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稀缺》笔记

《稀缺》笔记

作者: 司柳L爱己及娃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16:51 被阅读30次

    《稀缺》一书,首先作者想解决的问题是两种稀缺,第一缺时间导致的忙碌,第二缺钱导致的贫穷,他们相同的一点就是受到稀缺带来的影响,他们想要寻找一个关于稀缺的通用逻辑。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稀缺?作者给稀缺作的定义是:这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感觉,就是“我拥有的比我需要的少”的这种感觉,是一种心理上的东西。

    先从时间的稀缺来说起。例如今天一天我的行程安排得非常满,一早起床后在路上解决掉早餐,外出拜访了四五个人,晚餐都是跟客户一起解决的。除了跟他们交沟通交流之外,我还回公司准备了很多文档资料,这过程中我都是挤地铁去的。晚上回家后我还要写报告,一直折腾到十点钟,才可以洗澡,并拥有一点自己的时间。这么来看我一天的行程安排的很满很累,那辛不辛苦呢?如果每天都是同样的安排,辛不辛苦呢?

    从心理上来说,有人可能觉得很辛苦,我拥有的时间比我需要的要少,所以我有一种时间上的稀缺心态。特别是在忙碌的日程里面,如果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例如老板给我加一个任务,我完全会措手不及。要么砍掉我原计划中的某个会面,要么延迟完成老板的要求。选择哪个呢?

    到底是完成老板的任务更重要,还是完成我原先的那个会面更重要?在这个时候,我的衡量标准就不是从重要的程度来考虑了,而且看它是否紧急。如果会面只是我个人的安排,这个客户也不难约,我就很可能把会面推后,选择先完成老板的紧急任务。也就是说,我会从紧急的维度去考量,而不是优先考量重要程度,那这就是一种短视行为了。

    如果领导安排的紧急任务占用时间太多,那我需要推后的任务就不止一个会面了,甚至还要把明天的时间也借用过来。原先安排在这两天的任务都无法完成了。一般来说,我这个时候就会很烦躁了,心理和情绪上的反应都会很负面。可能就在想:我已经这么忙了你看不到了吗?我觉得我觉得这个事情比你的事情重要一百倍啊。你既然有这个安排的话,为什么不提前告诉我?之类的。但是如果老板安排的任务很简单的,例如只是让我顺路去客户处取资料之类的举手之劳,我就不会有什么负面反应了。

    用《稀缺》一书中的一些概念来看上面的例子。当我把任务安排在一天的时间里时,这一天的时间就是一个容器。若这个容器被塞得满满的,没有空余的地方,那它就达到了一个脆弱的平衡状态。结果就是:我在当天会专注于做好手头的事情,而不会去规划明天或后天要做的事情。或者我的注意力只关注到我今天要如何完成我的计划,而不会去留意其他可能的机会,毕竟可能性是在机动、灵活的状态下诞生的,例如从刷手机、看新闻、闲聊天中了解到一些信息,经过消化和思考,做一些试错性质的行动。

    稀缺的影响

    当我的容器已经塞满时,会带来稀缺的心态,因为没有多于的空间用作机动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第一,专注红利。大多数人都体会过deadline带来的高效,我自己也说deadline是我的第一生产力,就是因为这个时间的稀缺能带来极大的专注红利。

    第二,管窥效应,短视效果。这也是专注红利的副作用,注意力全在一个管子里,会忽略管子之外的信息,带来管窥效应。例如前面说的,我没有额外的时间来规划未来,也没有注意力关注可能跟我的未来有关的一些资讯信息,或者维护一些重要的人际关系。

    书本上举了一个消防员的例子。当消防员接到紧急任务时,要在几分钟内赶到事发现场,这个时候很有可能因为车祸而发生死亡事件。这个因果关系很蹊跷,因为时间非常紧急,要在几分钟之内准备好所有东西,例如穿衣服穿靴子,准备设备等,消防员们满脑子都是各种准备工作,且都是跟救灾相关的。在车上的时候,也还在检查装备是否有遗漏,或者讨论救灾方案。这个时候,有一样东西是在管子之外的,就是汽车的安全带。而赶路的时候,车速很快,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很可能丧生。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注意力的稀缺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就正如deadline带来的紧张和注意力集中。这个时候处于管窥状态中,是绝对留意不到管子之外的事物的。

    第三,稀缺带来借用。当容量已满,如果领导安排其他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势必要挤掉其他任务来腾出空间。而这个借用如果是时间,那是无法还的。

