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雪泥鸿爪/作者:邵明

雪泥鸿爪/作者:邵明

作者: 房作者_0970 | 来源:发表于2023-05-25 13:29 被阅读0次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网上截图)

雪泥鸿爪——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雪泥鸿爪——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鸿:大雁,指大雁踏过雪地时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一句成语引岀一首诗来,引岀一段典故来。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由诗题“和子由渑池怀旧”可知,这是一首和诗,原唱为苏辙(字子由)的 《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渑池”,一个普通地名,但在苏轼、苏辙兄弟心中,它是一个见证者,一段关于初始人生的回忆。嘉祐元年(1056年),十九岁的苏轼和十七岁的苏辙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首次出川赴京(汴京)参加科举考试,于是历史名场面“三苏游京”上演了。

这一路迢迢万里,要穿剑阁,越秦岭,途径汉中、长安、函谷关、渑池、洛阳等地,在那个交通极不便利的年代,此行不可谓不艰险。中间还有个小插曲:行至崤山脚下,大雪纷飞,苏辙的马滑倒摔伤,无法继续前行,三人便租了一头毛驴代步,随后冒雪到达渑池,这便是苏轼诗中的“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的本事。

抵达之后,寄宿于一古寺中,受到老僧奉闲的照顾,三人感念之余,诗兴大发,在僧房壁上题诗留念——“旧宿僧房壁共题”。这是他们与渑池的第一次交集。

次年,苏轼、苏辙一同参加考试,一同从科考中脱颖而出,成为万众瞩目的青年才俊。就在他们准备大展身手时,传来了母亲病故的噩耗,二苏随父回乡奔丧。守丧期满,苏辙回到开封,被任命为渑池主簿,但为了次年的制科考试,没有到任。这是苏辙与渑池的又一缘分。所以,就有了《怀渑池寄子瞻兄》这首诗。有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有了,雪泥鸿爪,这句成语。

相关文章

  • 雪泥鸿爪/作者:邵明

    ——沈尹默生平回顾展展品汇编进行式 商船会馆沈尹默生平回顾展落下了帷幕,后续的展品汇编工作又开始了,我想起了一句成...

  • 盼望_作者:邵明

    今天看早新闻,看到督导组领导参观了上海市静安区大楼非公经济企业工会。非公经济就是私营企业,私企也会有工会?咋回事啊...

  • 回顾_作者:邵明

    到简书来学习码字要近半年了,半年来坚持日更从未间断,“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回顾从码博客到自己岀书...

  • 大话_作者:邵明

    我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冯唐:2019年关于医疗的十句大实话 我选了第六句与大家分享——中国医疗从来是、现在是、在...

  • 汗颜_作者:邵明

    这是微友,犀牛书店日值小庄发在朋友圈里的推文截图。 推文里有这么一句话:“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

  • 南风_作者:邵明

    一股暖风从南方的广东吹来 今年的暮秋特别萧瑟,寒冷,然而从南方吹来了一股暖风,带来了一点希望,无关国政只是在医药领...

  • 背影_作者:邵明

    一张没脸的骑士照片 游欧洲,游了N次。从埃菲尔铁塔到泰晤士河上的伦敦桥;从大英博物馆到法国罗浮宫;从丘吉尔庄园到欧...

  • 黄牛_作者:邵明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现在上海各大三甲医院都在打击黄牛,做到院、警结合,人、机(电脑挂号)结合,结果如...

  • 猪_作者:邵明

    不得不关心的猪瘟疫情! 近来猪肉价格暴涨在网上流传,引起了我对物价的关注,因为根据历史的经验,每次通涨都与这只猪有...

  • 尺蠖_作者:邵明

    嘟嘟说:“国人不会妥协,不懂尺蠖。”,什么叫尺蠖?我也不懂,只能请教度娘。 度娘——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雪泥鸿爪/作者:邵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rt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