
我相信很多的朋友和我一样,感性的看文字看了不少,收藏夹也“塞了”不少东西,而且在内存没有提醒不足的情况下还一直做收藏。
结果呢?日日夜夜,星空明月,真正转化成自己东西的举指可数。
我们是没有放弃学习,我们也一直保持着不断学习的激情?我们学而丢之,我们每天不断的更新着自己的学习进度,可在某一方面扔不见得进步,仍没有突破。
问题出在哪呢?学习,学习,学而不习敷衍也。只学不习,精华永远属于别人的。
高中时候,数学老师常教导我们,判断一个知识点掌握没掌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你的理解讲给别的同学。你若理解掌握了,你就能有那份自信讲下去,而且你越讲越有成就感。
学习,自我个人理解为:“学”只是一个表层,概念性的认知。“习”是操练,是揣摩,是研究,是消化,是通过自己的“胃”转化成自己所需要的能量。
有学没习,永远转化不成自己的东西。
【2】
去年下半年,我们车间新进了一名清洗工,本不算啥难度高的工作岗位,但对他而言简直如翻雪山。
师傅教他设备按钮的操作,他看了两分钟便告诉师傅:“不就几个按钮吗?这个简单,我懂啦。”
就是在他这种我学了、我懂了的情况下,有次在切换溶液的时候将按钮启动错误,将配比好的溶液全部排出。
还有一次,在启动清洗泵时,按错进水开关阀门,导致液泵干烧而引起设备瘫痪。
当领导问起责任原因时,他还郑重其事的回答领导“我没有搞错,师傅是这么教我的。”
像上面这位师傅情况人还很多,当了解了一些皮毛的时候,就觉得自己飘飘然,老子天下第一,谁有老子懂的多?
他们从来不会去主动询问背后的为什么,只学不习,当错误来临时时候又是指责师傅没教,又是抱怨这抱怨那。
同样是一个工作岗位,有的人就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工作中他就会注意那些细节。当然,效率和品质都不会差强人意。
学了,而且习了,你才能在所属的业务范围越炉火纯青。
想学篮球,整天只看方式方法,不去进行训练学习,那这辈子也看不到你精彩的表演。
【3】
从前,因为信息、条件的限制,人们为了拜师学艺到处探寻,好不容易找到了师父,人家师父还未必会收你。
因为从前的条件有限。所以人们一旦有机会学习便会全神贯注的去练习。
今天正是因为网络的便捷性,人们开始变得浮躁、没耐心。今天学理财,明天阅管理,后天翻养生,大后天又是军事……,
手机从早到晚没停过,可转化为自己知识的却凤毛麟角。
词典中解释:学习,即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学习是一个过程动作,而不是一个序幕。可往往我们这些现代人变得不再专注,不再系统。
我们更多的人变成了王百万先生一样,写会了一、写会了二、写会了三,而后我们便抛之脑后。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学习,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么他是毫无收获的。
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只学不思,那便是囫囵吞枣,食而不化。
学而不习,等于没学。在知识爆炸的今天,面对海潮般的知识,若仅靠死记硬背是达不到光明的彼岸。
“吾生有涯,学海无涯”,让我们“学而时习之”。在学习中有思考,在思考中能有自己的见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