    第四,利用率更高,但也更容易患得患失。因为觉得我所拥有的比我所需要的要少,就容易在每一次拥有时特别在意,会不自觉去做权衡:为了做这件事,我需要放弃什么东西。这样就导致做选择时心态上的患得患失。当然这样能够令时间跟金钱的利用效率更高。但也有可能因为太在意了,反而把事情做糟糕了。

    书里提到了篮球比赛的例子。在02年到03年的赛季,职业篮球运动员布鲁斯鲍文那一年自由投篮的命中率只有40%,但是三分球的命中率达到了44%,要知道三分球的距离要比自由投篮远得多,而且角度通常都十分诡异。很多运动员在赛场上都会发挥失常,就是因为太在意了,注意力放在这个投篮上太多了,反而因为太过关注角度、力度等各方面信息,导致动作不够流畅,水平没发挥出来。这是个很戏剧性的事情。我们不是每个人都是篮球运动员,但我们都经历过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果太在意,心理上很紧张,往往容易发挥失常。

    在社交稀缺的人身上也有体会,社交稀缺就是朋友不够多,人际关系不够好的这一部分人,他们其实在理解他人情感方面是更擅长的,但就是因为太关注,反而在人际互动中更容易发挥失常。

    所以时间的稀缺能带来一个好处跟三个坏处,有专注红利、高效。但短时没有办法规划未来。捆绑在任务里没办法做更多选择,既失去了自由的心理享受,还缩小了试错的空间,未来的可能性变小。而且因为太关注,太看重单次的价值,反而容易发挥失常。

    如此,不稀缺就刚好相反了,不稀缺就是有多余的时间,也就是说我这一天要完成的任务,我不用挤在一天里面完成,我可以在两天的时间里完成。同样的任务,时间容器更大了,它带来的影响,第一就是办事效率的相对降低。但同时,我的心态也会更轻松,若这个时候领导给我安排了新任务,我还能有时间去分析它,还可以跟领导讨论一下,可能会有一些新信息出现。我还有时间去安排一下我的未来,我下一周要做什么,现在掌握的信息可能会如何影响我的未来,我是否可以尝试去做另外的事情,这就是一个试错的空间。所以稀缺的对立面是有余闲。

    金钱的稀缺

    除了时间之外,另外一个常见的稀缺就是金钱。如果我只有一千块钱,我要靠它度过十天。我就会权衡这一千块钱要如何使用。如果这十天里没有特别的采购任务,那这一千块就相当于是零花钱,我花起来毫无负担。我可以去买一个课程,可以去跟同学同事吃个饭,联络一下感情,我也可以去买本书或看场电影,放松一下自己,还可以去做一个短途旅游。

    但如果我这一千块钱里要交房租水电费,还要吃饭,还要买个礼物给父母,那这笔钱就很少了。相对上面的情况,这一千块钱所使用的效率肯定是更高的,因为我每一分钱都经过了权衡,经过了比较,我会更理性地去使用它。但因此而缺少的东西,会让人觉得自己只是在生存,而不是在生活。这种心理和精神上的差别,是难以量化衡量的,也是会在稀缺时被排除在管子之外的。

    也有一些人就算不是缺钱缺时间,他也会很好地利用每一分钟每一分钱,例如一些特别注重效率的人,像柳比歇夫;或者一些很成功的企业家,对每一块钱都用得很认真。他们这么做,不是因为稀缺,而是因为节俭。他们只是习惯了对金钱、对时间有一种保证富余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会让他们时刻保持对时间和金钱的控制感,保留结余也能让他们没有管窥的心态,他们的带宽,也就是说他们心智的容量,也就是他们的认知跟执行能力,都保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而稀缺却是无时无刻都要进行权衡,因为你只有那么多时间,只有那么多钱,你做得了这一样,你就必须要放弃另外一样,而放弃很多时候都是令人不愉快的。所以在心理感受上面,节俭是一种主动选择,而稀缺是一种被动结果。主动总是让人更有掌控感跟确定性。而被动往往带来烦躁、不确定性、恐慌。

    在所有的稀缺里面,金钱的稀缺心态带来的不良结果是最严重的,因为它不像时间的稀缺,大不了少做几个任务,也不像社交稀缺,要不我少交几个朋友。金钱的稀缺无法逃避,你不可能说我不住,也不可能说我不吃。

    关于金钱的稀缺,也就是贫穷,有非常多的假设,作者从稀缺的角度给出了一个很不一样的理解,就是贫穷本身会导致无能,而无能又会加剧贫穷,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香港有一档《穷富翁大作战》的节目,有富翁参与后,与底层人士同吃同住同工作,或尝试露宿街头,或做清洁工倒垃圾、住笼屋,体验过后再不提奋斗。穷人在经过一天的疲惫之后,回到家就只想睡觉,他们没有时间去思考未来,也没有时间去学习技能,没有时间去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没有时间去练习技能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他们的时间要用来换保命用的钱。这些富翁得出的结果是:贫穷造成了贫穷本身。

    《弟子规》里有这么一句:有余力则学文,你要有这个余力,有这个抠出来的时间跟精力,你才能够去学文。但作为一个穷人,他每天要考虑的是:我的下一份工作在哪里,我现在的钱到底是要用来交房租还是用来买吃的?工作时满脑袋装的是快餐的订单,还有超市货架的货品的价格,还怎么有多出来的带宽来去思考人生?

    作者还提到大脑自由才能成为合格的家长。对于穷人来说,要成为一位合格的家长也不容易。不要说穷人了,不要说金钱的稀缺了,如果我们工作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面也只想葛优躺了,但是家里的小孩很吵闹,我们不也会很烦躁?

    解决稀缺问题

    除了金钱稀缺之外,我们大部分的稀缺是怎么来的呢?

    一开始的稀缺是因为对资源的错误利用。当我们还没有稀缺的时候,我们手上还有金钱,还有时间,但我们没有好好利用这些资源,只要我们一直落后一步,就会一直在追赶进度,一直在偿还上个月的支出。而这种追赶是有利息的,所以稀缺也会利滚利,到了最后就像恶性透支的信用卡,只还得起利息了,本金已经越累越高了。这时大脑里有太多事要做了,太多账单要支付了,就只能一直拆东墙补西墙,不断的用明天的钱来还今天的债,用明天的时间来应对今天本该完成的任务,这个时候稀缺的心态就产生了。

    那怎样逃离稀缺心态呢?作者给出的答案就是:在还有闲余的时候就要着手做好资源部署。也就是从一开始还没有稀缺的时候,就要意识到在这个充裕里面是埋藏着稀缺的种子的,我们不要让这个种子发芽。一旦进入了稀缺的陷阱,我们就完全没有带宽考虑如何逃出稀缺了。就像穷人,没有多余的带宽去考虑如何提升技能如何回家好好地对待小孩子。

    具体方法是:

    第一,在资源充裕的阶段,退后一步来审视生活,做计划,无论是短目标中目标还是长目标。做计划的策略有2个,第一,计划的设计,带宽需求要尽可能低,能够让我们在后续执行时不需要再去权衡,也不需要再去做二度计划,就像执行意图(if-then)这么简单。第二是定期提醒,设计警觉系统,以便在稀缺将要来临时,把正经事情推到管子里面去,让我们能看得到。例如用卡片、自动提醒软件等工具。而保持警觉,像现在不写作就罚钱,不持续打卡就拿不回本金,都是一种持续的提醒和警觉。保持持续的损失厌恶,而不是一次性的沉没成本。因为一次性的损失厌恶,在厌恶结束后大脑就放松下来了,就像办健身卡,在办完卡的当下损失厌恶就结束了,花出去的钱成为了沉没成本,刺激强度大幅弱化了。

    第二,必须有闲余,用它来救火、应对突发情况,例如突然的费用支出,或者是突然的临时任务。有闲余才能不影响原先的计划,不发生借用。我们前面已经知道了。一旦退后就会一直落后,慢慢累积才变成了稀缺,所以一开始就不要让这个事情发生。没有闲余,整个系统都会不稳定。犹太人人有一个安息日,是应对需求权衡的一种独具智慧的干预手段。人们在这一天不工作、不权衡,什么都不做,只能休息。那么这就不存在权衡问题,也无需计划了。

    第三,在资源充裕的时候,为未来创建一套缓冲机制。这其实就是在做带宽的管理和维护。例如在金钱方面,我的缓冲机制可以是低成本的贷款渠道,或者是设置活期账户,或者是购买保险,这样在突发情况来临时,我就知道怎么去应对。这一系列的财务管理,也是金钱的带宽管理。

    第四,还是在带宽充裕的时候,去做改变和试错。改变是一个动词,这个其实也是第一步里面做的计划,把带宽充裕跟改变关联起来,就是当我有时间或者是有金钱的时候,我要去做什么,而且不要拖延就去做。一定要在资源和充裕的时候就去做这些事情。当我们在资源充裕的时候不去做这些事情,我们就容易见陷入稀缺的陷阱里面,我们就会经由拖延一直落后一步,一直追赶,最后带来稀缺心态,而当我们在资源充裕的时候去做了改变,我们就能持续地有余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稀缺》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wlaftx.html